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镗急诊医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篇 急诊医疗服务

第1章 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简史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公元前475—公元9年),书中就有关于急救的明确记载。《素问·八正神明论篇》提出:“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讲道:“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我国两千多年前就能提出如此透彻的医治理论,实属不易。直至晋代,“急”和“救”二字才在我国古籍中正式合而为一。“急救”一词最早出自341年刊行的《肘后备急方》一书,这远早于国外“first aid”术语首次正式出现于1878年英国的培训教材。

迄今,关于“急救”一词现代最具权威的专业定义应系美国急救医学顾问委员会2005年的急救更新的概念:急救是一种评估和干预。强调急救是在最少,甚至在没有医疗设备条件下,对突发伤病的受害者所实施早期快速判断与紧急处置的一系列方法,并且其急救方法能由现场目击者(甚至受害者本人)来实施。

急救医学的起源及发展更重要的方面是源自战争,战伤的救护一直是急救的主要内涵。战伤救护的早期萌芽始于原始社会的部落之争。时至周代,古人在战场防护方面已初显特色,即参战的人、马、车均配备有严密的防护装具。再至春秋战国时期,即由当时的方士或巫医担任随军“队医”,随后,即出现了战地“诊所”,并逐步形成战伤救护条令和各种战伤救护措施。而“军医”一词,始于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军队医院正式设立始于宋代(约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随后战伤救护逐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0世纪末,江苏省镇江发掘并重现了宋代的“救生会”遗址。现在已成为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旅游景区。救生会的创设应追溯到宋代。救生会,顾名思义就是济度救生的意思,是带有慈善性质的水上安全救助机构。隋唐以前,镇江江面宽四十多里,到唐代时还有二十多里宽。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就留下了“江风白浪起,愁煞渡头人”的诗句。每每风起浪涌,船工和渡客的呼救之声格外惊心动魄。唐天宝十年(751年),一次就有数十艘渡船沉没;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一艘渡船离岸不久即遇上风浪,连艄公在内的46名渡客无一生还。明万历十年(1582年)的一阵狂风竟摧毁了千余艘漕船和民船。由于西津渡特殊的交通位置和军事地位,加强安全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到了宋朝,统治者更是将镇江视为漕运咽喉。于是,当时的镇江郡守蔡洸在西津渡创设了救生会。清朝后期,镇江和扬州的绅士发起成立了京口救生会、瓜洲救生会和焦山救生会总局,专门从事义务打捞沉船和救生事宜。

那时的救生船漆成红色,俗称红船。桅杆上醒目地挂上一个虎头牌,意思是奉皇上圣旨救人,船上铜锣一敲,任何人不得阻挡。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后因连年战火,民生凋敝,救生会遂无以为继,渐渐显得力不从心。1923年,镇江与扬州绅士再次联手,成立了普济轮渡局,并购买了一艘“普济号”轮船从事渡江业务,大大减少了事故的隐患。到了20世纪20年代,救生会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镇江救生会从宋朝开始创设,此后代代相承,鼎盛时期还发展到南京、武汉等地,功不可没。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可谓举世无双(图1-1)。

急诊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指将紧急医疗救护扩展到院前,1973年美国颁布了“93-154号律法”,在全国范围构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美国该律法包含15个要素:人员;培训;通信;搬运;设备;重症监护单元;公共安全机构;消费者参与;到达现场救护;转送接受救护;病历的标准化;公共信息和教育;独立回顾和评估;与灾害的关系;同意相互帮助。由此可见,该律法所提的15点,是相当全面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我国于1980年10月30日,卫生部发布了(80)卫医字34号文“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1984年6月11日卫生部又发布了(84)卫医司字第36号文“关于发布《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1986年1月11日我国邮电部发布(1986)邮部字18号文“关于启用120特种服务号码为全国急救中心(站)的统一号码”。同年1月18日卫生部发布了(86)卫医字第一号文,内容同上。

图1-1 江苏省镇江市始建于宋朝的救生会遗址

1987年5月,我国正式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Chinese Association for Emergency Medicine,CAEM),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此,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开始较为快速地向前发展。

而早在1981年,我国就创刊了第一本有关急救的杂志《中国急救医学》,也就是理论先行。开始为双月刊,1989年批准为卫生部主管杂志,1999年起,改为月刊。第二本《急诊医学》创刊于1990年,为双月刊,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2001年起,批准为《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年起为月刊。

一个学科的发展,重要的是有赖于先进的理念的发展,其中一个极重要的理念是笔者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发展急诊医学必须掌握好“三分提高、七分普及”的原则,“三分提高,七分普及”是指我们要以“三分”的力量关注急诊医学学术水平的提高,以“七分”的努力向广大群众普及初步急救的知识。从多年的实践来看,这一理念无疑是正确的,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急诊医学教育也开始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于2002年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大学本科五年制的急诊医学系,迄今已有300余名学生毕业。随后,国内又有数所院校开办了急诊医学的教育课程。

2007年3月江苏大学又创建了大学生急救协会这一新生事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确,迄今已有数所高校建立了大学生急救协会,而且是各种活动既活跃而颇具创意。这是急诊医学普及开出的又一朵灿烂的鲜花。

随着急诊医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和日趋成熟,其任务也随之日益拓展,并派生出一些分支,复再形成若干新的理念。这些新的理念,又进一步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修正和充实。在急诊医学工作者积极参与灾害救援的同时,随着任务的加重,各种正反两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增多,紧接着灾难医学这一新学科便应运而生。

在实施紧急医疗救治和各种灾难救援的同时,随着人道理念的日渐深入和发展,便又形成了人道医学。急诊医学、灾难医学和人道医学三者互为关联,任务互为交叉渗透而又相辅相成,后两者将在本书第20篇中有详细的论述。而这三者便自然地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有机结合的“三角”(图1-2)。

图1-2 人道医学、急诊医学和灾难医学三者相互关联、形成的三角

王一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