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Vue.js 3前端开发实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前端技术演进

说起前端技术的发展历程,还是要从HTML说起。1990年12月,计算机学家Tim Berners-Lee使用HTML语言在NeXT计算机上部署了第一套由“主机-网站-浏览器”构成的Web系统,我们通常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套完整的前后端应用,将其作为Web技术开发的开端。

1993年,第一款正式的浏览器Mosaic发布,1994年年底,W3C组织成立,标志着互联网进入了标准化发展的阶段,互联网技术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1995年,网景公司推出JavaScript语言,赋予了浏览器更强大的页面渲染与交互能力,使之前的静态网页开始真正地向动态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后端程序的复杂度大幅度提升,MVC开发架构诞生,其中前端负责MVC架构中的V(视图层)的开发。

2004年,Ajax技术在Web开发中得到应用,使得网页可以灵活地使用HTTP异步请求来动态地更新页面,复杂的渲染逻辑由之前的后端处理逐渐更替为前端处理,开启了Web 2.0时代。由此,类似jQuery等非常多流行的前端DOM处理框架相继诞生,以其中最流行的jQuery框架为例,其几乎成为网站开发的标配。

2008年,HTML5草案发布,2014年10月,W3C正式发布HTML5推荐标准,众多流行的浏览器也都对其进行了支持,前端网页的交互能力大幅度提高。前端网站开始由Web Site向Web App进化,2010年开始相继出现了Angular JS、Vue JS等开发框架。这些框架的应用开启了互联网网站开发的SPA时代,即单页面应用程序时代(Single Page Application),这也是当今互联网Web应用开发的主流方向。

总体来说,前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静态页面阶段、Ajax阶段、MVC阶段,最终发展到了SPA阶段。

在静态页面阶段,前端代码只是后端代码中的一部分,浏览器中展示给用户的页面都是静态的,这些页面的所有前端代码和数据都是后端组装完成后发送给浏览器进行展示的,页面响应速度慢,只能处理简单的用户交互,样式也不够美观。

在Ajax阶段,前端与后端实现了部分分离。前端的工作不再仅仅是展示页面,还需要进行数据的管理与用户的交互。当前端发展到Ajax阶段时,后端更多的工作是提供数据,前端代码逐渐变得复杂。

随着前端要完成的功能越来越复杂,代码量也越来越大。应运而生的很多框架都为前端代码工程结构管理提供了帮助,这些框架大多采用MVC或MVVM模式,将前端逻辑中的数据模型、视图展示和业务逻辑区分开来,为更高复杂性的前端工程提供了支持。

前端技术发展到SPA阶段则意味着网站不再单单用来展示数据,其是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浏览器只需要加载一次网页,用户即可在其中完整使用多页面交互的复杂应用程序,程序的响应速度快,用户体验也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