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①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提要】从五脏功能所主,外应于四时,内藏精舍神,并联系五体等论述藏象学说。
【词解】
[1]生之本: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2]神之变:变,当作“处”,居处之意。与下文“魄之处”“精之处”同。
[3]阳中之太阴:太阴在此当作“少阴”。 《灵枢·阴阳系日月》云:“肺为阳中之少阴。”
[4]肾者,主蛰,封藏之本:肾应冬气主闭藏,是人体封闭潜藏功能之根本,以维护人体精气固守而不妄泄。蛰,指动物冬眠,以喻肾闭藏精气,以备生长生化。
[5]阴中之少阴:少阴,当作“太阴”。《灵枢·阴阳系日月》云:“肾为阴中之太阴。”
[6]罢极之本:一从生理解,以“罢”通熊罴之“罴”,罴即熊之雌者,耐劳而多勇力,用以喻肝脏任劳勇悍之性。一从病理解,罢,同“疲”。极,劳也。罢极,即劳困之意。并参。
[7]其味酸,其色苍:此六字及下文“其味甘,其色黄”六字,属衍文,可删之。
[8]阳中之少阳:当作“阴中之少阳”。《灵枢·阴阳系日月》云:“肝为阴中之少阳。”
[9]转味而入出者也:指六腑受纳水谷、化生精微、排泄糟粕的功能活动。
[10]唇四白:唇口,四白指口。
[11]至阴:脾应长夏,是由春夏阳时到秋冬阴时过渡的季节;又居中焦,位于上焦阳位与下焦阴位之间,故曰至阴。
【释义】
1.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从五脏功能及其与精神活动、体表组织、阴阳四时的关系方面,阐发藏象学说的基本内涵。第一,人以五脏为本。即心为“生之本”、肺为“气之本”、肾为“封藏之本”、肝为“罢极之本”、脾为“仓廪之本”。说明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整体,五脏功能是生命活动的主体。第二,五脏与精神活动、五体、五华等密切相关,并由此形成心、肺、肾、肝、脾五个功能系统,这是以表知里、司外揣内认识方法应用的依据。第三,五脏与四时阴阳相通应。即心气通于夏,故为太阳;肺气通于秋,故为少阴;肾气通于冬,故为太阴;肝气通于春,故为少阳;脾气通于长夏,故为至阴。这是运用取象比类方法理解五脏功能特点和活动规律的基础。总之,本段内容体现了《内经》人与自然相统一、人体自身各部分相统一的整体观念。
2.关于“十一脏取决于胆”
历代医家各有阐述,主要观点有:①王冰认为:“胆者,中正刚断无私偏,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即由于胆不偏不倚,主决断,十一脏功能发挥与否,取决于胆。②李杲认为:“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即胆属少阳春生之气,春气生发,夏长、秋收、冬藏才能正常变迁。人体胆气升发,则十一脏相从而功能协调旺盛。③张介宾认为:“足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亦曰中正之官,又曰奇恒之腑,所以能通达阴阳,而十一脏皆取乎此也。”即胆属少阳,居半表半里,能通达阴阳,协调十一脏功能。可见,“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旨在强调胆在十二脏腑功能及相互关系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