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大唐帝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0章 道之恒

太阳隐入大地的最后时刻,一行人进入了潞州大门,身后厚重的大门在八名军士的奋力推动下,缓慢的关上。

一路换马不停歇,每个人都风尘满身,李隆基在城内路上看看一众人“高力士,回去知回膳堂杀两头羊,给随行将士洗洗疲倦!”众人一听,精神顿时兴奋。

李隆基看看身边李宜德,少年倔强的看着前方,并没有因为有羊肉吃而感到欣喜,眼睛里充满了迷茫。高力士在旁边笑道:“府中有人等你。”少年更加迷惑,王府中有谁在等我。

“哈哈哈哈”周边一圈人的开心的笑道,进入王府,李隆基吩咐烧水,洗洗澡吧。已经几天了没有好好的泡个澡了。毕竟只是16岁的的少年,后堂的沐浴池是引来的山泉水经过炭火加热,泡起来浑身舒爽。打开门后,一个空翻,“哗--”水花四溅。”“啊”一声惊叫,李隆基扭头一看李婉蓉拿着皂角粉,毛巾,等物件托盘,水花溅到身上,那一双修长玉腿若隐若现。双方看着对方,突然李婉蓉双手捂住眼睛,

李隆基很尴尬,手边也没有毛巾可以遮住自己隐私部位,出来吧,这更不....“赶快出去吧”李隆基稳住心神,对李婉蓉说道。李婉蓉这才反应赶紧转身出去,和进来的高力士差点撞个满怀。高力士正要呵斥没有规矩,抬头看见李隆基,很鬼魅的笑了起来。

高力士站在浴池边:“郎君,也该给府邸买些奴婢了,怎么说这也是王府”李隆基看看高力士,很低沉的声音问道:“不是让李石俊一家在居住侧院吗?”高力士看见李隆基有责怪的意思,赶忙低头:“是这么安排的,可能是李娘子自己自愿的,毕竟是买入府中的,也没个具体安排,住的也不是下人房间,而是侧院独院。”

李隆基点头,看来想是李婉蓉想错了。自己开始只是想找个有经验会烧木炭的大工匠,可听了李明公的话,也不知怎么动了恻隐之心,正好这两年手上的钱也不少,当时没有多想,就是想帮帮,心里想着能帮一个是一个,就有了后面这些事,有些事就是这么巧合,像是有种命运的东西在推动自己。

洗浴完毕,在卧房的里,李隆基拿起那本郝洽给的书卷,刚看到上面写着《道恒》。这时,李婉蓉领证小厮,端着烤好的羊腿,几盘餐具进来。

“李娘子,你不是孤买来的奴婢,这几天好生和你阿爷,二郎相处...”李隆基话话没有说完,只见李婉蓉突然跪在自己面前,双眼流泪,哭的是梨花带雨。

“这是干嘛?”唐朝不兴跪礼,只有祭祖时期,才会双腿下跪。可这一个劲哭,李隆基也不知怎么劝,一发狠说道:

“起来,一家团圆本是好事,李娘子你在孤面前哭的如此伤心,是孤委屈了你了?”

李婉蓉连忙努力止住泪水,抽泣说:“没,只是没想到得,殿下如此宠幸,是儿刚才不懂事了,是觉得做梦,刚才掐了自己一下,也不怎么的就有些想哭了。”

这有些事越解释越乱,高力士也不是办事不力的人。看来是有些人在揣摩自己的意思,想到岔路上去了。当时和李川浩州事说话时,身边人也没听见。李隆基了然,这问题可能就出在高力士的身上。

“哦!”李隆基知道这是喜极而泣,可自己真没这样想,毕竟现在的自己才16岁多,唐太宗规定的娶妻规定是男子20岁,女子15岁。

这么个清癯绝俗,靡颜腻理,双瞳翦水的美女在自己的面前,心不动是不可能的,能稳住只是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有什么比眼前事更重要,那只能是那一颗抱负,雄心,想展翅翱翔的理想。

“孤看会书,李娘子烧壶茶吧!”劝解是没用的,找点事情给情绪的人,也许是最好让他尽快平复情绪的最好办法。

李隆基打开《道恒》手卷,看到:“恒先无有,朴、清、虚。朴,大朴;清,太清;虚,太虚。自厌不自牣,“域“作。有“域“焉有“气“,有“气“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者“。未有天地,未有作行、出生,虚清为一,若寂水,梦梦清同,而未或明、未或滋生。气是自生,恒莫生气。气是自生自作。恒气之生,不独有与也,“域“恒焉,生“域“者同焉。混混不宁,求其所生。异生异,归生归,违生非,非生违,依生依,求欲自复,复生之。“生“行,浊气生地,清气生天。气信神哉,云云相生,信盈天地。同出而异性,因生其所欲。业业天地,纷纷而复其所欲;明明天行,唯复以不废,知几而亡思不天。“有“出於“域“,“生“出於“有“,“音“出於“生“,“言“出於“音“,“名“出於“言“,“事“出於“名“。“域“非“域“,无谓“域“;“有“非“有“,无谓“有“;“生“非“生“,无谓“生“;“音“非“音“,无谓“音“;“言“非“言“,无谓“言“;“名“非“名“,无谓“名“;“事“非“事“,无谓“事“,详宜利主。采物出於作,作焉有事,不作无事。与天之事,自作为事,用以不可赓也。凡多采物,先树有善,有治无乱。有人焉有不善,乱出於人。先有中,焉有外。先有小,焉有大。先有柔,焉有刚。先有圆,焉有方。先有晦,焉有明。先有短,焉有长。天道既裁,唯一以犹一,唯复以犹复。恒气之生,因言、名先。诸“有“,殆亡言之后者,校比焉举天下之名所属,习以不可改也。举天下之作,强诸果,天下之大作,其冥蒙不自若作,庸有果与不果?两者不废,举天下之为也,无舍也,无与也,而能自为也。

举天下之生,同也,其事无不复。天下之作也,无许极,无非其所。举天下之作也,无不得其极而果遂,庸或得之,庸或失之?

举天下之名无有废者,与天下之明王、明君、明士,庸有求而不予?

李隆基看着陷入沉思。

唐朝是以黄老道学“无为而治”治理天下,道德经的无为是对统治的建议,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无为并没有什么重要,这本恒先讲的是“自化”,自化和无为相辅相成,统治者的无为,才能催生民众的“自化”。因此普通民众通过“自化”是追求天道的方法。想要了解“道”的名,要从宇宙的起源说起,在宇宙形成之前,就有一个叫做“道”的东西。

这个“道”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创造宇宙万物的造物主,但他不同于神话中那些女娲,佛祖,那些被具体人为形象化的物体。

更像一种没有感情的运行万物的规律,就像是是地球上初夏秋冬,白天黑夜,有了万物运行的规律,才诞生了各种的环境,有了推动万物运行的规律,就有了空间或者是宇宙间环境,有空间于是有元气(古人有元气论,意思是天地万物都源自同一种特殊的炁)。

元气出现之后,就开始凝聚成为各种生物,于是就有了开始,有了开始,也就有了结束和循环,至此,整个宇宙生成。这就是整个宇宙出现的过程,这就是“道”关于宇宙形成最早的描述,其中“有生于无”的感念和后世理论如出一辙。

在天地形成之前,不存在什么行为和创作,一切都是虚无的,没有一点声音,四周的混沌迷茫漆黑一片,更没有什么光明和生命体的空域,空域属于“道”,“道”创造了空域,元气并不道成的,元气是在空域中,自然而然的出现的,也就是道只是创造了适合元气生成的环境或者空域,元气和空域是相辅相成,有了元气就产生生物,逐渐产生万物,这个也是自然而然过程,就像好奇引起好奇,恐惧引起恐惧,怨恨引起怨恨,悲痛引起悲痛,依赖引起依赖一样,万物是根据自身的环境自我演化而来的,简称“自化”。

这些万物同源而异性,率性而为,各从其欲,万物诞生于天地之间,它们之间同根同源,但是却有者截然不同的习性,正是它们顺应自己的天性,因此整个宇宙运行顺利,万古长存。

例如: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日月同行。白天太阳就升起,黑夜月亮就出现,太阳不会关心因为各种植物的生长,从而长久的停留在天空,植物也不会因为太阳的落山,就自暴自弃或者是怨天尤人,它们遵循天地的运行的规律活着,所以才能延续数不清的岁月。

这里有说到“自化”的重要性。世界的诞生,是因为上层的无为和下层的自化,换句话说,在人出现之前,这个世界从不出现过征伐战争,让人毁灭从来不是世界,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知道了这种玄妙的道理而不知道思考的,怎么能合于天道、通于神明呢?

实在(炁或者元气)出自空域,万物出自实在(炁或者元气),声音出自万物,语言出自声音,名称出自语言,万事出自名称。在万物诞生之后。开始出现了各种声音,慢慢通过这些声音创造了各自的语言,有了语言开始设定名称,开始产生各种各样的事务,因为事务这就是人所划分的规则产生。也是最初人类文明的诞生延续的过程。

道所生成的空间叫做“域”但是我们所说这个“域”不是人们理解的“域”,所以也可以不称为“域”。同样有不是有,就不要称之为有;生不是生,就不要称之为生;音不是音,就不要称之为音;言不是言,就不要称之为言;名不是名,就不要称之为名;

事不是事,就不要称之为事。

这些名称的出现,只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称呼,但是人们往往把名称认为是一个固定的事物。从而忘记万物之间的自化和变化。“这里有些道可道,非恒道意思”。就是名称从来只是称谓,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事物。

这个就是人类生活中一个非常严重的漏洞,比如说好坏、美丑、善恶、忠奸,这些都是怎么规定的呢?这个世界真的有好人、坏人之分吗?

只是顺应这个时代道德和规则的人,我们称其为好人,反之则是坏人。但是这样处理事物方式就是让我们蒙住双眼,无法从根本认识万物,并给自己带来了相当大的局限性。

这时我们用道所创作的宇宙和人类统治者创造的国度,可以发现他们根本的规则上就存在相当大的区别,统治者的目的是驾驭万民,而道的目的却是顺其自然,两者出发点不同,带来了规则不同,因此百姓不能自化,只能按照统治者,所制定的规则演化。

可是我们既然知道这一点,我们该如何求道呢?

礼义制度当以利国利民为主旨,而繁文缛节都是出于无事生非,无事生非则会事务不断,而无为而治就能天下平安。

这是因为全全天下的万事万物,都在自为自化,管理者只可因循而为而不能妄自变更。那些崇尚繁文缛节的,都认为要先树榜样,

才能有治无乱。可是不承想只要有人就有不善,而祸乱正是人为造作的结果。

例如:周朝的礼仪制度的建立,是想让万民遵循,而这些繁文缛节约束万民的行为和思想,但是忘记世间只有人,就有欲望,当影响万民中自我发展的人(自化),这些特别的人不想被约束,祸乱正是人为操作的结果。

一些国家之所以失去生机,大多数都是因为矛盾的制度,因为万民太多,就创造太多的管理制度,结果制度又会引起更多的矛盾。,从而问题生问题,麻烦生麻烦,归根结底,就是因为统治者将万民误认为一成不变的机器人,却忘记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自化,不断的变化,因此要遵循这个宇宙运行的规律而为,才能真正的做的无而治。

为了统御万民,就会树立榜样,树立圣人的形象,但万物的习性本来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人与人之间不同,造就善与善的区别,因此恶人的诞生,是因为善人的出现,就有了先有中,才能有外。先有小,才能有大。先有柔,才能有刚。先有圆,才能有方。先有晦,才能有明。先有短,才能有长。所以天道既明,只有万物一体,各复其性。这才是一个最佳的状态。

世上的事物,总是先有声音,才有了其名称,而事物有了名称之后才有了对比。但凡天下有了名称的事物,人们只会习以为常称呼,而不会去更改。所以天下的物品,往往是强者才能获得,而天下的大部分的人都是迷茫的,不知道该如何自己自我发展(自化),更不可知道自化的结果。人们自我发展(自化)是要顺应天地的规律,却都忘记天地宇宙是本身是不停的变化的,两者必须相辅相成,不能舍去其一,两者皆不可废。

但凡天地之间的所产生事物,不是某些人的施舍,也不是上天的赐予,而是人们自我发展的结果。

同理,天下所有的生物,花开是因为习性,花落是因为规则。它不想被人采摘,也不想成就他人,只不过顺应天地的规则。

天下所有事物都是不断通过自身的发展,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天地宇宙。

所以天下所有的美名都被赐予天下之明王、明君、明士,普通大众只是盲目追求所谓的名利,而不深思熟虑顺应天地宇宙运行的规律?

李隆基沉思了许久,古人也许对宇宙的理解,比后世我们甚至还要强上许多,比由此引申出许多治国处世道理,以及普通大众应该如何避免盲目随从,自我发展可以说是自化、自为,也可以理解为自强自立。

也是可以理解为什么要读书,就是要探索天地宇宙运行规律,找出万物归一,万源唯一的根本,就可顺应天地宇宙运行规律,明白真正的道的“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