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习题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配套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B。解析: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故选B。

2.B。解析:生理学研究分为三个水平,即整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与分子水平。故选B。

3.A。解析: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最终都体现在细胞内进行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反应。故选A。

4.A。解析:离体蛙心灌流实验属于急性离体实验,狗食管假饲实验和针刺戒毒的实验研究为慢性实验,临床胃液分析实验和血液常规检查为人体实验。故选A。

5.D。解析:动物实验方法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大类,急性实验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故选D。

6.B。解析:离体实验是指将器官、组织或细胞取出后在适宜的人工环境中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故选B。

7.E。解析: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和衰老。故选E。

8.A。解析:新陈代谢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过程,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在物质合成和分解过程中往往伴随能量的储存和释放等。故选A。

9.A。解析:整体水平是以人或动物完整机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机体功能活动的过程、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社会因素对机体功能活动的影响。故选A。

10.B。解析:给狗制备“食管瘘”进行胃液分泌的研究需要先将狗麻醉进行手术造瘘,等狗清醒后恢复一定时间才能进行实验,属于慢性实验。故选B。

11.B。解析:研究细胞内生物分子(核酸与蛋白质)的理化特性及功能等,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故选B。

12.E。解析:生理学所说的可兴奋组织包括神经、肌肉和腺体。故选E。

13.B。解析:生物体对环境所产生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特性,称为适应性。故选B。

14.C。解析:活的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能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感受到的生存环境条件的改变称为刺激。由刺激引起机体内部代谢过程及外部活动的改变称为反应。故选C。

15.B。解析: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接触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故选B。

16.B。解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胃肠道内未吸收的液体、尿液、汗液、胃液以及所有外分泌腺分泌的液体,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故选B。

17.A。解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故选A。

18.E。解析: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故选E。

19.A。解析:正常成年人体液占体重的60%,50kg体重的成年人,体液总量约为30kg。故选A。

20.C。解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及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故选C。

21.D。解析:缺失反射弧的任何环节反射均不能进行。反射中枢不全在大脑,例如脊髓也是众多反射的反射中枢。故选D。

22.E。解析:吮吸反射、吞咽反射、屈肌反射、眨眼反射均属于非条件反射。故选E。

23.D。解析:躯体运动神经直接控制肌肉,属于传出神经。故选D。

24.A。解析:唾液分泌的神经调节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食物刺激口腔和咽部的感受器引起的唾液分泌为非条件反射。通过听觉、嗅觉、视觉等信息传入引起的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的构建,也可消退。故选A。

25.E。解析: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调控机体功能活动,其基本方式是反射。故选E。

26.C。解析:神经调节的特点为迅速、准确、局限、短暂,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持久而广泛。故选C。

27.A。解析: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而短暂。故选A。

28.A。解析: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内分泌腺可作为神经调节的效应器,另一方面某些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其功能。故选A。

29.D。解析: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自身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的适应性反应。故选D。

30.C。解析: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而短暂,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持久而广泛,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幅度小、局限。其中,神经调节是最重要的。故选C。

31.E。解析:条件反射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种族遗传、反射弧是固定的、先天获得、数量较少均为非条件反射特点。故选E。

32.D。解析: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规律性应答的过程。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离体实验,无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电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属于反应,而非反射。故选D。

33.E。解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后天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必须要有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参与。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同种属个体共有,不需要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参与。故选E。

34.B。解析:体液调节是体内的激素或代谢产物通过细胞外液或血液运输,作用于机体的某些器官或组织,对其活动进行调节。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广泛、持久而缓慢。故选B。

35.D。解析: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体液调节主要指激素对人体功能的调节;自身调节是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故选D。

36.E。解析:反馈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负反馈的意义主要在于维持机体的稳态,正反馈的意义是某一项生理功能一旦发动就会迅速加强直至完成。故选E。

37.E。解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后天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必须要有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参与,反射弧不固定,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消退。故选E。

38.B。解析:反馈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由控制部分发出到受控部分的信息称为调节信息。故选B。

39.B。解析:反馈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及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上升支钠离子的内流均是该项生理功能一旦发动,则迅速加强直至完成,为正反馈。压力感受性反射为负反馈。故选B。

40.D。解析: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对促使机体的生理过程的完善或完成具意义。故选D。

41.C。解析: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射精反射和血液凝固均为正反馈。故选C。

42.E。解析:排尿反射为正反馈调节。故选E。

43.D。解析:动脉压力感受器感受压力变化,使相应的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传入中枢,使中枢做出相应的反应。故其属于反馈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故选D。

44.B。解析:反馈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负反馈的意义主要在于维持机体的稳态,正反馈的意义是某一项生理功能一旦发动就会迅速加强直至完成。故选B。

45.E。解析:直接干扰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前馈信息。故选E。

46.E。解析:负反馈是一种闭环控制系统,其意义主要在于维持机体的稳态,但存在调节滞后,易发生波动,有时存在矫枉过正的缺点。前馈是一种开环控制系统,调节更加迅速,使机体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适应性。故选E。

47.D。解析: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对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故选D。

48.A。解析:自主神经调控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活动,属于控制部分。故选A。

49.C。解析:迷走神经的传出纤维可以控制效应器,但传出纤维的冲动来自神经中枢,因此属于控制信息。故选C。

50.B。解析:自主神经控制心血管系统,故心血管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受控部分。故选B。

51.E。解析: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虚脱,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低血压。其分为突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突发性多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直立性小动脉收缩功能失调所致。主要表现是突然变为直立体位时血压偏低,还可伴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时会发生晕厥。继发性多见于脊髓疾病,急性传染病或严重感染(如大叶性肺炎),内分泌紊乱,慢性营养不良或使用降压药、镇静药之后。故选E。

52.D。解析:将家兔麻醉后,在麻醉状态下进行输尿管插管,并观察影响尿液的因素,属于急性实验中的急性在体实验。故选D。

53.D。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交感缩血管神经是降压反射的传出神经。故选D。

54.E。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膀胱逼尿肌是排尿反射的效应器。故选E。

55.A。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肌梭是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故选A。

56.E。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梭外肌是肌紧张的效应器。故选E。

57.C。解析:动脉血压在80~160mmHg之间波动时,肾血流量保持不变。该过程是肾脏的自身适应过程,是自身调节实现的。故选C。

58.B。解析:甲状旁腺激素对血钙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故选B。

59.A。解析:呼吸的化学感受性调节感受机体变化后,通过呼吸中枢调控呼吸的变化,属于神经调节。故选A。

60.D。解析: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体内有一些内分泌腺的活动受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胃液头期分泌过程中,胃壁细胞泌酸活动一方面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神经传出通路中分支还作用于胃窦G细胞引起促胃液素的释放,间接作用于壁细胞引起胃酸的分泌,因此头期胃壁细胞泌酸活动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故选D。

61.ABC。解析:心脏生物电现象的原理、突触传递的原理、肌肉收缩的原理均属于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缺氧时肺通气的变化属于器官、系统水平的研究,运动时心功能的变化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故选ABC。

62.ACD。解析:生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水平:整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故选ACD。

63.ABCD。解析:可兴奋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腺细胞和心肌细胞。故选ABCD。

64.BDE。解析: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而短暂。故选BDE。

65.ABCDE。解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故选ABCDE。

66.CDE。解析:神经调节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同种属个体共有,不需要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参与,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的变化。故选CDE。

67.ABCE。解析:体液调节是指通过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调控对机体功能调节方法。作用途径分为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和神经分泌。其特点为作用广泛、持久、缓慢。故选ABCE。

68.ABCDE。解析:稳态是在多种功能系统相互配合下实现的一种动态平衡。其包括由于组织细胞大量消耗O2,排出CO2,而肺的呼吸活动可以使之保持相对稳定;通过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肾脏、汗腺排泄功能的平衡,可以实现内环境中水及营养物、代谢产物的相对稳定。故选ABCDE。

69.DE。解析:反馈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负反馈的意义主要在于维持机体的稳态,正反馈的意义是某一项生理功能一旦发动就会迅速加强直至完成。故选DE。

70.ABCD。解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同种属个体共有,不需要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参与,反射弧比较固定,不易消退,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的变化。故选ABCD。

二、名词解释

1.将实验对象的器官、组织或是细胞用手术的方法取出,在适宜的人工环境中进行观察、分析其活动规律和原理的实验。

2.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3.能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感受的内外环境条件的改变。

4.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以生物体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为基础的生命现象。

5.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具有适应意义的规律性反应。

6.参与体液调节的激素分泌多数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控制,这时体液调节实质上构成神经调节中反射弧传出途径的一个部分,这类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7.受控部分发出信息调节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8.组织细胞直接浸浴着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9.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之前,干扰信息直接影响控制部分调控受控部分的功能活动的方式。

10.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素维持相对的、动态的稳定状态。

11.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12.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实现对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三、简答题

1.答:根据人体结构层次的不同,其研究大致可分为:①细胞、分子水平。②器官、系统水平。③整体水平。

2.答: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和衰老。

3.答: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神经调节是最重要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而短暂,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持久而广泛,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幅度小、局限。

4.答: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素维持相对的动态的稳定状态,稳态是在多种功能系统相互的配合下实现的一种动态平衡。其意义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从而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

5.答:体液是指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占人体重量的60%。根据体液在人体内分布的位置不同,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占体液总量的2/3,细胞外液占体液总量的1/3,细胞外液最为重要的是包括血浆和组织液等。

四、论述题

1.答:

img

2.答:(1)相同点:二者均为闭环系统、均有反馈信号返回控制部分。

(2)不同点:①负反馈是反馈信号减低控制部分活动,其作用是使系统保持稳态,普遍存在于机体的功能调节中。②正反馈是反馈信号加强控制部分活动,促使机体的某项活动完成。正常情况下,机体正反馈的例子不多。

五、案例分析题

答:(1)该实验采用的是急性在体实验。

(2)该实验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

(3)该实验通过施加药物,观察对呼吸、血压、尿生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的是体液调节对机体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