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潞州十策(三)
第四章潞州十策(三)
“钱财从这里来”李隆基示意旁边一精干硕郎,容貌俊逸的男仆打扮的人,一盘颜色雪白,犹如粟米大小物品端上来。
“范使君,你可以尝尝,”范忠看着这一盘雪白之物,轻轻抓起一撮,放入口中
“是盐”范忠一言,惊奇。周围众人也是惊奇,郭震云靠的最近,也抓起尝了一口,
“确实是盐,细盐”
唐朝早期继承了隋朝的制度,对于食盐的管控相对宽松,采取的是无专卖、无盐税的办法。而到了唐高宗和武则天时代,开始实施了税盐制,说白了,就是卖盐交税就行,商铺买盐大部分是一块块大盐块或晒出的粗大盐粒,杂质含量比较高,也有过滤过,研磨的细盐,颜色发青色、褐色,所以叫青盐或者细盐,不过比较贵,有一石粮食半升青盐说法,是皇家贡品。只有很少数人吃得到。
“这盐比皇家贡品青盐,品质好了不知多少”众人纷纷言道“只是青盐(细盐)工序繁琐,味道不足这如雪的白亮的盐。殿下这盐?”
“这就是第三策:查矿苗,开商铺,兴商贸”李隆基轻声微笑的道:“诸位,先别激动,先坐下听孤道来。”
“孤不只是开盐场,河东物产丰富,孤要开石炭(煤)场,铁矿场,挖陶土,造瓷器,酒坊,纺织作坊,开商铺,蔗糖场...把大唐的盐、糖、丝、绢,帛、缟、棉、货物贩卖至整个大唐各州,吐蕃、天竺;漠河、高丽、新罗、倭国,孤不但要让大唐百姓温饱更要富足,让天下财富流向大唐,振武强兵,教化兴文,让各国俯首仰视我大唐。子民为生在大唐骄傲。”李隆基目视前方
“相信孤,孤定能做到。”
(关于唐朝制糖自行百度一下,成品和现在相差不大,而且制品规格不同,花样百出)
“臣等跟随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众人行礼,大声道。
“好,孤的第三策:查矿苗,开商铺,兴商贸。”
“各位知道,盐是百味之首,大唐《唐新本草》记载:人不食盐,三日疲倦无力、头晕。七日不食盐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脉搏混乱,肌体无力,一月后等同废人。”
注:药王孙思邈所著的医学著作有:《千金要方》、《孙真人海上方》、《养生十三法》、《中华养生宝典》、《银海精微》、《处方第五》、《千金翼方》、《唐新本草》、《明堂针灸图》、《大医精诚》等,唐初,孙思邈与唐朝堂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被称为“药王”。
“我朝《唐律疏议》规定宫中府衙盐日供给成年男子2.5勺、女子的比别为2勺。十四岁下少年和六十岁老人的盐摄入量为1.5勺(唐朝一勺约为0.01升)按照普通一户按两老人,夫妻,两幼儿,一月一户普通人家就需要五升盐左右等于半斗盐。”
“我朝太宗时期一斗盐大概20文钱;而到了武则天时期,一斗盐(等于25斤)要500文钱。”穿越而来李隆基此时沉默半晌,道:
“现在米价一斗米10文钱,十斗一石100文(约118斤),也就是说武则天时期要五石粮米才能买一斗盐。还是粗糙盐块。青盐一斗二十石粮2000文。”
“东都洛阳有一石粮米半升靑盐说法”
(唐朝一斤合现在597克,按现在粮价算相当于125元一斗盐)
“大唐府兵一天口粮米一升半,一月粮米四斗就足以吃饱,一月不足50文,食无忧也。一斗青盐能养供养府兵三年粮。”
李隆基心中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唐朝官分九品,官府衙役分流外九等,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唐朝把人分九等。其实是民分三等,一等官府百亩地的府兵和有200亩地的农民户籍,官府注册匠户籍(有作坊),商贾户籍州县有商铺),二等是不足60亩军籍府兵和有20亩地农户,注册户籍无作坊,行商(如:到处跑马帮),三等是无地佃户(无地都府兵逃亡了,无法负担装备,会被流放的),受雇与作坊或商贾的民籍,市集摆摊摊贩。还有就是各国居住大唐的人员(包括来访官员),唐朝就是这么硬气,不是大唐子民,皆是三等。买卖活不下去民户为奴婢,妓女、奴隶等,只是官府备案转贱户籍。乞丐、流民、色目人等官府不做统计。
“孤这盐一斗定价400文,味道足,一人日一勺足以。刚才有人曰:此盐如雪,就叫雪花盐吧。”
“殿下,”李川浩道“臣管潞州户司,如这雪花盐此价必能替代粗盐,大唐现有六千万子民,就按殿下算,一人一日一勺,一月人需一升雪花盐40文,那一月营收就是贰千四佰万贯。一年就有万万贯。不知利几成。”
范忠,郭震云,杜明,李川浩,百晔诚众人听完大惊,这可以说这收入惊呆众人,富可敌国了。
“李明公,太心急一口吃不了那么大。但总有一天孤能做到。
“此盐400文一斗,利五成。
“孤在解州已购得五百亩盐场,每年4月-11月,日可得粗盐2000石,运往潞州泽县(今山西晋城),采石炭提炼此盐,月产1500石雪花盐,运往洛阳,需要洛阳各州的商贾走运河发往各地。
孤准备在东都洛阳以每斗300文底价在大唐各州只找一家专卖的大盐商,想要雪花盐专卖权需付十万贯。但东都(洛阳)、京城(长安)、塞北,我们自己开商铺。”
李川浩愣愣看着李隆基:“这雪花盐我们自己专卖是可以收取大量钱财,岁可收万万贯,可以说富可敌国。我们自己做利大!,殿下这是为何?”
在唐朝银子是不能当货币使用的,只能是皇帝赏赐使用。唐朝安史之乱前国库税收为3400万贯,中后期为1200万贯。而货币发行量方面,32.7万贯为唐朝铸币量的巅峰,(国库收入多以丝、娟、麻棉布,粮食、等物品折价)历史上国库最多多以而宋朝则为铜币506万贯,另有铁币88万贯。宋朝银子正式成为货币流通,而财政收入方面,唐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时约为3500万两,而宋朝年财政收入达到1.16亿两!
李隆基“账上是这么算的,可现实比想象残酷多了。当下只有如此,才能快速聚齐一笔笔较大钱财。”
“各位,孤现在还没有那么多盐场,也要开许多石炭场用来提炼大唐需要大量雪花盐,还需要雇佣大量劳力。现在解州一个晒盐场,150人一队每日二个时辰(4小时)轮流,以队下场,队下为伙,每队下领三伙,设伙长,每伙领五位什长,什长各领十丁。丁每月给钱500文给粮一石,每上一级加100文。如:什长月钱就是600文给粮一石。还有泽县石炭场,提炼雪花盐作坊雇佣近千人。
“所以孤先以青盐价在东都洛阳、长安开商铺销售。吸引各地商贾前来询问,时机成熟以300文一斗低价邀约各州盐行商贾,条件是先交钱五万贯以上获取各州雪花盐专卖。根据州府大小每月必须进货最五千石到两万石以上契约,不然就有人替代他们。
马克思曾说:50%的利润能使人铤而走险;100%的利润能使人践踏法律;300%的利润能使人敢于犯任何罪行包括冒杀头危险。
虽说每月有量,各地雪花盐售价就不会太高。价高,小商贩会把附近州、县盐贩卖进来。但也有100%利润。”
“各位臣工,有了这些钱财我们才能,购买盐池、盐矿、沿海等地选合适开设场地开设盐场,熬盐提炼作坊,产出大量的产出雪花盐。”
“有了这些钱财,我们才能开石炭场,采铁矿,开铁场,开陶场、纺织作坊、在长安、东都洛阳、开自己的商铺。”
“有了这些钱财,我们才能建商队,行遍大唐,把互通物资,繁荣商贸。”
“有了这些钱财,我们才能建庭院,汇聚天下英才,因材而用。”
“有了这些钱财,我们才能建兵工,打造甲胄利刃,弓弩箭矢。”
“有了这些钱财,我们才能开武举学堂,培育新府兵,厚待府兵,振武强兵。”
“有了这些钱财”,我们才能塞北购种马,牛,羊,皮,毛,建牧场,养育军马,驽马,耕牛。
“有了这些钱财”,我们才能开垦荒山荒地,招流民建屯营。实现屯田,练兵。”
“有了这些钱财,我们才能招募工匠,兴建水利,浇灌屯田,保证粮饷”
“总而言之,有了这些钱财,建屯田,强府兵。”
“保这三策策实施开来,让潞州民富、兵强、商贸繁荣,物流通四海,商贾满天下。日月星辰所照,我等皆可前往。”
李隆基说完看着众人。
“日月星辰所照,我等皆可前往。”众人齐大声道。
“好,以上三策相辅相成,完成以上三策,才能进行推行余下六策”
诸位现在可以开始议事,经过三天的议事,讨论了可能会各种问题,要采取哪些措施,实施何种方案,讨论的异常激烈。三天之后日暮时刻,最终定下具体的实施办法,众人各自分工。
“某们不可做纸上谈兵赵括,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种麻烦,能解决希望各位写出遇到什么问题采用何种办法,书信告诉孤,解决不了的也是告诉孤,以后每逢单月10日在孤府邸议事。”
就在众人起身就要离开时。李隆基让范忠使君,郭震云都尉留下来。
“孤这有一事。”李隆基突然道:“潞州府今夜集合府兵。”
“城西岭有送子娘娘庙一座,庙中主持尼姑众人与潞州王家赌场勾结,诱骗良民,放高利,霸占田地,逼良为奴,娘子为娼,贩卖幼童,一座寺庙霸占田地近百顷,矿山三座,牧场一处。清净修为尼姑庵成为娼妓乌烟瘴气所在。”
“殿下,那是山西晋阳(太原)王家捐建,潞州有一些官员也是王家人”
五姓七望势力雄厚的氏族大家。
唐朝五姓七望族指的是五姓之人居中七个聚集地。
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陇西李氏其实一开始不是五姓七望之首,因为他们完全是在李渊兵变建立唐朝之后才崛起的,不过当时唐太宗看到自己家居然不是第一,改了一下,起源于秦朝大将李信。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西汉时,崔姓的一支定居博陵郡,一支定居清河郡。博陵崔氏在唐朝做宰相的有15个,清河崔氏在唐朝做宰相的有13个,加起来共有28位宰相,崔氏才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姓,看不上暴发户李姓。
范阳卢氏,卢氏衍生于崔氏,他们1000多年前还是一家人。汉朝的时候,卢氏出了一位划时代的人物,那就是卢植。卢植出身在东汉末年历史上他却非常的强悍。刘备、公孙瓒是卢植的徒弟,黄巾军领袖张角是卢植的手下败将,皇甫嵩按照卢植针对黄巾军的战略彻底消灭了黄巾军,董卓当权的时候被卢植当庭喝骂,袁绍请他做军师。不过由于他在公元192年去世,所以后面的三国事件他就没有参加了,如果三国有他的存在,可能历史都会改变。后来卢植与其他27位大儒配享孔庙,成为了读书人眼中神圣的人物。正是由于卢植的影响,卢氏在后面一直发展的特别兴旺。
荥阳郑氏,郑氏的出身更加高贵,因为他们直接就是周王室的后代。西汉汉景帝时期,郑桓公十七世孙郑当时任职太子舍人,汉武帝即位后,他先后出任鲁中尉、济南郡太守、江都相、右内史、大司农、丞相长史、汝南郡太守,从此郑氏这里开始,郑氏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到了唐朝时,他们担任宰相的有10人之多
太原王氏以“王”作为姓氏,一看祖上就不是平常人,事实正是如此,史籍记载:“有姬姓之王,有妫姓之王,有子姓之王,有代姓之王。若琅邪、太原之王,世人号曰“琅琊王家。”
崔,卢,郑,王四大家有千年传承,看不起暴发户陇西李氏,唐宋时常言:只有千年氏宗,没有百年王朝。
“今夜,亥时初城外西岭钟声必起,有山匪抢劫,亥时末府兵出城平乱,匪徒被围寺庙,伤亡惨重,恼羞成怒,残杀寺庙众人,放火烧毁寺庙。府兵清缴匪徒,凌晨在寺庙后,发现众多妇幼儿童。”
范忠,郭震云一听,惊诧不已。这谋虑,这手段,不由的背后一身冷汗。
李隆基“听令,郭都尉,此事严密,不可泄露,招心腹做好准备,城外钟声响,狼烟起,立即出发”
“范使君,酉正关闭城门,府兵接守城门,非孤和折冲府令牌,任何人不得外出,狼烟起,潞州城戒严,官衙吏员全部在府内衙值守,无令外出者斩。不良人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