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边缘计算(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3 边缘计算的位置

边缘计算位于中心云及终端之间,将云计算能力由中心下沉至边缘,通过云边协同的架构解决特定的业务需求。在靠近网络边缘、业务边缘,以及管控的边缘端侧进行计算,最大程度降低传输时延,是边缘计算的核心价值。

中心云与边缘侧之间的网络传输路径并不简单,如图1-4所示,是经由接入网(距离30km,延迟5~10ms)、汇聚网、城际网(距离50~100km,延迟15~30ms),到骨干网(距离200km,延迟50ms),最后才到数据中心(假定数据中心IDC都在骨干网)。耗时数据是正常网络拥塞的拨测统计值,即业务侧感知的实际延迟数据,虽然不是非常精确,但是辅助架构决策足够了。

图1-4 中心云与边缘侧之间的网络传输路径

云计算能力由中心逐步下沉到边缘,首先想到就是依据当前的网络节点,沿着骨干网到接入网,最后到边缘现场逐步下沉,节点数量逐渐增多,覆盖范围缩小,运维服务成本快速增加。

按照国内的网络(国内有多张骨干网,分别是电信CHINANET与CN2,联通CNCNET以及移动CMNET)现状,骨干网节点(基本上对应省会城市,数量20+),城际网节点(基本上对应地市,数量200+),汇聚网节点(基本上对应区县,数量2000+),接入网节点(假设对应移动基站,数量60W+,实际更多),还有就是数以万计的业务现场计算节点。这些节点都可以安置边缘计算,范围太广,难以形成统一标准。这就是中心云计算是由技术定义,而边缘计算一定是网络与业务需求定义的原因。

边缘计算参与者众多,包括云厂商、设备商、运营商三大关键服务商方以及一些新型AI人工智能服务商等(如图1-5所示)。它们都是从各自现有优势延伸,为存量的用户提供全站式服务,通过业务上下游,拓展更多客户及市场空间。

1)设备商:在互联网时代默默耕耘,借助物联网逐渐构建单一功能的专业云。比如海康、大华等比较典型的视频设备厂商,它们结合平台能力,构建专业的软硬一体的云能力。

2)云厂商:从中心化的公有云开始下沉,走向分布式区域云,区域云之间通过云联网打通,形成一个覆盖更大的云。国内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都在开始加速建设区域数据中心,扩大云的覆盖范围;Google也发布了分布式云,其也属于边缘计算的范畴。

图1-5 边缘计算参与者(设备商、运营商、云厂商)

3)运营商: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被公有云及繁荣的移动应用完全屏蔽,只能充当数据流量管道,但是在边缘计算时代,业务及网络定义边缘计算使运营商重新回归,并且不可替代。尤其是运营线通过5G引领边缘计算浪潮,在移动基础设施之前构建移动边缘MEC能力,在智慧化社会、产业边缘(港口、公路、能源、光伏)等边缘计算场景将有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