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漢語雅言詞成詞方式初探
緒論
清代以來,與先秦漢語詞彙研究相比,中古漢語的詞彙研究屬於較爲薄弱的環節。不過,從上個世紀中期開始,這方面的研究,因爲吕叔湘、蔣禮鴻等先生的宣導,經過衆多學者的努力,局面已有所改觀。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中古時期産生的帶有俗語性質的新詞方面;而對於與之相對應的同一時期産生的帶有典雅性質的新詞的研究,迄今還没有充分展開。在“獨尊儒術”統治思想以及崇尚典雅的社會風尚的影響下,存世的東漢以來的大量文獻,很多都帶著明顯的典雅特徵,其中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存在著大量淵源於先秦經典的新詞。這類詞作爲中古漢語詞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疑是中古漢語詞彙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亟須作爲專題進行系統的研究。本文把這類詞稱爲“雅言詞”,拟從漢語詞彙學的角度將它作爲專題,來對它的成詞方式作初步的研究。
(一)雅言詞的定義
本文所説的雅言詞,是指東漢以來的漢語書面語中爲了追求典雅而使用的,利用先秦經典特别是儒家經典的語句、文詞改造生成的詞語。它的實質是典故詞,是典故構詞法的産物。
下面我們通過具體的例子對這一定義作進一步的説明。
《宋書·王弘傳》記載,元嘉五年春,大旱,時任侍中、司徒、揚州刺史、録尚書的王弘上表引咎遜位。在形容因爲自己的不稱職而帶來的後果時,這位東晉名相王導的曾孫這樣寫道:
遂令負乘之釁,彰著幽明;愆伏之災,患纏氓庶。上缺皇朝緝熙之美,下增官謗覆折之災。
對今天的讀者來説,這段話難懂的地方大概主要是“負乘”“愆伏”“緝熙”“覆折”等詞語。如果對這些詞語作調查,就可以發現它們都來自儒家經典,它們的意義都與其出處有關。
“負乘”來自於《周易·解》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王弼注:“處非其位,履非其正,以附於四,用夫柔邪以自媚者也。乘二負四,以容其身。寇之來也,自己所致,雖幸而免,正之所賤也。”上舉表文中的“負乘”,正是根據了《周易》這段内容,表示因自己處非其任而招致災難的意思。
“愆伏”來自於《左傳·昭公四年》:“夫冰以風壯,而以風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徧,則冬無愆陽,夏無伏陰。”杜預注“愆陽”:“愆,過也。謂冬温。”又注“伏陰”:“伏陰謂夏寒。”“冬温”和“夏寒”都是陰陽失調的反常現象,表中的“愆伏”,就表示這種因陰陽失調而導致的氣候反常(大旱)的情况。
“緝熙”來自於《詩經·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毛傳:“緝熙,光明也。”表文中“緝熙”,也表示光明之義。
“覆折”來自於《周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王弼注:“處上體之下而又應初,既承且施,非己所堪,故曰‘鼎折足’也。初已‘出否’,至四所盛,則已潔矣,故曰‘覆公餗’也。渥,沾濡之貌也。既‘覆公餗’,體爲渥沾,知小謀大,不堪其任,受其至辱,災及其身,故曰‘其形渥,凶’。”表中的“覆折”,就是依據了《周易》的這一内容,表示因不堪其任而招致災難的意思。
王弘爲什麽要煞費苦心地用這幾個源自經典的詞語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因爲這是進呈皇帝御覽的文章,所以在修辭上應該儘量體現典雅的效果。
像“負乘”“愆伏”“緝熙”“覆折”這樣的詞語,便是我們所要討論的雅言詞。之所以給這類詞冠以“雅言”之名,是依據了劉勰《文心雕龍·宗經》:
若禀經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仰山而鑄銅,煮海而爲鹽也。
所謂“酌雅以富言”,是要人們在宗法經典進行創作的時候,參考選用經典中雅正的語詞以豐富作品的語言。從《宗經》的具體内容來看,劉勰所謂的“經”,局限於《易》《書》《詩》《禮》《春秋》五經。雖然他所説的那種雅正語詞,可能與本文所論的這類詞並不完全一致,但無疑有著密切的聯繫,所以我們掇取“雅”“言”二字,來作爲本文所論的這類詞的名稱。
從修辭的角度來看,雅言詞屬於典故的一部分,因爲傳統典故的概念是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及有出處來歷的詞語。本文所討論的雅言詞只局限於出自先秦經典的詞語。
將雅言詞從中古漢語詞彙中獨立出來,是因爲它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
1.從成詞依據上看,這些詞都淵源於先秦經典中的語句。其中主要是儒家的經典,如《詩經》《周易》《尚書》等五經以及《論語》《孝經》等其他重要典籍;另外也包括像《老子》《莊子》之類在中古時期影響較大的典籍。
2.從詞形上看,這些詞雖然本自經典,但都是利用經典的文句,通過截割、節縮、組合等方式創造出的新詞。
3.從詞義上看,這些詞往往具有字面以外的深層意義,而這些深層意義都與所淵源的經典原文有著密切的聯繫。
4.這些詞語雖然都源自先秦經典,但爲後人所創造使用是從東漢後開始的。
5.人們使用這些詞,有一個明確的修辭目的——追求典雅。
這五個方面,是本文判定雅言詞的標準。
作爲本專題的研究對象,另外有兩點需要作説明:
1.本文所論雅言詞,只局限於雙音節詞。
劉叔新的《漢語描寫詞彙學》,將現代漢語的詞彙單位,分成詞和固定語(詞的固定組合體)兩類。中古時期漢語的詞彙單位也不例外。作爲中古時期詞彙中詞的一部分,雅言詞的形態,與其他的漢語詞一樣,也應該具有單音節詞、雙音節詞、三音節詞的區分[1]。
根據對中古時期漢語詞彙的調查,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古時期確實存在有單音節的雅言詞,例如“矧”之類。不過,一方面,由於這類復活的單音節雅言詞,與雙音節的雅言詞擁有嶄新的詞形的特點不同,它們的詞形與經典中的詞形完全一樣,這便無法像雙音節雅言詞那樣直接從詞形上判斷其是否爲雅言詞;另一方面,很多先秦經典中的單音節詞,儘管在現存的西漢文獻中没有用例,但我們無法據此判定它們業已死亡,因爲有些單音節詞可能在通語中確已很少或不再使用,但它們仍有可能存活在方言裏,隨著通語與方言的相互影響轉化,它們有可能在某一時期重新出現在文獻中,因此,即使我們看到中古文獻中重新出現某個與先秦經典中相同的單音節詞,我們也很難斷定它的出現僅僅是寫作者爲了追求典雅而刻意使用的。由這兩個方面的原因可知,單音節雅言詞的判斷牽涉到更多窮盡性的語料調查,由於現在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本文暫時不將單音節雅言詞作爲研究對象。
三音節雅言詞與單音節雅言詞相比,固然不存在詞形辨識的麻煩。但由於像“履虎尾”(出《周易·履》,表示處於險境)這樣的三音節雅言詞數量非常少,因此本文暫時也不涉及。
至於固定語,儘管其中淵源於經典的,也往往具有某些與雅言詞相同的性質,但從形態上講,畢竟與詞有著質的區别,因此本文也暫不涉及。
要之,本文選擇雙音節雅言詞作爲本專題的主要對象,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首先,雙音節的雅言詞可以通過詞形判定它與經典語句的淵源關係;其次,這類詞在全部雅言詞中佔有壓倒性的比重,對它的系統研究可以大體反映雅言詞的特點。
2.本文討論某個具體雅言詞時,除了從語法角度的判定外,注意結合從共時和歷時的角度對它的使用情况作調查,根據約定俗成的原則,判定其是否具有詞的性質。
由於中古時期所産生的文獻有相當一部分已經佚失,因此,即使傳世文獻中僅有的孤例,在當時也可能是一個通用的詞語,儘管如此,本文還是儘量避免使用這樣的孤例,以免影響論證的可靠性。如果某個源自經典的詞,在我們所調查的文獻中具有兩個以上的共時或歷時用例,並且彼此在意義上相同、相近或有密切的聯繫,能够體現作爲詞所具有的社會性,這樣的詞才是本文據以論述的基礎材料。爲了儘量體現雅言詞使用的具體情况,本文在利用某一雅言詞展開論述的時候,除作特别説明外,原則上將提供兩個以上不同的用例。對具體詞的用例的選擇,首先考慮歷時使用情况,其次考慮共時使用情况。本文所提供的某一詞的用例,將儘可能展示該詞在中古文獻中大致的歷時使用情况。
(二)本專題所謂“中古”的起訖時間
本文所謂的“中古”,包括西漢末年王莽時期至南宋末年,即公元1世紀初至13世紀末。
很多研究漢語史的學者都曾對漢語的歷史作出過不同的分期,例如王力的《漢語史稿》將漢語史分成了上古期、中古期、近代以及現代四個時期。其中的中古期包括公元4世紀到12世紀,相當於從東晉到南宋前半朝。與之相比,本文的“中古”,涵蓋時間更長,前後將近一千三百年。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是分期的依據不同。王力的依據是語法與語音的轉變,而本文依據的是所調查到的書面語中雅言詞萌芽與衰微的實際時間。
本文的“中古”,不僅與王力的分期有所不同,甚至與其他各家的分期也有所出入,但因爲其中的絶大部分時間屬於人們通常所理解的“中古”時期,爲了論述的方便,本文姑且借用這一稱呼。因此,本文的“中古漢語”,並不是指綜合考慮了語言諸要素的演變之後作出的嚴格意義上的漢語史分期,這一點是必須加以説明的。
吾師吴金華先生在《〈三國志〉雙音節雅言詞散論》一文中,曾就《三國志》中的雙音節雅言詞,指出其構詞方式有“截引式、縮略式、提要式、藏謎式”四種。以下我們將針對中古時期雙音節雅言詞的成詞方式,介紹對這一類新詞研究的一點心得。根據雅言詞與經典原句、語、詞的關係,我們將雅言詞的成詞方式初步歸納爲節縮、約舉、截割、組合、順承、附益等六種不同方式。就目前調查所及可知,雅言詞的創造與使用的例子可以説是成千上萬,我們的歸納也遵循了先賢“例不十、法不立”的原則,不過限於篇幅,本文對每一種成詞方式均各舉三詞,每一詞各列三個書證予以説明。
一、節縮
節縮,是指通過剔除經典文句或短語中相對次要的某些虚詞或修飾性成分,而將剩下的主要成分構成雙音節雅言詞的方式。
[例一]卑牧[2]
《周易·謙》有:“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牧,養也。”中古時期的人們將“卑以自牧”剔去介詞“以”以及狀語“自”,節縮成“卑牧”一詞,表示謙虚自守的意思。例如南朝宋文帝詔:
遠擬隆周經國之體,近述《大易》卑牧之志,三復沖旨,良用憮然。(《宋書·王弘傳》)
唐《楊氏墓誌並序》:
比委家伏事于先相公,因侍從浙江西道觀察處置使、禮部尚書至於潤州,柔遜卑牧,又逾七載,無何染疾,藥石無療。(《唐代墓誌彙編》大和019)
宋程大昌《(辭免兼詹事)不允詔》:
攬觀推遜之言,具訒卑牧之意。李勣之屈資受委,曰求舊則有之;綺里之偉冠從遊,亦博致爲貴矣。(《文忠集》卷一二三附)
[例二]納揆
《尚書·舜典》有:“納於百揆,百揆時叙。”後人節縮出“納揆”一詞,表示總理朝政之意。例如南朝宋徐爰議國史限斷表:
神宗始於俾乂,上日兆於納揆。(《宋書·徐爰傳》)
隋高祖詔:
申明公穆……鉅鹿公子幹等,登庸納揆之時,草昧經綸之日,丹誠大節,心盡帝圖,茂績殊勳,力宣王府,宜弘其門緒,與國同休。(《隋書·高祖紀下》)
宋徐鉉《祭文獻太子文》:
儲闈既正,鴻猷允塞,雖主器而納揆,更承顔而養德。(《騎省集》卷二〇)
[例三]星駕
《詩經·鄘風·定之方中》有:“星言夙駕,説于桑田。”後人節縮出“星駕”一詞,表示及早出發之意。例如東漢袁紹上書:
會公孫瓚師旅南馳,陸掠北境,臣即星駕席卷,與瓚交鋒。(《後漢書·袁紹傳》)
南朝宋鮑照《謝隨恩被原表》:
但臣病久柴羸,不堪冒涉,小得趨馳,星駕登路,不勝荷佩之誠。(《鮑明遠集》卷九)
宋胡宿《與孫秘校》:
尋沿官牒,來戾士鄉,且知星駕之行,已赴瓜時之往。(《文恭集》卷三一)
二、約舉
約舉,是指選取經典中某個短語或句子的一部分作爲雅言詞,來表示整個短語或句子的意義的成詞方式。
這種方式與上述“節縮”的成詞方式的不同之處在於,節縮是剔去經典的短語或句子中非主要的成分,包括一些虚詞或修飾性詞,將主要成分壓縮成雙音節詞;而約舉則是取其一部分而舍去另一部分,對於經典的短語或句子而言,約舉成詞時所取的部分都是其主要成分,但是,所舍去的部分也往往是短語或句子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成分,結果造成了這樣一種情况,即通過約舉而形成的詞,從字面上看其語意往往是不完整的。
[例一]如喪
《尚書·舜典》有:“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後人據此約舉“如喪”,以表示“如喪考妣”的意思。例如南朝陳高祖章皇后令:
大行皇帝奄捐萬國,率土哀號,普天如喪,窮酷煩冤,無所迨及。(《陳書·世祖紀》)
《白孔六帖》卷三八“登遐”條:
如喪之情(原注:如喪考妣)。
唐王維《爲兵部祭庫部王郎中文》:
某等何幸,得備官屬。泰然若春,温兮如玉。去德何永,事生何促。五情如喪,百身不贖。(《王右丞集箋注》卷二七)
[例二]觀國
《周易·觀》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按照王弼的解釋,“觀國之光”是指因處於帝王的身邊,而看到國家的儀仗的意思。後人約舉其中的“觀國”,表示從政之意。例如南朝陳後主太建十四年詔:
人生一世,逢遇誠難,亦宜去此幽谷,翔兹天路,趨銅駝以觀國,望金馬而來庭。(《陳書·後主紀》)
北朝周高祖致沈重書:
昔申涪鮐背,方辭東國;公孫黄髮,始造西京。遂使道爲藝基,功參治本。今者一徵,諒兼其二。若居形聲而去影響,尚迷邦而忘觀國,非所謂也。(《周書·沈重傳》)
唐張説《酬崔光禄冬日述懷贈答》:
徐陳嘗並作,枚馬亦同時。各負當朝譽,俱承明主私。夫君邁前侣,觀國騁奇姿。(《張燕公集》卷七)
[例三]維桑
《詩經·小雅·小弁》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桑與梓”本是故鄉的象徵,後人約舉其中的“維桑”,表示家鄉、故鄉,字也寫作“惟桑”。例如晉陸雲《歲暮賦》:
處孝敬於神丘兮,結祗慕于惟桑。瞻山川而物存兮,思六親而人亡。(《陸士龍集》卷一)
北周庾信《伯母東平郡夫人李氏墓誌銘》:
公之告老返維桑兮,閨門之内道彌彰兮。(《庾子山集》卷一六)
唐孟浩然《行至漢川作》:
坐欣沿溜下,信宿見維桑。(《孟浩然集》卷二)
三、截割
截割,是指利用經典的語句,進行截取割裂的成詞方式。
它與約舉的不同之處在於,約舉是取語句的一部分表示語句的全部意思,而截割則是以所截割的部分來表示語句中剩餘部分的意思。因爲這種成詞方式很獨特,前人多有關注,因而也有“歇後”“藏詞”“割裂”等多種不同的名稱。
由截割而形成的雅言詞中,有相當一部分詞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含有虚字。因爲含了這些虚字,這些雅言詞便有了區别於一般詞語的標記。前人所論及的“友于”“孔懷”“赫斯”等便是其例。值得注意的是,中古時期的人們似乎在刻意追求這種带有虚字的别致的形式,因爲通過截割而成的雅言詞中,有爲數衆多的這樣的詞。
[例一]則哲
《尚書·皋陶謨》有:“知人則哲,能官人。”後人截取“則哲”,表示“知人”之意,其中的“則”字,是表示“乃”“就”的虚詞。例如東漢安帝貶樂成王萇詔:
朕無“則哲”之明,致簡統失序,罔以尉承大姬,增懷永歎。(《後漢書·樂成靖王黨傳》)
南朝宋文帝求賢詔:
周宗以寧,實由多士,漢室之隆,亦資得人。朕寐寤樂賢,爲日已久,而則哲難階,明揚莫效。用令遺才在野,管庫虚朝,永懷前載,慚德深矣。(《宋書·文帝紀》)
宋徐鉉《蔣莊武帝新廟碑銘》:
副君膺則哲之寄,有聖人之資。由上德而貞萬邦,用英才而總百揆。(《騎省集》卷一〇)
[例二]星言
《詩經·鄘風·定之方中》有:“星言夙駕,説于桑田。”後人截取“星言”,表示“夙駕”之意,即早發、及時出發的意思。其中的“言”字是語助詞,没有實義。例如晉恭帝九錫文:
馬休、魯宗,阻兵内侮,驅率二方,連旗稱亂。公投袂星言,研其上略,江津之師,勢逾風電,回旆沔川,實繁震懾,二叛奔迸……(《宋書·武帝紀中》)
北朝周庾信《周柱國楚國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
屬以江南阻兵,渚宫邊敵,軍機警急,鋒鏑縱横,公奉命星言,元戎啓路,總秦人之鋭士,兼荆户之廣卒。(《文苑英華》卷九一九)
宋宋庠《賜彰信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隨進謝到任馬詔》:
卿頃罷政機,近綏侯服,星言之部,時克偃藩,屬宣布之涓辰,序恩勤而累感。(《元憲集》卷二七)
[例三]或躍
《周易·乾》九四:“或躍在淵,無咎。”後人截取“或躍”,表示“在淵”,即帝王未登帝位之時。例如南朝宋劉義恭勸世祖即位表:
神祚明德,有所底止,而沖居或躍,未登天祚,非所以嚴重宗社,紹延七百。(《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
唐張九齡《龍池聖德頌》:
中宗采識者之議,壓王氣而來遊;聖上處或躍之時,出飛龍以合應。(《曲江集》卷一)
《舊唐書·睿宗諸子傳論》:
讓皇帝守無咎於或躍,利終吉於勞謙,其用有光,其聞莫朽。
四、組合
組合,是指利用經典中的現成語句或内容,抽取其中的兩個單音節詞,組成一個雙音節新詞的成詞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組合形成雅言詞的兩個單音節詞,在經典中的意義往往具有同義或反義等聯繫。總的説來,通過這種方式所組成的雅言詞的兩個詞素多數具有並列的關係。
[例一]屏翰
《詩經·大雅·板》有:“大邦維屏,大宗維翰。”後人根據這一句,組成“屏翰”一詞,來稱呼護衛國家的王公重臣。例如南朝宋謝晦《悲人道》:
厲薄弱以爲政,實忘食於日旰。豈申甫之敢慕,庶惟宋之屏翰。(《宋書·謝晦傳》)
唐僖宗《鄭畋平章事制》:
其有道濟邦家,任已崇於屏翰;忠存宗社,義可貫於神明,宜徵帷幄之謀,重委廟堂之算。(《唐大詔令集》卷五〇)
宋劉攽《賀東陽郡王啓》:
注意所存,允協士民之望;撫封攸寄,益知屏翰之尊。(《彭城集》卷三一)
[例二]絲綸
《禮記·緇衣》有:“王言如絲,其出如綸。”後人據以組成“絲綸”一詞,用以表示帝王所言,有時直接作爲詔書的代名詞。例如南朝梁元帝檄文:
涣汗既行,絲綸爰被。我是以班師凱歸,休牛息馬。賊猶不悛。遂復矢流王屋,兵象魏。(《梁書·元帝紀》)
北朝魏王椿上疏:
訪讜辭於百辟,詔輿誦於四海。宸衷懇切,備在絲綸。(《魏書·王椿傳》)
唐李白《贈崔司户文昆季》:
攀龍九天上,忝列歲星臣。布衣侍丹墀,密勿草絲綸。才微惠渥重,讒巧生緇磷。(《李太白文集》卷八)
[例三]岵屺[3]
《詩經·魏風·陟岵》有:“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贍望母兮……”後人利用這一段内容,組合出“岵屺”,作爲雅言詞,以代稱父母。例如唐吕温《送薛大信歸臨晉序》:
歲八月,以岵屺之戀,告予于歸。(《吕衡州集》卷三)
宋宋祁《楊太尉行狀》:
公七歲時已失岵屺,伯氏撫鞠而得其所。(《景文集》卷六一)
宋王珪《謝賜生日表二十二道》:
載及桑蓬之序,方深岵屺之思,念莫報於劬勞,敢饕承於恩禮。(《華陽集》卷四四)
五、順承
順承,是指利用經典中現成的判斷句式或帶有判斷意味的語句而形成雅言詞的成詞方式。
這種方式所形成的雅言詞的詞義,可以從經典的語句中直接獲得。
[例一]樞機
《周易·繫辭上》有:“言行,君子之樞機。”後人利用這一判斷句,將“樞機”作爲雅言詞,專指“言語”。例如南朝齊沈沖劾江謐疏:
至於蕃岳入授,列代恒規,勳戚出撫,前王彝則。而謐妄發樞機,坐構囂論。復敢貶謗儲后,不顧辭端,毁折宗王,每窮舌杪。(《南齊書·江謐傳》)
南朝陳陳暄《應詔語賦》:
覈生民之要技,實言語以爲前,樞機誠爲急務,筆札乃是次焉。(《藝文類聚》卷一九)
宋田錫《望京樓賦》:
葵藿載傾,雖見小人之意;樞機一發,豈知君子之機。(《咸平集》卷六)
[例二]家肥
《禮記·禮運》有:“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後人利用這一句話,將“家肥”作爲雅言詞,來形容“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等家庭和睦之事。例如唐肅宗《肅宗皇帝答詔》:
朝升鵷行,並列承明,晚下雁序,同歸乃眷,家肥無忘國命。(《王右丞集箋注》卷一八附)
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鋕銘並序》:
夫人之從裴君也,歷官九任,凡三十一年,族睦家肥,輔佐之力也。(《白氏長慶集》卷六八)
宋宋庠《帥臣鄭守忠高化石元孫妻進封郡君制》:
蹈無攸之戒,既克家肥;助有爲之賢,實參戎重。(《元憲集》卷二六)
[例三]元良
《禮記·文王世子》有:“語曰:‘樂正司業,父師司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世子之謂也。”後人根據這段内容,以“元良”作爲雅言詞,指稱太子。例如南朝齊文惠太子疾篤上表:
臣地屬元良,業微三善,光道樹風,於焉蓋闕。(《南齊書·文惠太子傳》)
南朝梁陸倕《爲豫章王慶太子出宫表》:
臣聞周固本枝,實資明兩;漢啓磐石,必係元良,所以闡弘祚鼎,光崇守器。(《藝文類聚》卷一六)
宋歐陽修《慶東宫生辰四首》其三:
休符協上象,九月誕元良。(《文忠集》卷六)
六、附益
附益,是指根據經典中的内容,以經典的關鍵字眼爲中心,再附加上其他文字組成詞語的成詞方式。
通過這種方式製造的詞語,其意義都與關鍵字眼所在的經典内容有密切的聯繫,而其使用也往往具有求雅的修辭效果,因此也屬於雅言詞。
[例一]所天
《儀禮·喪服》有:“故父者,子之天也。”後人根據這一句,附益成“所天”一詞,表示父親。例如宋楊億《謝弟倚特賜進士第二等及第表》:
伏念臣爰從幼歲,即喪所天,無負郭之田園,以供糊口;有既孤之弟妹,俱未成人。(《武夷新集》卷一四)
宋余靖《謝分司表》:
此蓋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無私,乾剛獨斷,念臣嘗經驅策,不避艱危,察臣本以公言,構成私隙,俾從散秩,歸奉所天,下以成微臣就養之勤,上以全陛下退人之道。(《武溪集》卷一四)
宋楊萬里《送劉景明游長沙序》:
予與景明皆有服,相問則相泣相愬,以皆失所天,於是相吊。(《誠齋集》卷七八)
[例二]所怙
《詩經·小雅·蓼莪》有:“無父何怙?”後人據此,用“所怙”表示父親。例如東漢《郎中鄭固碑》:
乃遭氛災,隕命顛沛,家失所怙,國□忠直。(《隸釋》卷六)
唐韓愈《祭十二郎文》:
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昌黎文集》卷二三)
宋劉宰《代侄祭父成服文》:
方在髫齔,遽失所怙,晝抄夜誦,不間寒暑。(《漫塘集》卷二六)
[例三]居震
《周易·説卦》有:“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又有:“震爲雷,爲龍……爲長子。”因爲“太子”即“長男”,後人根據《周易》的上述内容,將登上、處於太子之位稱爲“居震”。如南朝梁簡文帝《謝爲皇太子表》:
臣聞團暉麗天,洊雷居震,必資令德,寔建賢明。(《藝文類聚》卷一六)
唐薛元超《孝敬皇帝哀册文》:
欽惟妙質誕靈,居震若木,資芳咸池,毓潤韶襟。(《唐大詔令集》卷二六)
唐于志寧諫書:
是以周誦升儲,見匡毛、畢;漢盈居震,取資黄、綺。(《舊唐書·于志寧傳》)
結語
以上介紹了雙音節雅言詞的六種成詞方式。從造詞原料上看,任學良《漢語造詞法》將漢語的造詞原料分成音節、形態標誌、詞、老化詞四類,與之相比,雅言詞的造詞原料,都是經典中的語句,大部分超出了四類之外。從成詞方式來看,王力《漢語史稿》將漢語的複音詞構成方式分爲三大類:1.連綿字;2.詞根加詞頭詞尾;3.仂語的凝固化。任學良《漢語造詞法》則將複音詞的造詞方法分成詞法學、句法學、修辭學、語音學、綜合式等五種具體的造詞法。但無論是哪一種分類,都不能完全涵蓋雙音節雅言詞的特殊成詞方式。雅言詞的成詞方式,有些突破了一般漢語構詞方式的限制,成爲了中古時期漢語成詞的一種特殊形式,而通過這些特殊的形式産生了數量衆多的複音詞。作爲中古漢語複音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雅言詞展示了漢語詞彙複音化的特殊途徑。這種特殊的成詞方式,反映了本民族獨特的文化背景,它不僅是中古漢語詞彙的明顯特點,應該也是漢語有别於其他語種的一個特色。
任何學術研究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本文既屬於初步的研究,疏漏不當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同道能不吝指正,以進一步填補這類詞的研究空白。
主要參考文獻:
陳望道:《修辭書發凡》,上海大江書鋪,1932年。
董秀芳:《詞彙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
蔣紹愚:《古漢語詞彙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蔣紹愚:《漢語詞彙語法史論文集》,商務印書館,2000年。
李維琦:《修辭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劉叔新:《漢語描寫詞彙學》,商務印書館,2005年。
劉叔新:《複合詞結構的詞彙屬性——兼論語法學、詞彙學同構詞法的關係》,《中國語文》第4期,1990年。
吕叔湘:《吕叔湘文集》,商務印書館,1992年。
任學良:《漢語造詞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
王力:《漢語史稿》,中華書局,1980年。
吴金華:《世説新語考釋》,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
吴金華:《古文獻整理與古漢語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
吴金華:《〈三國志〉雙音節雅言詞散論》,《古漢語研究》第2期,2007年。
向熹:《簡明漢語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張永言:《詞彙學簡論》,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2年。
[1] 按照劉叔新的説法,除音譯詞外,四音節以上的漢語詞是極少見的,雅言詞應該也不例外。
[2] 《漢語大詞典》未收此詞條。
[3] 《漢語大詞典》未收此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