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谋划未来
“卧槽!”听到王商这话,王莽内心直接无语,孝一千顺一万,到底是亲疏有别!
王商感触之所以如此之大,并不是他这亲尝汤药表现的多么孝顺。
而是!
王商有个嫡长子,叫王况,在王氏子弟排行老三,将来成都候爵位的继承人。
然而,王况骄横跋扈,无所忌惮,流连风流之地不复返,就连王商从马上摔下来,都没见王况照顾过王商。
现在,王商触景生情了。
所以,不管他做多少,王况什么都不做,在王商心里,他的地位终于比不上王况。
不舒服吗?
如果这是争宠,他大可以煽风点火。
但是!
在他的盘算之中,想要留在长安,这王况,才是关键!
尤其是,观王商这情绪就会明白,这是恨铁不成钢,却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情绪。
要是趁机说王况坏话,反而会适得其反。
“叔父,药差不多了,您喝药!”王莽端着金瓷碗顺其自然的递在王商面前,在王商接过药碗之后,站在旁侧奇怪的问道:“侄儿疑惑,三兄如今也二十有三了,叔父为何不为三兄在朝中谋个一官半职,反而任由三兄闲散在家?”
王商嘘溜的喝药,摇头道:“不入朝堂,不知这朝堂人心险恶啊,以你三兄的能力,当官反倒是害了他,倒不如任由他去游玩,只要不惹大麻烦,便是宽忧!”
王商还真是如鲸吞般喝药,几秒,一大碗下肚。
“叔父,药苦,侄儿问过药师,石蜜不会影响药性。”王莽迅速的接过药碗,并将石蜜递给王商,不需要太刻意,一切都在顺其自然中完成。
“这点侄儿倒是于叔父所见不同!”
图穷匕见。
他一个白身,王商这个层次的争斗,无论如何他是参与不进去的。
王况就不同了,同辈中人,只要王况当官,王商一定会找信重之人从旁辅佐。
而这个人,非他莫属!
“难得,说来听听!”王商好奇的侧头看向王莽。
“叔父,侄儿听闻苍鹰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会飞翔,会将稚鹰从悬崖顶上抛下,稚鹰为了活命只能奋力扑腾翅膀,最终稚鹰学会飞翔,展翅长空。”
王莽中肯的回道:“倘若稚鹰学不会飞翔,万丈悬崖而下必死无疑,然而,三兄于朝堂而言,便如那稚鹰,不同的是,三兄有叔父这样的苍鹰保驾护航,叔父完全有能力将三兄从坠落悬崖中救于悬崖之上。”
“虽然稚鹰没有学会飞翔,却积累了丰富的飞行经验,下一次被抛下悬崖之时,便会从容熟练,两次三次后,稚鹰再笨,也能展翅长空。”
“况且,侄儿并不以为三兄笨拙,相反,侄儿倒是以为,三兄之长,旁人不及。”
王商倒是听的来了兴趣,而且颇有雅兴,微微抬手示意让王莽将自己搀扶起来。
这样的机会,王莽肯定不会拒绝,顺其自然的搭在王商右胳膊,在王商的示意下,搀扶在了落地窗旁地席上。
“叔父,小心点,这样舒服吗?”
然后,王莽小心翼翼的挪动王莽的右腿,给王商找到一个最舒适的姿势。
“说来听听,那逆子有什么旁人不及的才能,是老夫不知晓的。”王商斜靠在靠枕上,吹着微风,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随手撒些鱼食,里面金红的鲫鱼迅速的聚集在了一起,壮观非常,却又惬意万分。
王莽并不着急回答,而是给王莽斟茶,且不给自己斟茶,直到茶杯余香萦绕,这才继续道:“侄儿素来以为,人有所长,尺有所短,若是让三兄去治理地方,恐怕地方非但不能得到治理,反而会被三兄治理的鸡飞狗跳。”
“但倘若让三兄交于外政,理于财事,侄儿反倒是认为,三兄能打理的井井有条,上下赞许!”
“就他?”王商学着文人温雅的品茶,狐疑道:“那小子是不是又来纠缠你,让你为他说好话,下次他要找你,别理他,他要敢找你麻烦,老夫打断他的腿!”
王莽摇头道:“这只是侄儿与三兄相处私交后感同身受的肺腑之言。”
“叔父,其实三兄对您还是十分孝顺的,只不过,孝顺的方式不一样罢了,虽然三兄在叔父面前无有忌惮,但三兄还是很畏惧叔父,其实以三兄的身份,自可去库房拿钱,但每次三兄却畏畏缩缩的向叔父要钱。”
“一来,三兄自是希望与叔父多争辩两句,父子相处非相敬如宾一道,此争辩之余,三兄对叔父近日之忧,远日之虑自然是了如指掌。”
“二来,三兄向叔父要钱,自然是希望叔父知晓自己没钱了,以此方式告知叔父近日状况,虽有委婉,但叔父自此也不必为三兄担忧。”
“三来,侄儿觉得三兄在向叔父证明自己的才能,三兄虽未有半分表露,但以三兄的靡费,却从来没有向叔父索要过千银以上的钱财。”
“长安城素来繁华,传有春宵一刻值千金,常有一掷千金的盛言,三兄在长安朋友众多,而三兄却能以不足千银靡费一月,这岂非理财有度!”
“见微知著,若是三兄入少府,鸿胪,定能理事有度,相交于众!”
王莽口若悬河,头头是道。
今日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虽是称赞王况之言。
但他在为王况谋划,同样向王商展示自己才能。
至关重要的一点。
无论如何,称赞其子,总能博得欢心。
就算是今日无法说动王商,也能再次增益他与王商的感情。
“是吗?”王商略带疑虑,盯着湖面,偶尔撒料,却是突然拍手道:“不说这逆子,倒是你,跟着陈参学的如何了?”
听到王商问他的情况,王莽就差激动的原地跳起来。
nice~
前身一年探望王商十几次,拜陈参为师也有六年了,这是第一次,王商问他,学习的如何了!
万万不能小看了这一句问询。
对于位高权重者的长辈来说,问学历,问师承,问年龄,问学业,那每一样都是有深意的。
现在。
王商问他的学业,便说明他刚刚的话,王商已经在心中盘算了一番有点动心了。
而与他所料无二的是,王商在为王况谋路的同时,第一个想到辅佐王况的人,就是他!
不过。
当着王商的面,自己心里高兴就好了,至少在王商没有明确表态前,是这样。
当即,王莽谦恭的道:“儒家经典,浩如烟海,深入其中只感自己渺小如尘埃,恐穷尽一生也不得领其中之意。”
谦虚!
话不能说的太满,万一王商准备用他却存疑,随便在朝中找个儒学博士找机会考究他,他可不敢保证能对答如流,此时话说的太满,到时答不上来便在王商心中的份量少了几分。
而这谦虚之言,能绝了王商用博士考究他的心思。
“老师也常说,儒学浩瀚无边,不如专其一类,便是老师,此生也仅摸到儒学一角。”
推责任!
当初是王商给他找的陈参,陈参是儒家大儒,连陈参都如此说,他感觉渺小理由就十分充分了,学问欠缺也理所当然。
“因此侄儿听老师建议,对经义,礼经多有研究,近些时日听老师讲解周礼,略有心得!”
划重点!
当然了,向王商介绍自己的才学,不能说自己什么都会,却也不能说自己什么都不会,最好的方式,就是说他对一门学问十分精通。
因为于他而言,或许礼学,礼仪这些学问,只有去太常这一个地方才能一展所学。
可对位高权重的王商而言,他所学的学问,只是一个台阶,九卿之内,只要王商真心想要安排,就没有安排不进去的地方。
而在这全程,尊师重道他句句带!
三句话!
王莽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将自己介绍的清清楚楚。
什么叫谋,这就是!
如果,见弟子如想到师父更甚,未必就不能做到将陈参调入长安。
而听完王莽回答的王商,微妙的点了点头,赞许道:“看来,这陈参还是有点本事啊!”
但王商,只感慨了一句,便不再往下说,转而继续凝望波澜的湖面,逗鱼。
这让给王商添茶的王莽手微微一顿,又迅速恢复了正常,继续添茶倒水。
“若非叔父,侄儿也找不到这么好的老师!”添完茶,王莽将茶具放在茶盘上,只能称赞王商英明。
直觉告诉他,刚刚王商心动了。
但却在一瞬间似乎考虑到什么,又存疑了。
正是这个存疑,影响到了王商的决策。
他不清楚这个存疑,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