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比较文学视域下的尾崎红叶文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首先在于迄今为止日本研究者未讨论到的问题,如尾崎红叶文学中的中国文学元素、尾崎红叶文学与中日甲午战争的关系等。过去有关尾崎红叶的研究中,有很多实证研究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尾崎红叶与日本古典文学、尾崎红叶与西方文学这两方面上,很少讨论到尾崎红叶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关系。近年来也出现了从与读者、作家、媒体关系等角度研究尾崎红叶文学的倾向,然而日本研究者的论述领域往往仅限定在日本,这种做法较为片面。

另一方面,小说《金色夜叉》的影响超越国界。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都有《金色夜叉》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改编作品。但对这些《金色夜叉》衍生作品的相关考察,目前并未得到充分探讨。另外,至今为止几乎没有日本研究者将尾崎红叶对中日甲午战争的认识这一课题作为研究对象。笔者认为,探究尾崎红叶各角度的相关研究课题,对尾崎红叶文学研究有一定的帮助。因此,本研究以“中日比较文学视域下的尾崎红叶文学研究”为题,试图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通过整理先行学说,探求新资料,力图开拓尾崎红叶文学研究。

本研究的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五章为作家研究部分。第一章内容试图探讨尾崎红叶文学与日本古典文学的关系。第二章将从尾崎红叶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探明“尾崎红叶文学与古典文学”这一课题。第五章根据同时期作家作品和思想动向,对“尾崎红叶文学与近代文学”两大问题进行研究,并兼论与其同时代的代表作家正冈子规、泉镜花、幸田露伴等。第三章和第四章为尾崎红叶的集大成作品——小说《金色夜叉》的作品论。不是单纯地进行作品内容分析和人物形象分析,还以时代氛围、媒体、读者等作为考察对象,尝试从中国研究者的角度解读《金色夜叉》。另外在第四章中就《金色夜叉》所衍生的影视剧作品内容进行梳理,借此了解《金色夜叉》在中国的接受情况。笔者希望这样的尝试能对尾崎红叶文学的研究纵深有所拓展。

关于研究内容的选定,笔者考虑了以下两个要素。其一为站在中国研究者的立场进行尾崎红叶文学研究。笔者致力于研究尾崎红叶与中国古典文学这一课题,是因为笔者在研读平冈敏夫、十川信介、冈保生、土佐亨、木谷喜美枝、菅田聪子、关肇、马场美佳、酒井美纪等尾崎红叶研究者的研究著作后,发现他们基本没有讨论到尾崎红叶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为此笔者对尾崎红叶的日记、书信及作品进行全面梳理,找到了不少与中国古典文学有关系的内容。可以说并不是牵强附会、强行赋予尾崎红叶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关联性。而且笔者也认为,筛选整理出尾崎红叶文学中与中国古典文学的相关部分,对研究尾崎红叶文学中的中国古典文学有一定帮助,也有利于进一步弄清中国古典文学对于明治文学的意义。

种种缘由可以想到,“尾崎红叶对中日甲午战争的认识”这类课题较难被日本研究者作为研究对象,但笔者认为这对于全面研究尾崎红叶文学来说是不可欠缺的。此外,“中国对《金色夜叉》的接受”这一课题,是中国研究者理应承担的重要课题。总之,本研究是站在中国研究者的立场上,探求尾崎红叶文学各种解读可能性的一次尝试。尾崎红叶文学一般被称为过渡期或者社会转型期的文学。日本从江户幕府的封建社会转型到明治维新后的资本主义社会,因此转型期的文学也是尾崎红叶文学的特点。在转型过程中,因抵制过度的欧化主义而回归国粹主义,由此产生的新旧道德价值观的冲突,对于今天同样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也具有充分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