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简史: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6.神秘消失的哈拉巴

古代印度也被视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南亚次大陆,或者广义上的古印度,经过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于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3000年前后,随着农业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德拉维人在印度建立起繁荣的城市。公元前3千纪中叶至公元前2千纪中叶,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以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均在今巴基斯坦境内)等城市为核心的国家,被称为哈拉巴文明。很多人认为这是“纯正的”印度早期文明。

哈拉巴文明印章文字

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这样大规模的城市应该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存在宗教仪式活动。哈拉巴文明遗址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近1500千米。据估计,摩亨佐·达罗的城市人口在3.5万至4万之间。哈拉巴文明社会出现了大规模公共建筑,存在等级差别,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是印度早期奴隶制社会。约公元前19世纪,哈拉巴文明的城市开始衰落。到公元前1500年前后,哈拉巴的城市全部瓦解。文明衰亡的原因不详,可能是由地震灾害、外来征服、自然环境变化等造成的。哈拉巴社会的人们已经使用文字,主要见于考古发现的几千枚印章上(所以称为印章文字),这些印章上大约有400多个不同的符号,迄今尚未释读成功。

公元前2千纪,印欧人的一支雅利安人迁移到南亚次大陆。公元前1500年前后至前900年前后,雅利安人在印度河上游、中游和恒河上游一带生活。到达印度的雅利安人创作了很多诗歌,最初通过口口相传而传承下来,后来用梵文记录下来。其中,最早集大成的口传作品是《吠陀》。吠陀是梵语Veda的音译,意为知识、智慧,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文献和文学作品的总称。最古的《吠陀本集》共四部,《梨俱吠陀》(颂诗)、《沙摩吠陀》(歌曲)、《耶柔吠陀》(祭祀仪式)、《阿闼婆吠陀》(巫术咒语)。这些文献反映的时代在印度历史上称为“吠陀时代”,分为早期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900年)和晚期吠陀时代(约公元前900—前600年)。《梨俱吠陀》主要反映了早期吠陀时代的历史。其他三部经典文献反映的是晚期吠陀时代的历史。

从《梨俱吠陀》来看,雅利安人内部没有统一的国家和政府,出现了阶层分化,由上百个部落管理着社会,部落由一个类似于王的人物掌握主要权力,部落之间为了资源和人口而经常争斗。雅利安人到达印度以后,与当地德拉维人不断发生冲突。当然,雅利安人与德拉维人之间也不断通婚,互相影响,互相融合,逐渐发展出新的印度社会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