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
【题解】
朝廷,本指君王接受朝见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后指以君王为首的中央政府。亦借指帝王。《文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朝廷之于伯通,恩亦厚矣。”唐·李善注:“蔡邕《独断》云:‘朝廷者,不敢指斥君,故言朝廷。’”本篇“朝廷”指帝王,故通篇所言,皆帝王及后妃、太子、宗藩之事。
本篇16联,讲的都是和帝王皇室有关的成语典故。
三皇为皇(1),五帝为帝(2)。
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3)。
天子,天下之主(4);诸侯,一国之君(5)。
官天下,乃以位让贤;家天下,是以位传子(6)。
陛下,尊称天子(7);殿下(8),尊重宗藩(9)。
【注释】
(1)三皇:传说中的上古三位帝王。所指说法不一。一说指伏羲、神农、黄帝。《周礼·春官·外史》:“(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东汉·郑玄注:“楚灵王所谓《三坟》《五典》。”唐·孔颖达疏:“《三坟》,三皇时书。”西汉·孔安国《尚书序》云:“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庄子·天运》:“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唐·成玄英疏:“三皇者,伏羲、神农、黄帝也。”一说指伏羲、神农、女娲。《吕氏春秋·孟夏纪·用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东汉·高诱注:“三皇,伏羲、神农、女娲也。”一说指伏羲、神农、燧人。东汉·班固《白虎通·号》:“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一说指伏羲、神农、祝融。东汉·班固《白虎通·号》:“《礼》曰:伏羲、神农、祝融,三皇也。”一说指天皇、地皇、泰皇。《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一说指天皇、地皇、人皇。《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春秋纬》:“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九州,长天下也。”本书译文,取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之说。皇,最早的君王称号。《说文解字》:“皇,大也。从自王。自,始也。始王者,三皇,大君也。”
(2)五帝:传说中的上古五位帝王。所指说法不一。一说指黄帝(轩辕)、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唐尧、虞舜。《大戴礼记·五帝德》:“孔子曰:‘五帝用记,三王用度。’”《史记·五帝本纪》唐·张守节正义:“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谯周、应劭、宋均皆同。”东汉·班固《白虎通·号》:“五帝者,何谓也?《礼》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也。’”一说指太昊(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昊(挚)、颛顼。见《礼记·月令》(详参《岁时》篇注)。一说指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尚书序》:“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唐·孔颖达疏:“言五帝之道,可以百代常行。”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高阳、高辛、唐、虞为五帝。”一说指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帝,君王的称号。《说文解字》:“帝,谛也。王天下之号。”
(3)“以德行仁者”四句:语本《孟子·公孙丑上》:“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朱子集注:“力,谓土地甲兵之力。假仁者,本无是心,而借其事以为功者也。霸,若齐桓、晋文是也。以德行仁,则自吾之得于心者推之,无适而非仁也。”以德行仁,依靠道德,施行仁政。王,此指能行王道仁政的君主,如尧、舜、禹、汤、周文王。以力假仁,依靠武力,假借仁义名义。霸,古代诸侯之长。此指依靠武力称霸诸侯的君主,如齐桓公、晋文公。
(4)天子,天下之主:语本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微子》:“天子,天下之主,所以治正四方。”天子,上天之子。古人认为君王的权柄是上天授予,所以称帝王为“天子”。《礼记·曲礼》:“君天下,曰‘天子’。”唐·孔颖达疏:“以父天母地,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此尊名也。”
(5)诸侯,一国之君:语本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吕刑》:“诸侯,一国之君,施教命于民者也。”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周易·比卦》:“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史记·五帝本纪》:“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君,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常用来专称帝王。《仪礼·丧服》:“君,至尊也。”东汉·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6)“官天下”四句:语本《汉书·盖宽饶传》:“又引《韩氏易传》言:‘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若四时之运,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则不居其位。’”官天下,禅让制时代(尧舜时期)实行禅让制度,君主挑选贤良之人继承君位,称为“官天下”。家天下,世袭制时代(夏禹之后),君位传给儿子,称为“家天下”。
(7)陛下,尊称天子:陛下,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表示对帝王的尊称。东汉·蔡邕《独断》卷上:“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陛下者,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阶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群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
(8)殿下:原指殿阶之下,汉魏以后成为对诸侯王、太子、诸王的尊称。
(9)宗藩:又作“宗蕃”。指受天子分封的宗室诸侯。因为他们拱卫王室,犹如藩篱,所以这样称呼。《史记·太史公自序》:“汉既谲谋,禽信于陈;越荆剽轻,乃封弟交为楚王,爰都彭城,以强淮泗,为汉宗藩。”
【译文】
远古时期的天皇、地皇、人皇号称“三皇”,上古时期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号称“五帝”。
凭借道德推行仁政的君主,成就的是王道;假借仁义之名而实际倚仗武力的君主,成就的是霸业。
天子,是天下的共主;诸侯,是各国的君主。
“官天下”,天下为公,指禅让制时期将天子之位让给贤人;“家天下”,天下为私,指世袭制时代将天子之位传给儿子。
“陛下”,是对天子的尊称;“殿下”,是对皇族亲王的尊称。
皇帝即位,曰龙飞(1);人臣觐君(2),曰虎拜(3)。
皇帝之言,谓之纶音(4);皇后之命,乃称懿旨(5)。
椒房(6),是皇后所居;枫宸(7),乃人君所莅(8)。
天子尊崇,故称元首;臣邻辅翼,故曰股肱(9)。
龙之种(10),麟之角(11),俱誉宗藩;君之储(12),国之贰(13),皆称太子(14)。
【注释】
(1)龙飞:旧时比喻登上皇位。《周易·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唐·孔颖达疏:“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德备天下,为万物所瞻睹,故天下利见此居王位之大人。”后遂以“龙飞”为帝王的兴起或即位。
(2)觐:原指诸侯秋季朝见天子,后泛称朝见帝王。《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3)虎拜:语本《诗经·大雅·江汉》:“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召穆公名虎,是周宣王时期人。因为立下战功,周王赐给他山川土田,召穆公叩头拜谢。后来便将大臣朝拜天子称为“虎拜”。
(4)皇帝之言,谓之纶(lún)音:语本《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东汉·郑玄注:“言出弥大也。纶,今有秩啬夫所佩也。,引棺素也。”唐·孔颖达疏:“‘王言如丝,其出如纶’者,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言纶粗于丝。‘王言如纶,其出如’者,亦言渐大出如也。,又大于纶。”纶音,原义是说君王之言传达于外,影响越来越大,后世则以“纶音”指代圣旨或皇帝说的话。
(5)懿(yì)旨:古代用来称谓皇后、皇太后或皇妃、公主等的命令。懿,本义是美好,多用来赞扬妇女的美德,所以称后妃的命令为“懿旨”。
(6)椒房:即“椒房殿”,是汉代皇后所居的宫殿。殿内以花椒子和泥涂壁,取温暖、芬芳、多子之义。后泛指后妃居住的宫室。《汉书·车千秋传》:“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唐·颜师古注:“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芳也。”
(7)枫宸(chén):皇宫。宸,北极星所在的位置,指帝王的殿庭。汉代宫廷多植枫树,所以称“枫宸”。《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坐高门之侧堂,彰圣主之威神。芸若充庭,槐枫被宸。”唐·李善注:“槐、枫,二木名。《说文》曰:‘宸,屋宇也。’”
(8)莅(lì):到,去。
(9)“天子尊崇”四句:语本《尚书·益稷》:“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禹曰:‘俞。’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西汉·孔安国传:“邻,近也。言君臣道近,相须而成。言大体若身。左右,助也。助我所有之民,富而教之,汝翼成我。……元首,君也。股肱之臣喜乐尽忠,君之治功乃起,百官之业乃广。”唐·孔颖达疏:“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耳目,大体如一身也。足行手取,耳听目视,身虽百体,四者为大,故举以为言。……《释诂》云:‘元、良,首也。’僖三十三年《左传》称狄人归先轸之元,则‘元’与‘首’各为头之别名,此以‘元首’共为头也。君臣大体犹如一身,故‘元首,君也’。”宋·蔡沈集传:“此言臣所以为邻之义也。君,元首也。君资臣以为助,犹元首须股肱耳目以为用也。下文翼为明听,即作股肱耳目之义。左右者,辅翼也。犹《孟子》所谓‘辅之翼之,使自得之也’。”元首,原指人的头颅。后成为君主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代称。臣邻,本谓君臣应当相互亲近,后来泛指臣僚。辅翼,辅佐,辅助。《礼记·文王世子》:“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唐·孔颖达疏:“辅,相也;翼,助也。谓护慎世子之身,辅相翼助,使世子而归于道。”股肱(gōng),本指大腿(股)和胳膊(肱),后来常用于比喻皇帝左右的辅佐之臣。《尚书·说命下》:“股肱惟人,良臣惟圣。”西汉·孔安国传:“手足具乃成人,有良臣乃成圣。”
(10)龙之种:指帝王子孙。《史记·外戚世家》:“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岁余不得幸。始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爱,约曰:‘先贵,无相忘。’已而管夫人、赵子儿先幸汉王。汉王坐河南宫成皋台,此两美人相与笑薄姬初时约。汉王闻之,问其故,两人具以实告汉王。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征也,吾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薄姬夜梦苍龙据腹,次日得汉高祖宠幸,生代王(后为汉文帝),后遂以“龙种”指帝王子孙。唐·张说《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神道碑》:“王讳琮字某,文帝之孙,纪王之子,龙种异品,凤毛秀色。”唐·李商隐《鄠杜马上念汉书》(一云《五陵怀古》)诗:“世上苍龙种,人间武帝孙。”
(11)麟之角:语本《诗经·周南·麟之趾》:“麟之角,振振公族。”指麒麟的角,后因以“麟角”指宗藩之盛。
(12)君之储:即储君,被指定的君位继承者。《公羊传·僖公五年》:“储君,副主也。”东汉·班固《白虎通·京师》:“储君,嗣主也。”
(13)国之贰:即储贰,指太子,与储君近义。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释滞》:“昔子晋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灵王不责之以不孝。”
(14)太子:封建时期君主的儿子中被预指继承君位的人,一般是嫡长子。
【译文】
皇帝登基,称为“龙飞”;大臣觐见国君,叫作“虎拜”。
皇帝的言谈,叫作“纶音”;皇后的命令,则称为“懿旨”。
“椒房”,是皇后生活起居的地方;“枫宸”,是皇帝莅临居住的场所。
皇帝至高无上,如同人体的头部,所以称为“元首”;大臣辅佐皇帝,好像人体的大腿和胳膊,所以称为“股肱”。
“龙种”“麟角”,都是对王室后裔的美称;“储君”“储贰”,都是太子的专称。
帝子爰立青宫(1),帝印乃是玉玺(2)。
宗室之派(3),演于天潢(4);帝胄之谱(5),名为玉牒(6)。
前星耀彩(7),共祝太子以千秋(8);嵩岳效灵,三呼天子以万岁(9)。
神器、大宝(10),皆言帝位;妃、嫔、媵、嫱(11),总是宫娥(12)。
姜后脱簪而待罪,世称哲后(13);马后练服以鸣俭,共仰贤妃(14)。
唐放勋德配昊天,遂动华封之三祝(15);汉太子恩覃少海,乃兴乐府之四歌(16)。
【注释】
(1)帝子爰(yuán)立青宫:语本(旧题)西汉·东方朔《神异经·中荒经》:“东方有宫,青石为墙,高三仞,左右阙高百丈,画以五色,门有银榜,以青石碧镂,题曰‘天地长男之宫’。”帝子,帝王之子。爰,乃,于是。青宫,古时太子居住在东宫。因为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所以称太子的住处为“青宫”。青宫,亦借指太子。
(2)帝印乃是玉玺(xǐ):语本东汉·蔡邕《独断》卷上:“天子玺以玉螭虎纽,古者尊卑共之。……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始于秦。《史记·秦始皇本纪》:“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玉玺。”玺,印。
(3)宗室:同宗族之人。此处特指与君主同宗族的人,即皇族。《国语·鲁语下》:“宗室之谋,不过宗人。”派:河水的支流。代指后代、后裔。
(4)演:繁衍。天潢(huáng):即天河。此处指帝王后裔、皇族。北周·庾信《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凭天潢之派水,附若木之分枝。”《周大将军义兴公萧公墓志铭》:“公讳太,字世怡,兰陵人也,太祖文皇帝之孙、鄱阳忠烈王之子。派别天潢,支分若木,直干自高,澄源已远。”宋·曹勋《赵希远真赞》:“天潢流派,濯秀玉渊。”
(5)帝胄(zhòu):皇族。《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谱:家谱,族谱,记载家族世袭的谱表。
(6)玉牒(dié):记载帝王谱系、历数及政令因革的书。至宋代,每十年一修。《新唐书·百官志三》:“(宗正寺)知图谱官一人,修玉牒官一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玉牒修书始于大中祥符,至于政宣而极备。考定世次,枝分派别而归于本统者,为仙源积庆图。推其所自出,至于子孙而列其名位者,为宗藩庆系录。具其官爵功罪生死,及若男若女者,为类纪。同姓之亲而序其五服之戚疏者,为属籍。编年以纪帝系,而载其历数及朝廷政令之因革者,为玉牒。”
(7)前星:星宿名。《汉书·五行志》:“心,大星,天王也。其前星,太子;后星,庶子也。”后因以“前星”指太子。耀彩:指星月闪烁光辉。
(8)千秋: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旧时贺寿的敬辞。《战国策·齐策二》:“犀首跪行,为仪(张仪)千秋之祝。”清·幻敏《竺峰敏禅师语录》卷二《住四川忠州敕建振宗禅寺》:“康熙丁卯佛成道日,阖郡文武、官绅、四众等请师复住治平禅寺,结制上堂拈疏云:‘……。’遂升拈香云:‘此瓣香,光昭日月,焰覆乾坤,爇向炉中,奉祝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皇后齐年!太子千秋!伏愿紫极凝禧,日祝圣朝长有道;前星耀彩,同归觉海永无疆。’”
(9)嵩岳效灵,三呼天子以万岁:语本《汉书·武帝纪》:“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相传汉武帝登嵩山,随行人员亲耳听见山神喊了三句“万岁”。嵩岳,即嵩山。效灵,显灵。此指山神显示神奇吉祥的灵异行为。
(10)神器:神物。借指代表国家政权的实物,如玉玺、宝鼎之类。又代指帝位、政权。《汉书·叙传上》:“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唐·颜师古注引西汉·刘德曰:“神器,玺也。”《文选·左思〈魏都赋〉》:“刘宗委驭,巽其神器。”唐·吕延济注:“神器,帝位。”大宝:代指皇位。《周易·系辞下》:“圣人之大宝曰‘位’。”三国魏·王弼注:“夫无用则无所宝,有用则有所宝也。无用而常足者,莫妙乎道,有用而弘道者,莫大乎位,故曰‘圣人之大宝曰位’。”唐·孔颖达疏:“言圣人大可宝爱者在于位耳。‘位’是有用之地,‘宝’是有用之物。若以居盛位,能广用无疆,故称‘大宝’也。”《宋史·岳飞传》:“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
(11)妃:皇帝的姬妾,位次于后。太子和王侯的配偶,亦可称“妃”。嫔:天子诸侯的姬妾,位次于妃。《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媵(yìng):古代诸侯的女儿出嫁,陪嫁的侄女或妹妹称为“媵”。《左传·成公八年》:“卫人来媵共姬,礼也。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则否。”嫱(qiáng):古代宫内女官名。《左传·哀公元年》:“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
(12)宫娥:宫女。唐·颜师古《隋遗录》卷下:“帝尝幸昭明文选楼,车驾未至,先命宫娥数千人升楼迎侍。”娥,美女。
(13)姜后脱簪而待罪,世称哲后:语本西汉·刘向《列女传·周宣姜后》:“周宣姜后者,齐侯之女也。贤而有德,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宣王常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不才,妾之淫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以见君王乐色而忘德也。……敢请婢子之罪。’王曰:‘寡人不德,实自有过,非夫人之罪也。’遂复姜后,而勤于政事。”后用为后妃辅主以礼的典实。东汉·崔琦《外戚箴》:“宣王晏起,姜后脱簪。”姜后,西周时人。周宣王后,齐侯女。贤明有德行。王尝早卧迟起,后即脱簪珥待罪永巷,以为君王乐色而忘德,乃后之罪。王由是勤于政事,周得中兴。脱簪,指取下簪珥等首饰,表示自责请罪。哲后,有智慧贤德的皇后。
(14)马后练服以鸣俭,共仰贤妃:语本《后汉书·皇后纪》:“明德马皇后讳某,伏波将军援之小女也。……既正位宫闱,愈自谦肃。……常衣大练,裙不加缘。朔望诸姬主朝请,望见后袍衣疏粗,反以为绮縠,就视,乃笑。后辞曰:‘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六宫莫不叹息。……及帝崩,肃宗即位,尊后曰皇太后。……太后诏曰:‘……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着帛布,无香薰之饰者,欲身率下也。’”唐·李贤注:“大练,大帛也。杜预注《左传》曰:‘大帛,厚缯也。’”马后,汉明帝刘庄的皇后,姓马,谥号明德皇后。以节俭闻名,贵为皇后,而穿粗帛衣服。练服,生丝制作的素衣。鸣俭,倡导节俭。仰,景仰,仰慕。
(15)唐放勋德配昊天,遂动华(huà)封之三祝:语本《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唐·成玄英疏:“华,地名也。今华州也。封人者,谓华地守封疆之人也。”华州守封疆的人祝愿尧帝多寿、多富、多男子,后因以“华封三祝”为祝颂之辞。唐放勋,指上古帝王陶唐放勋,也就是尧。“放勋”是他的号。昊天,苍天。《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华封,华地守封疆之人。相传尧巡行至华,封人祝尧寿、富且多男子。华,古代行政区划名。地当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一带,因境内有华山而得名。封,疆界,范围。
(16)汉太子恩覃(tán)少海,乃兴乐府之四歌:语本晋·崔豹《古今注·日重光月重轮》:“《日重光》《月重轮》,群臣为汉明帝所作也。明帝为太子,乐人以歌诗四首,以赞太子之德。其一曰《日重光》,其二曰《月重轮》,其三曰《星重耀》,其四曰《海重润》。汉末丧乱,后二章亡。旧说云,天子之德,光明如日,规轮如月,众耀如星,占润如海,光明皆比太子德贤,故曰‘重’耳。”《乐府诗集》卷四十引之。汉太子,此处指汉明帝刘庄(28—75)。公元57年即皇帝位。覃,延及,远达。少海,本指渤海。也称“幼海”。《山海经·东山经》“南望幼海”晋·郭璞注:“即少海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景公游少海。”《淮南子·地形训》:“东方曰‘大渚’,曰‘少海’。”东汉·高诱注:“东方多水,故曰‘少海’,亦泽名也。”亦代称太子(或亦因东方代表太子之故)。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帝王部·储嗣门》:“天子比大海,太子比少海。”宋·阙名《翰苑新书(后集上卷五)·诞皇太子》:“恩覃少海之波,象着前星之曜。”乐府,汉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宫廷官署。乐府最初始于秦代,汉代沿用秦时的名称。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四歌,此指乐府职员为歌颂汉明帝而谱写的四首乐章。其一曰《日重光》,其二曰《月重轮》,其三曰《星重耀》,其四曰《海重润》。
【译文】
太子居住的地方,称作“青宫”;皇帝的印章,就是“玉玺”。
皇室后裔有很多支派,就像“天潢”分出众多支流;皇帝的家谱,称为“玉牒”。
天上的前星发出耀眼光芒,齐声祝祷太子“千秋”;嵩山的神灵显示神迹奇事,连声三呼天子“万岁”。
“神器”“大宝”,都指皇位;“妃”“嫔”“媵”“嫱”,都是皇帝后宫美人。
姜王后因周宣王早睡晚起脱下发簪首饰,请求责罚,借此规劝夫君,后世称她为睿哲的皇后;东汉马皇后倡导节俭,穿粗帛衣服,人们都景仰这位贤德的后妃。
尧帝的大德,符合上天的意旨,华地守卫封疆之人大受感动,一连向他致以三个美好的祝愿;汉明帝做太子时,恩德远达东方少海,乐府的音乐家专门创作四首乐歌歌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