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穴位埋线与针灸疗法一样,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它“理论与临床同行,实践与操作并重”,是技术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针灸学的“留针”理论是穴位埋线疗法的理论基础,故穴位埋线亦可称为“长效针灸”,因为它是针刺的延伸和发展。古人的“留针”理论和实践开启了针感延续的大门,埋线疗法则真正实现了长效的针灸。
穴位埋线疗法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它是中医经络理论与西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线体在穴内的生理刺激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通过经络、神经传递,以达“疏其气血”“令其条达”,治疗疾病的目的。综观本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实际上包含了穴位注射、针刺、刺血、留针及组织疗法、机体组织损伤后的修复等多种刺激效应。所以,穴位埋线疗法实际上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它始终呈现着“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和经络学说为指导,以可吸收外科缝线为载体,以埋线针为主导,以穴位为媒介,以长效针感为核心,以主治慢性顽固病为主体”的六大特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20世纪60年代埋线疗法诞生,通过数十年的推广运用,治疗病种从简单的几种疾病,如脊髓灰质炎、哮喘、胃炎等,到绝大部分临床中难治的慢性疾病,再到内、外、妇、儿科杂病,埋线的治疗范围越来越广泛,病种越来越繁杂。从单纯埋线治疗,到配合中西药物、手法、理疗等,发挥了协同作用。埋线的工具,由三棱针、腰穿针、专用埋线针,向一次性使用埋线针发展,也向复合性针具如“埋线针刀”发展,由此,也引发了使用治疗工具的多样化改良,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临床操作的实用性。
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实干家。杨才德医生是我的弟子之一,他长期致力于中医针灸尤其是穴位埋线和针刀事业,大力推广适宜技术——埋线、针刀、穴位注射等,牵头创建了中国针灸学会穴位埋线专业委员会,并当选为副主任委员,牵头创建了北京中医慢性病防治产业发展促进会全国针刀埋线专业委员会、甘肃省针灸学会埋线专业委员会,并当选为主任委员,每年培训数万名基层医师,是我国埋线学科的排头兵、带头人。
难能可贵的是,以杨才德等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专家,在进行技术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工具创新的同时,还及时进行经验的总结和提高,杨才德、雒成林主编的《穴位埋线疗法》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后,被迅速抢购一空;杨才德主编的《埋线针刀百问百答》在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后,供不应求,说明埋线疗法已经由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
《穴位埋线疗法系列丛书》共十册,全书编委均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临床专家教授,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埋线疗法的创新,对埋线疗法的推广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本套丛书中“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术”“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埋线术”“三点一线式蝶腭神经节埋线术”“分筋拨脉式颈动脉窦埋线术”等成果,均会在《星状神经节埋线治百病》《埋线针刀治疗学》等书稿中呈现,观点新颖,方法实用,内容丰富,非常令人期待。
自然科学的发展总是具有阶段性,医学的发展总是受到它的影响,故也具有局限性。因此,我们要“批判地传承、科学地创新”,穴位埋线是对传统针灸的创新,中医学、针灸学及其留针理论,西医学成果——解剖学、生物力学、脊椎病因治疗学、软组织外科学、周围神经受卡压的理论等,都是埋线疗法的理论基础。
穴位埋线疗法,必将成为中医外治法的奇葩之一。
开卷有益,乐而为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医大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