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刊记与避讳
刊记 古书上刊印的文字或图记,写明该书由何人何时刻印,这就是刊记。私家、书坊刻书大多有刊记,像杭州陈氏刻书多有“陈宅书籍铺印”之类刊记。
刊记是鉴定版本的有力根据,书有刊记,我们就可以查考它刻于何时何地,而且便于比较不同刻本的刊印水平。而作伪者则经常在刊记上打主意,或者把后代刻本的刊记去掉,或者伪造宋代的刊记,以便鱼目混珠,冒充宋本。
《周贺诗集》 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本
避讳 宋本文字上最值得注意的是讳字。宋代刻书通例避讳,遇到宋代皇帝名讳,一般要少写一笔,这叫做“为字不成”。有时不用原字,加上小注说明所缺的字是某帝的名讳,如“今上御名”“渊圣御名”等。根据避用哪些皇帝的名讳,可以推断书可能刻于何时。
要判断一部书是不是宋代所刻,以及刻于宋代何时,讳字是重要的证据,但是不能完全信赖。因为:第一,宋代官府刻本避讳严格,民间刻书就有马虎的时候。南宋末年有些书几乎不避宋讳,现在仍然归为宋本。第二,后代翻刻时也会保留宋本的讳字,元、明两代翻印宋本避宋讳是常见的事情,仅凭讳字就会误作宋本。
还有一种事后补讳的现象,也需要注意。原书刻得早,后期刷印时又有新皇帝登基,就要加讳。补讳时一般是就原字剔去一笔,有时是修版另刻。把补讳跟原讳区分开来,才能知道原版刻于何时。毛扆所见的宋刻《松陵集》,北宋庙讳都是缺一笔,而南宋高宗名“(构)”字,或左或右,凿去半边,因而定为北宋刻本,南宋刷印加避“”字[11]。如果毛扆鉴察无误,确系补讳,自然可以定在高宗之前,起码在南北宋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