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900年4月14日,万国博览会在法国巴黎开幕。这是一场世界工业文明的盛会,向全世界展示着19世纪人类社会的工业成就。各国参观者络绎不绝,惊艳的环幕电影让人们备感新奇。科技改变社会,是参观者的最大感受。
在展厅的一个角落里,中国的展馆,外形犹如一座“中国宫殿”,但参观者寥寥。观众驻足一会儿后,大都摇头而去,让中国的官员非常尴尬。
中国带到巴黎展览的产品是烟枪、烟灯、长刀、刑枷等器具实物,知县衙门、城隍庙、魁星楼等微缩建筑,以及众多官员、缠足妇女、绿营兵、翰林学士、举人、秀才打扮的人物泥塑。另外,还有药王、财神的神像照片、杀人的照片。
同样是1900年,仅仅一个月后,第二届奥运会在巴黎隆重举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名左右的运动员同场竞技。这次奥运会第一次出现了女性运动员,女性矫健、靓丽的身影让世界瞩目。
遗憾的是,直到1932年,奥运会上才第一次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1900年,是世纪更替的一年。有人说这是19世纪的最后一年,也有人说是20世纪开始的一年。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全世界的人都对新世纪充满了期待。
未来会变得更美好吗?至少参观过世博会的观众是肯定的。
在古老的东方,一个帝国的命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这一年,以英国为首的八个国家发动了侵华战争,在西方列强的铁蹄蹂躏下,中国饱尝了屈辱。这就是庚子国变,也是大清帝国的一场国难。
国之殇、民之痛。我们有必要对此重新做出思考。
对待历史问题,人们往往喜欢用历史的必然性来解释。庚子国难,是历史的必然吗?答案是肯定的。
从国内来讲,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试图奋发自强,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核心思想,洋务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这并不彻底的改革却又遭遇了甲午战争,导致帝国体制危机彻底暴露。戊戌变法又因太过激进被慈禧按下了紧急停止键。经济改革不成功,政治改革走不通,清廷内保守势力抬头,政治急速左转,与列强的冲突不可避免。
与此同时,西方列强仍在加紧向中国渗透,以传教为主的文化渗透、以通商为主的经济渗透,都在逐渐冲击着帝国的秩序,加重着帝国的危机。民教冲突导致义和团兴起、壮大。义和团的壮大又对西方列强产生了重大威胁,加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帝国的京城在新世纪的风雨中泣血。
从国际来讲,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迅速壮大了资本主义的力量,工业化浪潮冲击着全球,中国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西方列强迫切需要打开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进行资本输出。一直固守传统农业文明的中国显然还无法适应这种全球巨变,对全球工业化的发展大趋势本能的抗拒、排斥,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庚子国难正是这种冲突的集中爆发与具体体现。
作为世纪大事件,庚子国难的发生有历史的偶然性吗?答案也是肯定的。
英国传教士卜克斯与德国公使克林德的偶然遇害,让冲突陡然加剧。慈禧的各种摇摆、任性,也在无形中左右着西方列强的态度。慈禧不顾劝阻,悍然对外“宣战”,更是成了诱发国难的重要因素。
或许一切偶然都是历史的必然,但庚子国难似乎应该是一场可以避免的国难。纵观整个庚子国难的发生过程,我们发现,有两个事件在这场国难中呈现出一抹亮色。首先是东南互保,即刘坤一、张之洞等人联合东南各省秘密与西方列强达成的约定,为半个中国赢得了安全、稳定。其次是袁世凯主政山东。作为义和团的发源地、与直隶相邻的地区,山东竟然在袁世凯的治理下,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动乱。
由此可以看出,义和团不是无法治理,动乱不是一定会发生,与西方列强不是无法沟通,战争也不是不可避免。这场国难的主要动乱地区都在华北,以北京、天津为最甚,尤其是北京最为动荡,被八国联军占领,两宫被迫出逃。列强的目标直指清廷,这说明清廷的决策机制出现了严重错误,而清廷以慈禧为核心,慈禧个人政治素养的欠缺又加剧了冲突。
不受制约、独断专行的权力害了国家,也害了慈禧自己。为什么这片土地总有权力肆虐?究其原因,是权力没有被关进笼子里。
在同时期的英国,也有一位女性统治者,即维多利亚女王。对这个遥远的西方女君主,慈禧也是知道的。据说慈禧对维多利亚女王很不屑,她认为,维多利亚女王的权力还不如自己的一半大。
维多利亚女王当然没有慈禧的权力大,因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极大削弱了君主的权力。君主统而不治,真正实现了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也正是这种较为优越的政治制度,为大英帝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提供了有力保障。
德龄公主在回忆录《清宫二年记》里,记载了慈禧的一段话:“英国是世界上的列强之一,但这并不是维多利亚女王独断的功劳。她总是有议会里的那些能人帮助她,凡事都替她想得非常周全。她其实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无话可说,只需要文件上签个字而已。再看看我吧,我的四亿臣民,都是依仗着我的判断。虽然我也有军机大臣一起商议国家大事,但这些人主要负责官职任命之类的事情。遇到大事,还得我亲自作主。”慈禧或许忘了,在她西逃前,正是她杀了劝她不要与洋人开战的五个大臣。
这场世纪国难还源自两种文明的冲突:一个是海洋文明,一个是农耕文明。在诸多列强中,除了俄国来自陆路外,其余国家全部来自海路。海洋文明的特征是开放性、侵略性,农耕文明的特征是封闭性、保守性。而中国还处于传统的农耕文明时期。两种文明的对垒,让清廷根本无法抵挡住列强们海外扩张的脚步。
庚子国难,是一个震动世界的重大国际事件,并不是中国一国之事,也可看作是“第0次世界大战”。看待这段历史,应具有广阔的视野、开阔的心胸,需从世界看晚清,从世界看中国。笔者一直提倡“睁眼看晚清”,因为晚清的历史就是一部改革史,与全球化息息相关。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大门后,中国的发展必须接受世界的审视,不能再做文明的孤岛。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1900年,中国仍与世界进行着割裂、对抗,这是不应该的。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与现代世界文明渐行渐远。
这一年的6月,当慈禧颁布宣战诏书,命清军攻打各国驻京大使馆时,瑞士设置了诺贝尔奖,向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提供奖励。
12月,当清廷向列强提交议和大纲时,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创立了量子理论,世界物理学进入新纪元。
这一年,京城生灵涂炭,中国在慌乱不安中迎来新世纪。
这一年,美国莱特兄弟开始了飞机的滑翔试飞。
这一年,刚刚发现甲骨文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为清廷殉节,投井自杀。
这一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强生公司成立14周年,柯达胶卷诞生20周年,宝洁公司迎来创立63周年庆典。
这一年,敦煌发现了藏经洞,无数文化瑰宝却流失海外。
截至1900年,美国用了35年时间,产生了64万多种发明专利。
璀璨的人类文明在西方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此时的大清帝国还在迷茫中徘徊。
李大钊曾在其《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中说:“时至近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
著名学者任剑涛曾指出,区分文明和野蛮,比区分古代和近代、区分中西方重要得多。
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时空。缺乏国际视野、政治远见的清朝统治者阻碍了中国融入全球的脚步,他们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中国遇到一位长者,长者告诉瓦德西:“四百年来,我们一直在沉睡,但我们深感安适至极。而你们这些白种人必欲将我们从沉睡中唤醒。将来终有一日,你们将会为你们的行为扼腕叹息。”
我们常说,以史为镜,但庚子国难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不仅要以史为镜,还要以西方为镜。以史为镜,是纵向对比;以西方为镜,是横向对比。当中西进行同时空对照时,西方国家或许就是我们一个很好的镜鉴。
开放、包容,弥足珍贵。
由于笔者学识有限,创作匆忙,书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晚清陈卿美
202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