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镗急诊医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篇 基础急救技术与生命支持

第11章 心肺脑复苏

20世纪伟大的奇迹之一,便是可以用人们的双手,救治一个心搏、呼吸骤停猝死的患者。

心搏、呼吸骤停和意识丧失是临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就是对此种危急状况所采用的急救措施,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复苏的成功并非仅指心搏和呼吸的恢复,而必须达到恢复智能和工作能力,故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故CPR的全程称之为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

这里有必要简单地叙述一下CPR的历史,1956年Zoll首先应用体外除颤,1958年Peter Safer首先创用了口对口人工呼吸,1960年Kouwenkoven创用了胸外按压术,至此,由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术和体外除颤三大要素,即构成了现代CPR。此后,CPR经反复实践、修正、再实践而日臻相对完善。笔者和国际复苏学的几位先驱,如尊敬的Peter Safar教授、Max Harry Weil教授和Henry Heimlich教授,多次在一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留下值得纪念的回忆(图11-1)。

图11-1 笔者和几位国际复苏学的先驱在一起构成的回忆

心搏、呼吸突然停止后,循环终止。脑细胞由于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循环停止后4~6分钟大脑即发生严重损害,甚至不能恢复。因此,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在常温情况下,心脏停搏3秒钟时患者感头晕,10~20秒钟即可发生昏厥或抽搐;60秒后瞳孔散大,呼吸可同时停止,亦可在30~60秒后停止,4~6分钟后大脑细胞有可能发生不可逆损害。

因此,要使患者得救、避免脑细胞死亡,以便心跳呼吸恢复后,意识也能恢复,故必须在心脏停搏后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大量实践表明,4分钟内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被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10%可能救活;超过6分钟开始复苏者存活率仅4%;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可能性更为减少。

因此,时间就是生命,心肺复苏术必须在现场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