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学(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病因特点

小儿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故其发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小儿病因多外感六淫、多时行疾病、多内伤乳食、多感染诸虫、多意外伤害、少情志致病,而胎产因素(先天因素)和养护不周则是小儿特有的病因。因此,了解小儿的病因特点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小儿病因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特点。如冬季气候寒冷,小儿冷暖不知自调,故易感受风寒而致感冒、咳嗽、哮喘、肺炎喘嗽等肺系病证;春季气候温暖多风,故易感时行之邪而致麻疹、痄腮、水痘、百日咳等传染性疾病;夏秋季气候炎热,常进食冷饮或不洁食物,易内伤饮食或感受湿邪而致呕吐、泄泻、痢疾等脾胃病证。北方地区新生儿硬肿症、猩红热冬季多见,南方地区夏季热多见。

小儿病因与年龄密切相关。如新生儿期疾病多与胎产因素相关,婴儿期疾病多与喂养有关,幼儿期传染病多发,学龄前期易发生意外伤害,学龄期和青春期常发生心理和行为性疾病等。

小儿病因与体质亦有一定的关系,不同体质的小儿对各种病因的易感性也各不不同。小儿体质与父母的体质有关,若父母易患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其子女也易患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某些疾病的发生还与遗传因素有关。现将小儿病因特点分述如下:

1.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是指小儿出生前已形成的病因。《格致余论·慈幼论》曰:“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可见,父母的遗传因素、健康状况及营养状态对胎儿均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妊母的健康与否,对胎儿的影响更为突出,包括禀赋因素、体质相传、病证相传等,或父系遗传性疾病基因,或妊娠期间母病、母弱、母血不壮,或孕母患病治疗用药不当、起居失常等因素,导致胎弱、胎怯、胎惊、痴呆及各种先天性畸形、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除此之外,妊娠分娩损伤也可导致小儿初生诸疾,如头颅血肿、产伤、骨折、斜颈,重者甚至导致窒息而死亡。

2.外感因素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加之寒温不知自调,家长护养不周。因此六淫和疫疠之邪等外感因素致病最为多见。

(1)六淫: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淫因客犯部位不同导致所患病证亦各不相同。如风寒之邪客犯肺卫则患感冒、乳蛾、喉痹,客犯肺系气道则患咳嗽,客犯于肺则患肺炎喘嗽,客犯于胃则患呕吐,客犯于脾则患泄泻。

(2)疫邪:疫疠之邪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其性峻烈、迅猛,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可造成流行,其发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从口、鼻而入。其致病具有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症状相似等特点,即某种疫疠之邪会专门侵犯某脏腑经络或某一部位而发某病,或某一种疫疠之邪只能引起某一种疫病,如暑温、痄腮、顿咳、疫毒痢及麻疹等发疹性疫病。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机体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形气未充,抗病能力低下,较成人更易感染疫毒,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机构有时还可出现流行。

3.内伤因素 内伤因素包括内伤饮食和心理因素。小儿智识未开,脾常不足,饮食不知自节,常因内伤饮食而致病,年龄越小,越易患脾胃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智识渐开,大脑发育日臻完善,少年期因心理因素发病者日渐增多,但饮食内伤仍是主要因素。《儿科诊断学·问诊纲要》曰:“小儿病多从食上起……此皆临证探源之大要也。”

(1)饮食因素:乳食不节的致病机理:①饮食损伤脾胃:喂养不当,食物不适宜,饮食量过多,均可损伤脾胃,导致呕吐、泄泻、厌食、积滞、疳证等病证。②饮食不足伤正:由于饮食量少、质次等原因易引起水谷精微摄入量不足,如因初生缺乳,或未能按期添加辅食,乳食偏少使脏腑失养,造成脏腑阴阳气血虚弱,而致厌食、疳证、血虚等病证。③饮食营养不均:由于小儿幼稚,不能自调、自控饮食,易养成挑食、偏食、嗜食等不良习惯,造成营养不均衡,导致阴阳、脏腑、气血失衡,成为某些病证好发的内在基础及条件。如过食寒凉易伤阳,过食辛热易伤阴,过食肥甘厚腻易伤脾,这些过食因素常导致厌食、泄泻、哮喘、湿疹等病证。正如《小儿病·哺乳通论》所曰:“五味饥饱,勿令太过,过甜成疳,过饱伤气,过酸伤志,过冷成积,过苦耗神,过咸闭气,过辛伤肺,过肥益痰。”

饮食不洁也是小儿常见的致病因素。小儿智识未开,缺乏卫生知识,脏手取食,或误进污染食物,易引起脾胃疾病,如吐泻、腹痛、肠道虫症,甚至细菌性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2)情志因素:一般七情为病,小儿少于成人。但由于小儿神志发育逐渐完善,五志已全,七情皆有,亦可因过极而致病。《景岳全书·小儿则》曰:“小儿血气尤非大人之比,若受大惊,则其神气失散,溃乱不堪……盖小儿肝气未充,胆气最怯,凡耳闻骤声,目视骤色,虽非大惊卒恐,亦能怖其神魂。”其次,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以及教育不得法,责打凌辱,或环境改变,均可引起情志病证。由于婴幼儿神志发育尚未完善,故因惊致病更为多见,可导致夜啼、心悸、惊惕、惊风等病证;所欲不遂,或食时责骂,思虑伤脾是小儿情志致病的又一常见形式,常导致厌食、积滞、腹痛、腹胀等病证。另外,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学习负担过重,亦容易引发精神行为障碍类疾病。

4.意外因素 由于小儿智识未开,缺乏生活经验和自理能力,对外界一切危险事物和潜在的危险因素缺乏识别和防范,加之生性好奇,以及保育人员的一时失误,意外因素致病的可能性则大为增加。诸如中毒、误入异物、外伤、溺水、触电、毒虫毒蛇咬伤等意外因素,轻则给小儿带来痛苦,重则可造成伤残,甚至死亡。

5.其他因素

(1)鞠养调护不当:养护不周可引起外感六淫、内伤饮食等病证。小儿起居、摄食及活动不当等亦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家庭装修或通风不好等导致残留的化学物质如甲醛等浓度较高,可使小儿出现胸闷、头晕、恶心等症状,甚至引发哮喘等疾病。家长呵护小儿心理较重,天气稍凉就穿衣裹被,使小孩出汗多,耐寒力下降,反而导致呼吸道感染等。新生儿不勤换尿布,尿液浸渍皮肤,易患脐疮、脐湿、红臀等病证。哺乳期婴儿未及时添加辅食,或幼儿膳食结构不合理,易患贫血、佝偻病甚至营养不良。另外,若家长随意给小儿补充维生素、钙剂,易造成维生素A、D慢性中毒;误服补药、强壮药,可引发性早熟。

(2)医源性损害:医源性损害包括诊断失误用药不当、药品不良反应、手术损伤、护理不当、院内感染等。小儿为纯阳之体,患病后易从阳化热,所以儿科病证中热病居多。如一见发热,不分析病情,即用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类药物,反复使用易致机体抵抗力低下,造成二重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小儿脏腑娇嫩,不耐寒热,凡大苦、大辛、大寒、大热之品,以及攻伐、峻烈、有毒药物皆应慎重使用,如必须应用,应中病即止。另外,有些药物具有毒性,如马钱子、雷公藤、朱砂、乌头、巴豆等,应慎重使用。如木通对肾脏有一定的损害,应慎用。在分娩过程中,若胎吸、产钳等工具使用不当,可致头颅血肿、斜颈、窒息等病证;在断脐及脐带结扎过程中,若护理不当,则可发生脐风、赤游丹等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