一、望头面
头为精明之府,为元神所居之处,内藏脑髓,髓为肾精所化;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皆上行于头,足厥阴肝经和任脉亦上达于头,故脏腑精气皆上荣于头部;面为心之华,脏腑精气上荣于面;肾之华在发,发为血之余。望头面主要观察头部的形态、囟门及头发和面部的状况。
(一)望头
1.头形 主要观察头的大小、外形和动态。头形的大小可以通过头围来衡量,测量时用卷尺从双眉上方,通过枕骨粗隆绕头一周。一般新生儿头围约34cm,6个月时约42cm,1周岁时约45cm,2周岁时约47cm,3周岁时约48.5cm,5岁以后接近成人。如果新生儿头围小于32cm,或3岁后仍小于45cm,则为头形过小;如果新生儿头围大于37cm,则为头形过大。头围是测量脑和颅骨的重要指标,也可用来判断婴儿的某些脑部疾病。头形异常包括头颅过大、过小及方颅等。
(1)头大 头颅增大,颅缝开裂,颜面较小,智力低下者,多因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水液停聚于脑所致。
(2)头小 头颅狭小,头顶尖圆,颅缝早合,智力低下者,多因肾精不足,颅骨发育不良所致。
(3)方颅 前额左右突出,头顶平坦,颅呈方形,多因肾精不足或脾胃虚弱,颅骨发育不良所致,多见于佝偻病或先天性梅毒患儿。
2.动态 头部不自觉地摇动而不能自制者,为头摇,俗称“摇头风”,无论成人或小儿,多为肝风内动之兆。《医学准绳六要》云:“头摇,属风属火,年高病后,辛苦人,多属虚。”
3.囟门 是婴幼儿颅骨接合处尚未完全闭合所形成的骨间隙,有前囟、后囟之分。后囟呈三角形,在出生后2~4个月内闭合;前囟位于顶骨与额骨之间,呈菱形,在出生后12~18个月内闭合,是临床观察的主要部位。
(1)囟填 即囟门突起,多属实证,多因热邪炽盛,火毒上攻;或颅内水液停聚;或脑髓有病所致。小儿哭泣时囟门可暂时稍微突起,安静后即恢复正常。
(2)囟陷 即囟门凹陷,多属虚证,多因吐泻伤津,气血不足和先天肾精亏虚,脑髓失充所致。但6个月以内的婴儿囟门微陷属正常。
(3)解颅 即囟门迟闭,骨缝不合,也称“囟解”“囟开不合”。此为先天肾精不足,或后天脾胃虚弱,发育不良的表现,多见于佝偻病患儿,常兼有“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等表现。《幼幼集成》云:“解颅者……是由禀气不足,先天肾元大亏,肾主脑髓,肾亏则脑髓不足,故颅为之开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曰:“囟门者系于脾胃。”
(二)望发
头发的生长与肾气和精血的盛衰关系密切,故望发可以诊察肾气的强弱和精血的盛衰。正常人发黑稠密润泽,是肾气充盛,精血充足的表现。
1.色泽 发黄干枯,稀疏易落,多属精血不足,可见于大病后或慢性虚损患者;小儿头发稀疏黄软,生长迟缓,多因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所致;青壮年白发,俗称“少白头”,若伴有耳鸣、腰酸等症者,属肾虚;伴有失眠、健忘等症者,为劳神伤血所致;短时间内须发大量变白,伴情志抑郁者,为肝郁气滞,也见于先天禀赋所致者;小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兼面黄肌瘦,腹大便溏者,常见于疳积。
2.脱发 头发突然呈片状脱发,显露圆形或椭圆形光亮头皮,称为斑秃,俗称“鬼剃头”,多为血虚受风。发稀而细易脱,质脆易断者,多因肾虚、精血不足所致。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若兼眩晕、健忘、腰膝酸软者,为肾虚;若兼头皮发痒、多屑、多脂者,为血热生风所致头发部分或全部脱落;头发日久不长,伴头痛、面色暗滞,舌质暗或有紫斑,脉细涩者,为瘀血阻滞。
(三)望面
面部是指包括额部在内的颜面部。望面部应从色泽、形态入手。由于面部色泽已在望色一节中讲述,此处重点观察颜面的形态异常。
1.面形异常
(1)面肿 面部浮肿,皮色不变者,多见于水肿病;颜面红肿,色如涂丹,焮热疼痛,为“抱头火丹”,多由风热火毒上攻所致;头肿大如斗,面目肿甚,目不能开,伴壮热、口渴、苔黄者,为“大头瘟”,因天行时疫,毒火上攻所致。
(2)腮肿 一侧或两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肿起,边缘不清,按之有柔韧感及压痛者,为“痄腮”,因外感温毒之邪所致,多见于儿童。若颐颔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伴有寒热者,为“发颐”,多因阳明热毒上攻所致。
(3)面削颧耸 又称“面脱”,表现为面部肌肉消瘦,两颧高耸,眼窝、颊部凹陷,多因气血虚衰,脏腑精气耗竭所致,为失神的表现。
(4)口眼斜 口目歪斜而不能闭合,又称为“面瘫”“僻”。若单见口眼斜,患侧面肌弛缓,肌肤不仁,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目不能合,口不能闭,不能皱眉鼓腮,口角下垂,偏向健侧,名“口僻”,为风邪中络所致;若口眼斜兼半身不遂者,多为肝阳化风,风痰阻闭经络所致。
2.特殊面容
(1)惊恐貌 面部呈现惊悚恐惧的表现,常因闻听高声或见水时而引发,多见于狂犬病。
(2)苦笑貌 面部呈现无可奈何的苦笑样表现,多因面部肌肉痉挛所致,为破伤风的特殊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