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现代制造服务业务模式研究与应用现状
1.3.1 现代制造服务业务模式研究与发展状况
近年来,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制造服务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孙林岩,2009)。美国依靠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大量的科研投入,坚持外贸型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大力开拓国外生产性服务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性服务出口国。英国采取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其金融业已形成以伦敦为核心的区域集群和以苏格兰南部地区为中心的卫星产业平台集群,商务服务、创意文化产业等在英国也呈现明显的集群特征。日本采取有效的行业组织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了由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但斌等,2008)。韩国政府提出实现服务业“高附加值化”,撤销了阻碍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限制,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中心形成,通过加强立法、完善法律和制度以及改善人才培养体制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香港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开展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毕斗斗,2008)。新加坡通过总部经济建设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制定系列国家中长期规划,大力推进信息、研发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重视人力资源培训,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优惠的税收政策等(高运胜,2009)。
从2005年开始,我国先后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国制造2025》《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文件,均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与互动发展(李浩等,2010)。目前,在国家和省市政策的推动下,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等地已建立具有区域优势的生产性服务集聚区,培育了一系列公共实体服务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了生产性服务在该地区的快速发展(高运胜,2009)。
2005年以来,若干学者针对国内的制造服务业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模式与策略。Li等(2012)认为应从提高对现代制造服务业的认识、发展新型的网络服务模式、建设专业化技术服务队伍、搭建社会化技术服务平台和建立健全技术服务标准体系等方面推动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张旭梅等(2009)分析了现代制造服务的三种典型运营模式——服务外包、制造商与服务商合作服务和制造商自营服务模式,提出从政府、服务企业、制造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四个方面促进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发展。但斌等(2008)认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应该选择重点产业与优势地域,引导生产性服务产业集群发展,鼓励创新、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升级,积极参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市场竞争。丰志勇等(2009)提出发展模式包括服务外包模式、集聚区模式和外资拉动模式,认为应该积极进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生产性服务产品。
产品服务系统(PSS)是智能制造服务的重要应用形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提出了PSS的概念,最初的目的是实现人、产品、企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MONT,2002;LIetal.,2012,2018;李浩等,2017)。PSS通过系统地集成产品和服务,为用户提供产品功能而不是产品本身,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实现价值的增值、生产与消费的可持续性发展(李浩等,2017;LIetal.,2018;张富强等,2018)。在此基础上,工业产品服务系统是指由工业产品制造核心企业或第三服务方主导的,通过附加无形的产品服务到有形的工业产品上,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设计、制造、销售、配置、运控和维护好工业产品的生产(工作)能力,提升工业产品的环保性能的一种系统性解决方案,并希望通过这种“产品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在经济和环境两方面均实现服务驱动的价值增值(张富强等,2018;MEIER et al.,2011;江平宇等,2011)。根据产品和服务在PSS中所占比重,PSS可以分为产品导向的PSS、使用导向的PSS和结果导向的PSS(TUKKER et al., 2006)。其中,产品导向的PSS可分为产品相关的服务和建议咨询服务(YANG et al., 2009);使用导向的PSS可分为产品租赁、产品共享和产品池(STEENECK et al., 2018);结果导向的PSS可分为活动外包、按服务量收费和按结果收费(张富强等,2018)。
综上所述,国外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多年的制造业服务化实践,已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与推进方法。自从我国大量引进外资和外资企业以来,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理念传入我国并推广实施,我国政府、行业协会和学者对制造服务的研究与实施有了一定推动,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系统理论框架体系与实施方法,使区域性产业集群模式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的引领优势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