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历代钱币
这些明器刻意模仿现实或理想中的权贵豪右生活,以满足死者在阴间的享用。
巴蜀地区出土的模型明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汉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
这些模型明器不仅展示了汉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
东汉末年以降,巴蜀地区的陶俑艺术确实经历了一段衰落期。
这一时期,陶俑的种类显著减少,虽然动作和形态上仍然承袭了东汉的传统,但整体上形体变小,形象变得较为模糊,与东汉时期相比,神韵和精细程度有所下降。
在这一时期,有两个特点尤其值得注意。
首先,从周汉至两晋时期,巴蜀地区的陶俑开始受到中原地区的影响,出现了下身呈喇叭状的陶俑。
这种造型的陶俑在形制上与中原地区的陶俑有一定的相似性,反映了文化交流和影响的痕迹。
其次,到了成汉时期,巴蜀地区出现了极具特色的俑群。这些俑的脸形较为方正,眼睛银睛凸出,耳朵较大,宽额,颈部较长,身体呈筒状,双手习惯对握于腹前。
这种形象与三星堆遗址祭祀坑中出土的青铜人像在某些方面颇为相似,显示了巴蜀地区在这一时期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巴蜀地区在东汉末年以降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也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艺术风格的演变。
梁思成先生在其著作《中国雕塑史》中提出的“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的观点,深刻地指出了雕塑在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雕塑作为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巴蜀地区的汉代雕塑,以其精湛的工艺、丰富的题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些雕塑作品不仅展现了汉代巴蜀地区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审美趣味,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富庶,也可以窥见汉代巴蜀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社会结构以及他们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这些雕塑作品至今仍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感受到汉代巴蜀先民乐观豁达的天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着习凉凉带着他们来到了“历代钱币”的展厅。
这里听名字就知道展示的是关于钱币的演变故事。
钱币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不仅承载着货币的功能,更是文化现象的体现。
从古至今,钱币的形态、材质、图案和制造技术,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兴衰和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古代货币的历史悠久,始于天然贝币,随后发展出各种金属铸币。
例如先秦时期的货币体系,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在夏商时期,一种产自东南沿海的贝壳——贝币,因其便于携带和计数的特性,逐渐从装饰品转变为具有财富意义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