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十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刻工

古书有时候在版心或其他地方注有刻工的姓名,以便检查每个刻工的工作情况。根据刻工生活的年代,可以判断其书大致在什么时候刻印。这是20世纪兴起的版本鉴定方式,现在已经通行开来。

应该说,由刻工断定版本的年代是很有根据的鉴定方法,可以发现和解决很多问题。像十行本《十三经注疏》,宋讳阙笔,历来归为宋本,现在根据刻工断代,大都是元代翻刻宋本。不过一个刻工可以工作多年,有时候不易确定一部书刊刻的具体时间。而且也要注意他是原版刻工还是补版刻工,以免弄错年代。元刻《通鉴总类》世间颇多流传,此本有宋刻风格,宋讳有阙笔,前有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周伯琦序,说此书系蒋德明据宋潮阳刻本重刻于苏州郡学。今见各本大都无此序,过去许多藏家都归为宋本。然而此书刻工有“平江张俊”,平江是苏州地区,与序所说相合,其他刻工也可推定为元时人,可证此本绝非宋潮阳刻本。

然而事情也并不这么简单,不要说许多书不注刻工姓名,即使有刻工名也要慎重。我们应当看到:(1)后代翻印时,有时保留底本的刻工名;(2)一个人可以工作几十年,所刻的书不一定都在同一时间;(3)有同名的现象,同一个名不一定就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说,刻工名是断代的一项重要根据,但是仅仅根据一部书中有一两个刻工名出现在另一部书中,不再审查其他特征,就断言两部书刻于同时,这种方法也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