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王景新教授在序中说:《人类命运》一书,并没有按照当今推崇的学术规范来写作,但著述的字里行间闪现出作者独立思考的光芒,产生了许多超凡脱俗的新论。
余一生以读书、教书、著书为乐,恰认为这部新著是用心来写的,可谓赤子之心的心作。
我的老师,中国著名的乡村教育家金海观,在1947年为学生题词“宜为人民尽力,不失赤子之心”。这是老师的座右铭,也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诲与期盼。
赤子之心,即孝心、爱心、忠心、责任心、事业心、仁爱之心、忧患之心等。作者丹溪草先生在《人类命运》的扉页上写道:“谨献给亲爱的、生育了我的母亲还曾哺育过我的百岁高龄的外婆——陈亚香女士!”孝心、爱心、忠心跃然于人间。
恩格斯曾指出:
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在这里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种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产生阶级以来,真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关于这方面,例如封建制度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持续的证明。
恩格斯在这里还批评了费尔巴哈“就没有想到要研究道德上的恶所记的历史作用。历史对他来说是一个令人感到不愉快的可怕的领域”。人类之有现在,就是在同“恶”不断斗争的结果。
面对这样的人类现状,作者感悟和思考着人类的命运危机,尤其当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而人们只能选择面对时。书中通过回顾人类的历史,就是灾难相伴的历程,阐述人类的进化实质上也是灾难赋予的功能。丹溪草在书中说他自己被疫情封在家中,思考着人类命运的坎坷历程,专注于整理以往的读书笔记,也有了足够的耐心分辨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余在党六十七年,见证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也专注于近现代百余年社会变迁的探究。虽说“七一”那天是躺在病床上观看了天安门前的广场大典,但激奋人心的场面还是令我心潮澎湃,尤其充满青春激情的“强国有我”的口号长久在耳旁回荡。
一生能读几多书,一生能做几多事?人来到人世间,坚守“宜为人民尽力,不失赤子之心”,在任何岗位上、任何环境下、任何时段中总可以发出光和热,回报于家国,奉献给人类。丹溪草的这部书正是体现了一个读书人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