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国文人:苏东坡三百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纷然众人中,顾我好颜色”

姜太公稳得起,诸葛亮稳得起,眉山苏洵也要稳得起。益州知州张方平派人两次请他,他称病,不去成都。其实他在下西街的荷花池塘钓鱼。眉山城轰动了,成都士林也盛传:有个当世大才子名叫苏洵的,连张益州都请不动。张方平亲自修书相邀,派急足驰送眉山县衙,再由县令转交给苏洵。县令拿着信跑到池塘边,正好碰上苏洵钓起了一条大鲤鱼。好兆头。

穿草鞋的苏洵收下张益州的亲笔信,居然连看都不看,他看鱼,瞟一眼县令。他的眼神酷似他所想象的战国人物。目击者赞叹:“眉山布衣苏老泉啊,诨名叫做稳得起。堂堂眉山县令,就像他的下级!”

其实,苏洵这么做,也有危险性:成都的干谒者早就把张方平的府第团团包围了,这个大领导忘了眉山一介布衣,也不是不可能。

春三月,苏家三父子,快马加鞭走成都。眉山县令还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要让眉山的千百个后生亲眼瞧瞧:什么是人才的待遇。

张方平在成都耐心等人才,足足等了五十天。他浓墨写下六个字:“久之,苏君果至。”

左右报告苏洵携二子来访,张方平几乎倒屣而出。他一见苏洵便说:“你再不来成都,我就去眉山了。”

苏氏兄弟拜见张方平,苏轼的动作言语目光,很有些粗野。阅人无数的大人物并不计较。一席交谈下来,张方平喜出望外。勿谓蜀无人,蜀有人焉!不止一个人才,而是三个人才。

三苏父子在成都享受了国士般的待遇,食有鱼,出有车,住高级宾馆,欣赏歌舞丝竹,畅游摩诃池、望江楼、武侯祠、大慈寺、杜甫草堂……性格沉稳的苏子由兴奋了,在官厅口占一首五言诗:“成都多游士,投谒密如栉。纷然众人中,顾我好颜色。”

成都多游士,多如过江之鲫。跳龙门的三条鲤鱼,却来自眉山的下西街。

张方平一见三苏,就要一醉方休。他写信给翰林学士欧阳修,正式向朝廷推荐三苏。另外,非常重要的是,他让苏轼、苏辙越过乡试,直接到汴京参加礼部的进士考试。

这一天,苏老泉终于稳不起,他拿出了一坛子从家乡带来的古村佳酿,跟张大人张伯乐同醉。苏子瞻酒量小,喝得东歪西倒。苏子由喝得脸上红霞飞。

后来,有乡邻问:“苏君何以稳不起了?”

苏洵答:“苏家已经雄起,所以不必稳起。”

人啊,有时候要享受一下高峰体验。

这是一〇五五年,苏家三父子先在蜀中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