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自闭症
宁华在参与蓝丝带活动时,对“星星的孩子”这一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
这个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孤独症儿童,他们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生活在自己独特而遥远的世界里。
这些孩子虽然听力正常,却对周围的声音似乎充耳不闻;视力完好,却对周围的人和物视而不见;虽然能够发声,却往往不知如何与人交流。
他们的世界充满了神秘和不解,让人既感到好奇又充满同情。
有人认为,孤独症儿童是天才的象征,因为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如爱因斯坦、凡高、牛顿等,都曾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特征,如果用现代医学标准来衡量,他们可能就是孤独症患者。
然而,也有人将他们视为异类,认为他们像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访客,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与世隔绝,难以与人类社会融合。
当与孤独症儿童近距离接触时,会发现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眼神游离不定,很少与人进行眼神交流,这使得与他们的沟通变得异常困难。
由于他们难以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很难体会到他人的情绪和感受,因此,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他们往往不予理睬,也不与你进行眼神交流。
孤独症儿童可能会重复地拍手、看手、摇摆、转圈等几种动作,出门时坚持走自己认定的路线,走路时手摸墙壁前进,玩法单调、反复,缺乏变化,对任何变化都表现出强烈的抗拒。
一旦日常生活出现一点变化,他们就会强烈地抵制,直到恢复原来的式样与秩序。
据统计,大约有50%的孤独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即使是那些有语言沟通能力的孤独症儿童,也常常表现出鹦鹉学舌似的仿说(回响语)、代名词反转、声调缺乏变化、答非所问的情形,或自言自语,不知所云。
也就是说,即使他们学会了叫“妈妈”,那也只是简单的模仿,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和重要性,过一段时间就可能忘记。
宁华凝视着晨晨,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感动,她深知孤独症至今尚无根治之药。
然而,她也明白,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干预,以及尽早开始康复训练,是目前最有效的应对策略。
康复治疗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它不仅需要家长和治疗师的耐心和爱心,还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在康复中心的门外,宁华和苏夏、李浩静静地观察着,见证着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
老师和孩子们通过眼神交流,传递着彼此的情感。
尽管晨晨的眼神时常游离,老师仍旧努力与他保持眼神接触,试图建立一种联系。
他不断地用语言与晨晨沟通,因为一旦这种交流停止,孩子很快就会退回到自己封闭的小世界中。
老师还利用晨晨喜欢的玩具和食物作为诱饵,高高举起,吸引他的注意力,让他无法轻易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