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一 勇闯新经济理论的汪洋大海

在阅读了青年经济学家刘志毅的新作《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以后,第一个感受就是被作者的勇气所感动。作为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学术领域之一,经济科学从来就是是非和纷争最多的地方。正如哲人早已指出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财富的创造与分配,注定会把人的自私之心召唤出来,从而似乎很难摆脱利益之争和门户之见,进行客观的、科学的研究和讨论。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必要的思想准备,是不敢迈过这道门槛的。

近几十年来,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经历了而且继续经历着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巨大变革。这种现状更加剧了人们对于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关注。毫无疑问,这早已超出了纯学术的研究范畴,而确实是出于迫在眉睫的、实实在在的生存和切身利益的驱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济领域的百家争鸣局面显然是预料之中且必然发生的事情。粗略地浏览一下文献,冠以“某某经济”“某某经济学”的名词不下几十个。就拿作者所使用的“数字经济”或“数字经济学”来说,也可以举出众多不同的诠释和解读,导致各种各样说不明白的争论和冲突。这种情况虽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必定会导致人们无所适从,产生概念疲劳。在这种情况下,进入这种研究和讨论,必需的准备就是接受批评和陷入争论。对此确实是需要有勇气的,我相信作者是有这样的准备的。

那么,对于有志于经济研究的人来说,应当怎样办呢?说得再具体一点,今天需要怎样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呢?我认为,应该老老实实地承认,经济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必然存在着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研究切入点,它们都是对的,都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我们不能指望一下子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统一的、全新的经济理论体系。建设性的态度应该是超越概念和名词的纠缠,深入现实的经济生活,研究新现象、新事物,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探索。理论探索是寻找新的规律和视角、新的思想火花;实践探索是为迫切的现实议题提供解决方案,包括政策议题和管理议题。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讲,这两方面是分工合作的关系,理念探索为回答实践探索提供思路,实践探索为理念探索提供案例。可喜的是,刘志毅的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提供了他的思考和探索。

作者在书中讨论了一系列基础性的、经济领域的根本性议题,包括从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网络中的价值创造、货币和资本的意义及作用,直到社会公平和正义等。作者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回答,很值得同行关注和研究,在这里不详细展开讨论。

就我本人比较熟悉的信息经济学和复杂经济学来说,我感到他对布莱恩·阿瑟(Brian Arthur)的复杂经济学的观点和技术创新的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习和分析,有意识地运用了复杂经济学的理念,我是十分赞成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分析是建立在最新的技术进步之上的,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关于区块链的讨论。作者从价值创造和网络的角度,对近年来讨论得十分热烈的区块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恰恰就是现代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研究一再强调的基本理念——“一加一大于二”。传统的经济理论囿于“一加一等于二”的思想束缚,纠缠于劳动价值论和边际价值论的非此即彼的悖论中。显然,正如姜奇平教授在《网络经济》一书中强调的,网络恰恰就把“一加一大于二”具体化了,回答了价值究竟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这个问题。本书作者刘志毅把这一点进一步深入区块链的具体作用上,使我们对于价值创造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理解和切入点。

由此我进一步联想到经济科学的社会作用问题。除了作为一门科学之外,经济科学的社会作用近年来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发生了“占领华尔街”的运动,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为此写了一本书——《不平等的代价》,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一事件。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问:经济学对于社会究竟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我想,大概可以有三点: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为管理者提供思路,为社会公众提供保证社会和谐的共识。作者在第四部分提到了共识的问题,令人深思。任何社会的基础都是对于社会秩序的基础的共识,包括对于分工合作的认识、对于社会和个人关系的认识、对于公平和平等的理解等。这里值得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很多。例如在复杂的层次结构中,局部和整体的关系问题。按照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的提法,典型的复杂系统常常具有可分解的层次结构(见《人工科学》一书)。在这样的系统中,每个层次对于下一个层次来说是整体,而对于上一个层次来说则是局部。没有绝对的整体和局部。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既有联系又有冲突,这是普遍规律。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平稳、可持续发展,就要有基本的共识。而从根本上讲,正是经济科学应当担负起构建这种共识的责任。

陈禹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经济科学实验室主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系系主任、信息学院院长等职务;

2018年获中国信息经济学会颁发的“中国信息经济学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