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枳术汤,治疗胃病的老偏方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而“脾胃为后天之本”。古人非常重视脾的地位,脾在五行之中属土,有“载物”“生发万物”的性质,脾胃掌管饮食消化、吸收,以及传输营养、水分等过程,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组织器官所需,所以用“后天之本”来形容恰到好处。
脾和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腑,二者相互关联,构成表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一同完成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胃主降,水谷才得下行,利于消化;脾主升,水谷精微才可输布全身。
人为了维持生命活动,需要每天摄入一定量的水,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尤其是负责运化水液的功能出了些问题,容易产生不正常的水,我们也可以称其为病水、坏水,这些水即为我们所说的水饮。水饮发生位置会有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同。水饮在表,我们可能会觉得身体沉重,水肿;水饮在里,则表现为爱拉肚子;胃中有水饮,则可能表现为心悸,胃中咣当咣当的;水饮上走,可能会导致头晕,气短等;里面水多,可能表现为头晕高血压;水饮停在四肢关节,可能表现为关节疼痛难愈;水饮与热结合,可能表现为湿热、痰热;水饮和寒结合,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寒饮、寒湿。
俗话说得好:“十人九胃病。”此话为医学大家李东垣说的,他曾写过一本传世医学名着《脾胃论》,就是在强调多数人都有脾胃问题。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脾胃问题多为虚寒所致,虚寒的脾胃通常会兼夹水饮,因为脾胃主运化水液,功能不好容易出现病水、坏水。此时要用到枳术汤来帮忙。
枳术汤只有枳实和白术两味药,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取枳实15克,白术10克,加入150毫升水进行煎汁,汁熬到剩下一半时即可。再用同样的方法熬一遍,将两次熬得的汁混在一起,每天早晚各饮一次,每次饮50~60毫升即可。
枳术汤虽然只有两味药,却是治疗水饮结于心下的良方。方剂之中的枳实大于白术一倍,行气散结除饮,白术量小于枳实一倍,健脾利水,用于因实而致的脾虚。两药一消一补,攻补兼施,互相为用,而消大于补为其特点。传统气机为一升一降,符合脾升胃降生理特性。历代医家皆选此方治疗胃脘痛、痞满,疗效甚好。临床实践证明,发现此方可用在水饮、食积结于心下影响脾失健运的胃脘痛、痞满证,对于多数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胃下垂、便秘等症均有很好的效果。
记得有一次,我和老公一起去旅游,可能是水土不服,晚饭过后,老公开始肚子发胀、胃里泛酸、口中时不时地翻上一股气儿来。仔细一想,此症刚好符合了枳术汤特点。于是,我将随身带过来的中药按方为老公熬了一碗,一剂下肚,症状消失一大半。
然而,枳术汤并非仅仅针对简单的水土不服出现状况,它可以说是个万能方。张仲景以枳术汤为主方,配伍其他药方,得众多方药。枳术汤主要用来治水饮停于心下导致的“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如果伴随着腹胀痞满,则配伍厚朴大黄;如果伴随着胸闷痛,则配伍薤白栝楼实;如果伴随着腹痛,则配伍白芍。而且,以枳术汤为主衍生出了非常多的加减方。
枳术汤除了能够治胃病,日本医家汤本求真认为此方还可治疗肝腹水。因为肝硬化导致脾肿大时,心下也能够出现心下痞坚如盘。总之,无论是胃的病变还是肝病变,都离不开“水饮所作”。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看,枳实行气,也就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排空,减缓胃潴留,为中药胃肠动力剂。白术可以将潴留在组织间液、腹腔、胃肠腔等体腔中的多余水分“拉入”血管中,之后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过年过节的时候,满桌子好吃好喝,肠胃不适也就成了常有的事儿,尤其对于老人、小孩等肠胃功能较弱的人来说,容易患腹胀、恶心、纳呆、大便秘结、嗳气酸腐、肚腹胀热等症,通常情况下,推荐大家熬些消食化积粥来喝,比如取大米100克,茶叶6克,将大米淘净后放到锅内,倒入适量清水,再将茶叶放到沸水冲泡6分钟,取出茶叶汁倒在锅内,和大米共煮成粥即可。对于饮食不节导致的食积,还可服食山楂片或用午时茶煎汤温服等,操作方便,还可健脾消食、理气和胃。效果,可以采用枳术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