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经济学: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中国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开放时代的大国发展

* 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分工和技术扩散,提升参与国福利。

* 在曾经相对封闭的计划体制下,中国做到了独立自主,但尚未实现富强。

* 融入全球分工网络,以开放促改革,中国成为经济巨人。

* 要素市场不完善,曾经有利于出口,但经济出现失衡。

* 中国应推进国内超大的要素和产品市场一体化,形成开放新优势。

如果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70余年历史里,一定要评选出一个因素,给中国带来了巨变,那么,我们会选对外开放。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这意味着追求长期、全局和多维发展的战略迎来了质变时刻;对于全球经济而言,则是在最近一轮的全球化进程中,迎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一开始就与众不同,她快速地长高长大,整个世界都感觉不太适应,包括她自己。

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为了建设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国通过建立计划经济体系完成了资本积累,但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社会代价。1978年以来,经过发展战略的调整,中国迅速融入全球化,通过低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实现了增长奇迹。但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表明,旧的贸易格局下全球经济失衡的局面已难以维持。而且,随着人工智能和工业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兴起,技术替代劳动的进程将不断加速,这将使得全球生产与贸易格局发生重大转折。

在国内、国际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不断缩小,国际贸易盈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逐步缩小。在这一情势下,中国经济需要以内循环为主。为此,需要不断推进国内产品和要素市场一体化,形成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替代原有的以低成本为基础的比较优势。

以内循环为主是指经济增长不再依赖贸易盈余(出口减进口)。实际上,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经济上仍然是高度开放的,2021年外贸依存度仍然高达34%,远远高于美国的20%左右。未来,中国要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