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医:直击临床讲金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八节 疾病深浅与转归

下面我们进入第十一节的学习:“问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我们来看一下“寸脉沉大而滑”,仲景自己就注释了,沉就是实,滑就是气阻,既有里实又有气阻,它们两个相搏结在一起,也有说这字念“抟”。这里的实指的是血实,气就指的是气实,血也实气也实,两者相搏结就是中脏,轻则才是中腑。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这是为什么或者说是怎么判断?仲景自问自答了,“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脏,即死”,拿中风来说,如果这个人牙关紧闭,口唇青紫,身是凉的,这种情况一般来说都是脑出血,我们判断为中风,这叫中脏,属于危重症。临床常见到的脑干出血的患者表现就是这样。这种病在这里说的是即死,就指的是难治,也不一定百分百会死,有的植物人也救过来了。如果出现身和,身上不那么冷,摸上去还微温,还有点小汗出,这种情况就叫中腑,中腑的一般来说都比较轻。就拿脑中风来说,往往就是没有什么昏迷或者轻微的昏迷。我们果断地通腑治疗,用星蒌承气汤之后,患者神志很快恢复,肢体功能也渐渐地恢复。如果在急性期,中医及早地介入治疗,就很少落下后遗症。如果真出现这种中脏腑的情况,中医有没有急救的办法?当然了,出现这种状况的患者,一般都打120,被医院急诊拉走了。如果周围的亲人出现这种问题了,我们有没有急救措施?当然有,如果出现这种中脏腑的情况,我们率先要在十宣放血,最主要的是在中冲,中指尖要放血。脑中风的人如果是闭证,那么中指尖压力很大,血刺完能滋出去;还可以做耳尖和大椎放血。

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患者不好接受,也就是百会穴放血。如果出现这个中脏,尤其中脏人一抽就昏迷过去了,这种情况百会穴放血更快一些。但这个就不能用小针放了,最好是用铍针;如果来得及,就用剃头刀把百会穴附近剃一块,让患者躺在诊床上,把头向外拉一拉,用一个铍针,消了毒刺一下,然后用一个小桶接着血,有的人血能喷出来。为什么要用小桶接?并不是说我们要放一桶,而是不让它滋地上。你说你拿一个小杯子接,一滋滋你一身,很麻烦。我们看到这样好像挺恐怖似的,其实不恐怖,为了急救、为了保命。如果是急性脑干出血,用这一招放下来,人很可能一会儿就苏醒过来,颅内的出血也会减少。《黄帝内经》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可见古人观察到了这个过程,只要气返回来的,就用急救的措施,用针,我们刚才讲了。

如果是脱证,我们就用灸,这时候要重灸神阙穴,不是说灸一下就行,而是用那种大艾条重灸,但是不要烫出泡来,重灸指灸的时间长一些。什么情况要用灸?比如这个人是脱证,躺地下了,知道中风了,但是眼睛是微微睁的,嘴巴是张开的,四肢是软的,那么这种情况就是元气暴脱;元气暴脱的人,往往中风之前先有呕吐、腹泻,紧接着中风,这种往往都是脱证。脱证就用灸,灸他的神阙、关元,这两个穴位重灸。如果人手够,可以灸一下百会,迅速地改善脑部的供血,让脑部的血管舒张开。这种情况落下后遗症的就比较少,抢救起来更容易些。

下面进入第十二节的学习:“问曰: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这段文字其实应该分有两段,从“百病皆然”画上句号;下面举的例子和前面有点不符。问:“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何谓也?”回答说“非为一病,百病皆然”;问的是脉,答了个浸淫疮,而且答的是浸淫疮的起病发展的方向,而不是回答的脉。所以说后面那个例子,跟前面不太相符,证明中间应该有脱简或者错简。那么什么是脉脱?脉脱指突然的很大的邪气中人了,人的正气被遏制住了,经脉瞬时就不通了,这时候表现为脉厥似脱,很可能会出现绝脉。这种情况下,我们前面讲了中经络、中脏、中腑,如果是邪气沿着经络进入了脏了,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就比较难治。五脏是藏而不泻,邪气进去了也容易闭住,也不好往出泻,所以说中脏一般的就危重一些,难治。中腑的就好治了,预后也相对好一些。所以说不仅中风这一个病,百病都是这个样子的。这段好理解。

下一段说的是病在外好治,入里者难治,仲景举了个例子“浸淫疮”。现在卫生条件好了,人们都经常洗澡、注意卫生,长疮的人少了。像我们小时候,长疮的人很多,尤其在我们小学的时候,有个同学长了一身的疮,动不动下了课,找个太阳的地方,脱了衣服就往出挤脓,很常见的现象。浸淫疮如果从口长的,然后逐渐地发展向四肢长了,那么这个病就好治;如果从四肢长的,一点一点地长到口上去了,那么肯定的就很难治了。

关于“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我们在这里谈一下。前几天我和我一个好朋友谈到了治肿瘤,发现肿瘤到了末期都有发热,而且治来治去变成治感冒了,自己也觉得很奇怪,他就跟我谈起这件事情。我在临床也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觉得没什么奇怪,为什么这么说?这要看看得病的过程是什么,是表中了风了还是中了寒了。由于人体忙碌,我们经常顾不上,这个时候人体就不敏感,中了风寒之后开始在经络,四肢沉重也不管它,也不导引、按跷,也不针灸、拔罐,这个邪气顺着经逐渐就就进去了;到经了如果还没管,然后它就进腑,逐渐地进到了脏。如果是肿瘤,它肯定是到了脏了,那么治疗起来,就是让脏邪还腑,腑邪还经,经邪还表,治肿瘤到最后,用的往往都是一个解表的方子和通经的方子。所以说风为百病之长,好多貌似是内伤病,其实治来治去,最后发现都是个外感病,都是从外来的疾病。

我们临床发现很痛心的事,我接过几个小伙子,本来就是痤疮,还有长疖的,很小的病。一些医生给开了些药膏,含有激素的药膏,抹上了下去了,抹上了下去了。过一段时间一看,小伙儿得了肾炎了。我们都知道肾炎两大途径,一个是链球菌感染,扁桃体、咽喉发炎会得肾炎;另一个途径就是皮肤长疮,乱用药,导致把表皮的疾病压到肾上去。这两个小伙子后来做了透析,很可怜,什么活也干不了。有一个是做腹膜透析,一个是做血液透析。在我们这儿用中药,给他治疗了一段时间,我不仅不赚钱,而且每天搭一百块钱给他治疗,他家都负担不起。后来把透析次数减少了,就停掉了,然后家属就说治不起了。

治肾衰,中医有办法能够治,但是确实太费钱,真的治不起。把一个表皮的病治到内脏去,这个病叫治好了吗?我经常跟患者讲,你皮肤上长个痤疮,长个疖子,你长个浸淫疮也好,荨麻疹或者是湿疹,这些都大不了。皮肤上长再大的病,即便是牛皮癣,也不要说是个湿疹或者是长痤疮了,这叫什么?这叫肌肤之痒。如果这个痤疮、疖子不长在表皮,牛皮癣不长在表皮,长在关节、长在内脏,这叫什么?心腹之患。同志们,长在里面那是心腹之患,长在表皮再厉害也是肌肤之痒。我们在临床上经常见到,患者吃着吃着药起了皮疹了,就惊慌失措,找医生问是不是药导致过敏了?其实不是这个样子,假设你来治胃病来了,吃吃我们的药,突然得了皮疹了,我在这里给大家讲,那应该恭喜你,这叫腑邪还表。

作为患者,也要体谅大夫的苦衷,在这里并不是为大夫说话。所以说治病过程中出现皮疹这种情况,应该是预后向好的表现。尤其一些慢性病患者,治着治着出皮炎了、出皮疹了,不要惊慌失措,不要去埋怨你的大夫给你治坏了、治过敏了,尤其中医大夫,不是这样。往往这种情况下,要么是腑邪还经,要么是经邪还表,就是这么两种情况。

这两段文字重点阐述了入脏为病重、入腑为病轻,在经、在表就更轻一些。所以说中脏的病就难治,比较重;中腑的病就相对轻;如果中经络和表的,就会更轻,记住这个层次。我们在临床治病上,也要分清层次。无论你用针、用灸、用药,都要争取让脏邪还腑、腑邪还经、经邪还表,以使疾病向愈,这就是我们治疗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