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序
将“传统功法”与“康复”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又加上一个“学”字,成为“传统功法康复学”,并编写供中医药院校本科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及西医院校本科专业“康复医学”使用的课程教材,对学科建设和课程拓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我曾对刘玉超及陈文华主编的《传统功法康复学》书名及内容存在疑虑,担心是一项“拼装工程”。后来,数次聆听编委会的热烈讨论,拜读教材的构思和样稿,阅读数份终稿的篇章,感到他们在进行一项有开创意义的编写工作。
现在,“康复”或“康复医学”受到的关注、研究、应用越来越多。这说明康复的重要意义、使用价值,以及现代社会对康复的需求。在我看来,在这种背景下,对康复概念的真正理解,显得十分必要。康复,不是我们用中文语境解释一般意义上的“恢复”。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世纪中、下叶对康复的概念做了层层递进的定义,2001年又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名义颁布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标准》(ICF)。所谓“康复”,即通过各种方法,让伤、残、病、老的功能障碍,在解剖、生理缺陷的范围内,得以最大限度地改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回归社会。这也是康复的根本目标。
在康复使用的各种疗法中,运动疗法使用的频率最多,应用范围最广,效果比较明显,实施相对方便。运动疗法,分为现代和传统两大类。其中,中国传统运动疗法,称为功法(传统功法),有几千年的历史。其特点是主动运动为主,动作成套路,意念、呼吸、形体运动同步结合协调。功法,在我国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突显养生、搏击、疗病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冷兵器时代的搏击作用,已不再是功法锻炼的追求目标,而养生、疗病(包括康复)成为锻炼的重要意义。因此,历年来,推广和研究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疾病谱的特点,又加以整理、改良和提高。
中国传统功法,又称“导引”。晋代李颐说,“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概括了导引术的作用,指出导引术的锻炼可以使内在气机功能运行顺畅,外在筋骨功能活动柔和。这就是与现代体操锻炼不同的功能锻炼的“三调”,即“调神”“调气”“调形”。中国传统功法尽管术语繁多,注释不尽相同,但“三调”的核心要求,却从未有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传统功法的理念和方法,对改善人体功能障碍、提高残障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与现代康复的目标基本一致。于是,在现代社会中,两者经过相互碰撞、接触、交流,产生现代康复学与中国传统功法结合的“传统功法康复学”亚学科,也是水到渠成的。
本书主编之一,刘玉超博士,长期从事中国传统功法的整理、实践及科学研究,成就颇丰,他获得的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就是《易筋经源流考及其防治老年骨骼肌减少症应用研究》;另一位主编陈文华教授,是有中医学背景的现代康复专家,不仅擅长中西医结合的肢体康复,而且对心理康复、精神康复也有很深的研究。整个编写团队成员,都是全国各中医院校围绕功法康复,术有专攻的资深专家。他们的结聚,必将保证本书的编撰质量及教学的完美实施。
在名称后面加一个“学”,往往表明这是一门“学科”。称之为“学科”者,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以至于三级学科,必然有学术体系及其内在要素的规律。认识规律,遵循规律,应用规律,才能推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传统功法康复学”是新衍生的学科,有产生的合理性,也有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的必要性。我相信,也充满期待:这个学科将会进一步发展,这门课程在培育中西医结合的康复人才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名誉院长
上海中医药研究院康复研究所名誉所长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严隽陶
2022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