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猫咪去故宫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开始建造故宫

慈其对我们说:“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间,朱棣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开始对抗朝廷,著名的‘靖难之役’爆发了,随后朱棣在朝廷一些大臣和宫里太监的帮助下,终于在建文4年(公元1402年)六月间,朱棣率领大军攻入南京城的金川门下,镇守金川门的谷王朱穗和鲁国公李景隆等人投降。接着宫里发生火灾,大火被扑灭后,朱棣等人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他失踪了,从此下落不明,成为了一个历史悬案。

六月十七日,朱棣拜谒父亲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接着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七月初一,祭告天地,他宣布革除建文年号,改当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为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从此开始了朱棣在位22年的统治时期,史称‘永乐皇帝’。

至于建文帝的下落,有一种说法是宫里燃起大火后,建文帝和几位大臣分别都化装成和尚,然后他们钻进一条暗道(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前早已料到皇太孙以后继承皇位后会有危险,于是他命人挖了一条暗道),成功逃出了南京城,开始了他们的逃亡旅程,后来传说建文帝等人开始逃亡后曾在国内的许多地方都生活过,这些地方也就都留下了关于建文帝等人的各种传说。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间,郑和因为曾在‘靖难之役’的‘郑村坝之战’中立了战功,于是永乐皇帝就赐姓为郑,从此‘马和’就变成了‘郑和’,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6月间,永乐皇帝派35岁的统领太监郑和为正使,并命郑和率领一个由官兵、水手、工匠和医生等一共2700多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从南京的刘家港(位于今天江苏省苏州太仓市东浏河镇)启航,正式开始了“下西洋”的旅程。同时,因为当时流传有建文帝逃到海外的说法,于是永乐皇帝命郑和在出使海外各国的过程中,顺便查找建文帝的下落。我的话到这里就讲完了,接下来就请甪端太甪给大家讲一下永乐皇帝在位时下令工匠们修建故宫的故事。”

于是,接着甪端太甪对大家说道:“好的,慈其。大家好,我们甪端是一种能够一天行走一万八千里,会说四方语言的神兽,并且我们的学识都十分渊博,而且我和弟弟太端一直都住在太和殿里,我和弟弟知道许多与太和殿,以及与故宫有关的故事,所以我现在就给大家讲一下故宫开始建造的过程。

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建筑群,以前它被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72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以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建筑面积大约是15万平方米,一共有七十多座大大小小的宫殿和九千多间的房屋。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间,永乐皇帝决定迁都北京,他下诏宣布把北平改为北京,并且把北平府改为顺天府。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间,永乐皇帝下诏开始建造北京的宫殿,他派遣了工部尚书宋礼等大批官员到全国各地采办木材、砖块等建筑材料。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五月间,开始建造北京城,朝廷征调了30万名工匠和近百万的民夫到达北京。建造北京城的工程主要分为内城、皇城和紫禁城三个部分,三个部分依次进行建造。”

宋礼(公元1361年~1422年),字大本,河南永宁(今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人,明朝著名水利官员,担任过山西按察司佥事、刑部员外郎、礼部侍郎、工部尚书等官职。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间,隆庆皇帝朱载坖追赠宋礼为太子太保。

我听到太甪刚才说永乐皇帝在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就决定迁都北京时,我觉得当时应该有大臣反对迁都北京,于是我问太甪道:“太甪,当时永乐皇帝在决定迁都北京后,有没有大臣反对呢?”

太甪听到后回答道:“墨青,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永乐皇帝决定迁都后,朝堂上就马上分成了两派,北方的一派支持迁都北京,南方的一派则反对迁都北京。

北方一派以永乐皇帝为首,剩下这一派的大臣许多是参加了靖难之役的武将们。他们支持迁都北京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这些大臣的家都在北平。到了南京后,什么吃的、住的都感觉不适应、不习惯。

而反对迁都北京的南方的一派大臣们,大部分是因为从小就生长在南方儒学之士的家庭里。他们习惯了南京懒散的生活,喜欢南方美丽的风景。如果迁都到北京,不但风沙大,而且连水源供给和生活都成问题。

然后永乐皇帝决定迁都是因为北京是自己的根基,而且自己的家就在那里,同时定都北京不仅能够抗击北方蒙元大军的入侵,实行‘天子戍边’的政策,而且能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维护国家的统一,而南京因为距离十分遥远,军令难以上传下达,所以迁都北京是最好的选择。最后朱棣力排众议,坚持迁都北京,没有商量的余地,反对的大臣们只好同意。

接下来,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间,永乐皇帝命令工部尚书宋礼等人开始修会通河。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五月间,平江伯陈瑄等人开始开凿淮安附近的清江浦,使得大运河重新开始畅通起来。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间,永乐皇帝下旨正式开始建造北京城和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