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针第七
【提要】本篇以阐述针刺的方式方法为主,在“病不同针”“针不同法”的意义上,指出九针的长短大小和它们的性能效用各异,应当合理地施用,并具体地提出“应九变”“应十二经”“应五脏”的各种刺法,从而说明它们的不同用途,以期达到针有专用,任其所长,刺有定法,得其所宜的效果。
凡刺之要,官①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②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③。(疾)[病]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④;病深针浅,病气不泻⑤,支为大脓⑥。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失针之宜,大者泻,小者不移,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
【注释】
①官:有“用”义,是动词。
②施:应用。
③病弗能移:谓病不能去。
④痈:指化脓感染,疮疡。
⑤病气不泻:谓病气不能排除。
⑥大脓:张介宾曰:“伤其支络,故为大脓。”
【白话解】
针刺的重要所在,以用针为最关键了,九针的应用,各有它们适用的范围,长的、短的、大的、小的,各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如果用不得法,那么病就不能去掉。譬如病证浅而针刺深,会损伤了内部良肉,引起皮肤上化脓成痈;病证深而针刺浅,病气就得不到排除,反而造成大的疮疡;病证轻却用了大针,气泻得过甚,病情一定会更严重;病证重却用了小针,邪气得不到疏泄,以后也是要坏事的。因此,针刺要适当施用,过用了大针就会伤了正气,误用了小针病就不会排除。上面已经说了针刺的过错,再讲一下它的合理施用。
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镵针于病所,肤白勿取。病在分肉间,取以员针①于病所。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以针于井荥分输②。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员利针。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病在中者,取以长针。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病在五脏固居③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输,取以四时④。
【注释】
①员针:锋如卵形,用它揩摩肌肉或肌腱之间,达到流通气血而不伤肌肉的目的。
②取针于井荥分输针,尖端如黍粟之锐。井荥分输是指四肢肘膝以下各经的井、荥、输、经、合等特定腧穴。针按压各经的井、荥、输、经、合等特定腧穴。
③固居:久留不去的意思。
④取以四时:是指取用这些腧穴时,须根据四季时令的不同,分别使用。如“春取络脉诸荥,夏取诸输孙络,秋取诸合,冬取诸井诸输之分”。
【白话解】
病在皮肤浅表而无固定的地方,可以用镵针治疗有病的地方。如患部皮肤苍白,就不能够用镵针了。病在肌肉或肌腱之间,可以用圆针治疗。病在经络,痹阻已久的,可以用锋针治疗。病在经脉,气不足当用补法的,可以针按压井荥分输各穴。患较重脓疡的,可以用铍针排脓治疗。患急性发作痹证的,可以用圆利针治疗。患痹证疼痛而不止的,可以用毫针治疗。病已入里的,可以用长针治疗。患水肿而关节不通利的,可以用大针治疗。病在五脏痼留而不愈的,可以用锋针治疗,在井荥等腧穴施行泻法,于取穴时,根据时令的不同,分别使用。
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腧也。二曰远道刺,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腧①也。三曰经刺,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②也。四曰[小]络刺③,[小]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五曰分刺,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六曰大泻刺④,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七曰毛刺⑤,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⑥。八曰巨刺⑦,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九曰焠刺⑧,焠刺者,刺燔针⑨则取痹也。
【注释】
①腑腧:指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的腧穴。
②大经之结络经分:大经,指深部经脉;结络经分,是指在病人体表能触及的一些硬结或压痛等。
③小络刺:小络,指浅部小静脉,刺之可泻瘀血。
④大泻刺:谓针刺脓疡,排脓放血,今属外科。
⑤毛刺:皮肤浅刺。
⑥刺浮痹皮肤也:谓刺皮肤表层的痹证,宜浅刺皮毛,无伤肌肉。
⑦巨刺:此与缪刺不同,是指刺大经而深,缪刺是刺其支络而浅。但交叉取穴则相同。
⑧焠(cuì翠)刺:烧热后刺入。焠针,火针。张介宾曰:“焠针者,用火赤其针,而后刺之,寒毒固结,非此不可。”
⑨燔(fán凡)针:即火针,烧针。
【白话解】
针刺方法有九种,用来应对九种不同的病情。第一种叫作输刺,输刺,就是针刺十二经在四肢的井、荥、输、经、合各穴,以及背部两侧的脏腑腧穴。第二种叫作远道刺,远道刺,就是病在上部的,从下部取穴,针刺三阳经的腧穴。第三种叫作经刺,经刺,就是在深部经脉触到的硬结或压痛,随其所在施针。第四种叫作小络刺,小络刺,就是刺皮下浅部的小静脉。第五种叫作分刺,分刺,就是针刺肌肉和肌肉间隙处。第六种叫作大泻刺,大泻刺,就是针刺脓疡,使用铍针。第七种叫作毛刺,毛刺,就是针刺皮肤浅层痹证,刺皮而不伤肉。第八种叫作巨刺,巨刺,就是左取右、右取左的交叉刺法。第九种叫作焠刺,焠刺,就是用烧热的针来治疗痹病。
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一曰偶刺①,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旁针②之也。二曰报刺③,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三曰恢刺④,恢刺者,直刺旁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⑤也。四曰齐刺⑥,齐刺者,直入一,旁入二,以治寒[热]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五曰(扬)[阳]刺⑦,(扬)[阳]刺者,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六曰直针刺,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七曰输刺⑧,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⑨,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九曰浮刺⑩,浮刺者,旁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十曰阴刺⑪,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⑫,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十一曰旁(针)刺⑬,旁(针)刺者,直刺旁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十二曰赞刺,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注释】
①偶刺:偶,谓配对。偶刺,是前后相对的配穴法。
②旁针:指针要偏斜,不可正对直刺,以防伤及内脏。
③报刺:报,复也。报刺是随痛之所在,重复施针的一种刺法。
④恢刺:恢,恢廓,二字是双声,引申有宽畅的意思。
⑤筋痹:谓筋挛节痛,不可以行。
⑥齐刺:是直一旁二,三针齐下的刺法。
⑦阳刺:当中一针,旁加四针,仅浮刺于表,有主外之意。
⑧输刺:输,泻。刺之以泻气盛而热,故曰“输刺”。
⑨骨痹:谓寒气在骨,骨重难举,骨髓酸痛。
⑩浮刺:徐大椿曰:“卧针之法,即浮刺之法,卫在外,欲其浅,故侧卧其针,则针锋横达,不及营也。”
⑪阴刺:阴,股内侧。左右都刺。
⑫寒厥:因阳气衰微而引起的厥证。
⑬旁刺:旁刺是直刺一针,旁加一针的刺法。张介宾曰:“正者刺其经,旁者刺其络。”
【白话解】
针刺方法有十二节,以对应十二经不同病证的治疗。第一种叫作偶刺。偶刺是用手对着胸部和背部,当痛之所在,一针刺前胸,一针刺后背,用这样的方法,治疗心气闭塞一类疾病,这种刺法针要偏斜。第二种叫作报刺。报刺是治痛无固定部位,时上时下,直刺,不立即拔针,而用左手随着病痛所在,按其痛处,这才出针,然后再如前法进针。第三种叫作恢刺。恢刺是直刺在筋的旁边,提插捻运,或前或后,这样的方法,可以舒缓筋急的症状,治疗筋痹的疾病。第四种叫作齐刺。齐刺是在当中直刺一针,左右两旁各刺一针,这样的方法,可以治疗寒热较小而深的一类疾病,又叫三刺。三刺是治疗痹病较小而深的方法。第五种叫作阳刺。阳刺是在病变正中刺一针,在周围刺四针,都用浅刺,这样的方法,可以治疗寒气比较广泛的疾病。第六种叫作直针刺。直针刺是用手捏起皮来,将针沿皮直刺,这样的方法,可以治疗寒气较浅的痹证。第七种叫作输刺。输刺是直入直出,发针快而刺入较深,这样的方法,可以治疗气盛而有热的病证。第八种叫作短刺。短刺可以治骨痹病。它是进针后,稍稍摇针而再深入,使针尖直达骨的附近,用上下提插的方法以治骨痹的病。第九种叫作浮刺。浮刺是从旁斜刺浮浅的肌表,这样的方法,可以治疗肌肉挛急而属寒的病证。第十种叫作阴刺。阴刺是左右都刺,可以治疗寒厥病,应该取足内踝后面足少阴经的太溪穴。第十一种叫作旁刺。旁刺是直刺一针,旁刺一针,这样的方法,可以治疗日久不愈的痹证。第十二种叫作赞刺。赞刺是直入直出,发针较快,在患处浅刺出血,这可说是治疗痈肿的一种刺法。
脉之所居深不见者,刺之微内针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脉气也。脉浅者勿刺①,按绝其脉乃刺之,无令精出,独出其邪气耳。所谓三刺②则谷气③出者,先浅刺绝皮④,以出阳邪⑤;再刺则阴邪⑥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也;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故《刺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⑦;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⑧,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⑨。此之谓也。故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⑩,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
【注释】
①脉浅者勿刺:脉在浅部,有血络显现的,不要急刺。
②三刺:以刺入浅深分三阶段。一刺透皮肤;二刺入皮下组织;三刺入肌肉之中。
③谷气:指施针感应。
④绝皮:绝,指透过。绝皮,是说浅刺仅透过皮肤。
⑤阳邪:卫分的邪气。
⑥阴邪:营分的邪气。
⑦以逐邪气而来血气:杨上善曰:“逐邪气者,逐阳邪;来血气,引正气也。”
⑧以致阴气之邪:致,运转、宣散。以致,是说以宣散阴分的邪气。
⑨下谷气:指使谷气得至,达致补虚泻实的效果。
⑩年之所加:杨上善曰:“人七岁已上,次第加九,至一百六,名曰年加。不知年加气之衰盛虚实,为不知也。”
【白话解】
经脉所在,是居于深部不能见到的,针刺时,就应该轻微刺入其内,留针时间可以长些,这样,是为了引导那孔穴里的脉气。经脉浅的不要急刺,必须先按绝其脉,避开血管,才可以进针,不叫精气外泄,仅是除去邪气而已。所谓三刺的针法,就是最后要产生针感。它的做法是,首先浅刺透过皮肤,以宣泄卫分的邪气,再刺是宣泄营分的邪气,稍微深刺一点,透过皮肤,接近肌肉,而不到分肉之间,最后到了分肉之间,就会出现了针的感应。所以《刺法》曾说:开始浅刺皮肤,可以祛逐卫分的邪气,使正气通畅;又再深刺,以宣散阴分的邪气,最后刺到极深,就可以发生感应,达到补虚泻实的目的,也就是这个说法。因此用针的医生,不知道年加的道理和血气盛衰虚实所引起的疾病情况,就不可以叫作好的医生。
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①,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二曰豹文刺②,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③,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三曰关刺④,关刺者,直刺左右⑤,尽筋⑥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四曰合谷刺⑦,合谷刺者,左右鸡足⑧,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⑨,此脾之应也。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
【注释】
①半刺:是言其浅,浅入而迅速发针。
②豹文刺:是言其多,前后左右都刺,刺点分布像豹的斑纹。
③针之中脉为故:针以刺中络脉为标准。
④关刺:关,指关节。关刺是在关节附近的针刺法。
⑤左右:指四肢。
⑥尽筋:谓肌肉附着于关节处。
⑦合谷刺:是刺在人身的分肉部分的刺法。
⑧左右鸡足:正入一针,左右斜入二针,如鸡之足。
⑨肌痹:是感受了寒湿之气,而皮肤肌肉发生疼痛的一种痹病。
【白话解】
刺法有五种,以应对与五脏有关的病变。第一种叫作半刺,半刺是浅刺,但出针要快,不损伤肌肉,好像拔去毫毛一样,可以疏泄皮气,这是和肺脏相应的刺法。第二种叫作豹文刺,豹文刺是刺左右前后,用针以刺中络脉为标准,可以消散经络中的瘀血,这是和心脏相应的刺法。第三种叫作关刺,关刺是直刺四肢关节的附近,可以治疗筋痹,在刺时,千万不可出血。这是和肝脏相应的刺法。这种刺法,或叫作渊刺,又叫作岂刺。第四种叫作合谷刺,合谷刺是正入一针,左右斜入二针,像鸡足一样,刺在分肉之间,可以治疗肌痹之证,这是和脾脏相应的刺法。第五种叫作输刺,输刺是直入直出,刺入深到骨的附近,可以治疗骨痹之证,这是和肾脏相应的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