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日美贸易冲突对中美贸易战的启示
中美贸易战自2018年3月拉开序幕以来,矛盾不断升级。不少学者将这一阶段的中美贸易摩擦类比20世纪的日美贸易摩擦,试图寻找当下的应对方案。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中国成为美国贸易赤字的最大贡献国,并在2010年后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美国在21世纪主要面临对华贸易大额逆差的压力,美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贸易顺差优势逐渐丧失。另一方面,特朗普上台后,效仿“里根主义”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启动301调查、对华商品加征关税。
然而,中美贸易关系与日美贸易相比有三点显著区别:一是中国和美国分别代表了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双方存在较大从经济实力差异。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均GDP与美国相当,而当前中国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7。二是从体量来看,中美贸易是大国间贸易。1985年日本GDP只有美国的32%,而2017年中国GDP已是美国的62%,并拥有世界最大的制造业规模,超过德日韩之和。三是从全球价值链来看,中美贸易是产业链上的贸易关系,这区别于产业间或产业内贸易,意味着中美经济的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特别是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以电子产品、轻工业为代表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2016年仍占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80%以上。相比之下,美国则占据了产业链的顶端,2017年美国知识产权出口达1 279亿美元,是中国的26倍,稳居世界第一。尽管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但对美国等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将长期保持较强的出口竞争力。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美国认知竞争对手的思路发生了变化。有学者指出,美国现在正以“霸权更替”理论解释中国的崛起以及与中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对中国实行遏制和平衡的策略。与20世纪80年代充斥美国政商学界的“日本威胁论”相比,现在的“中国威胁论”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中美政治制度不同,中美之间还有意识形态之争,因此,中国必须比当年的日本更为谨慎地处理中美贸易冲突。中美关系还与日美关系存在本质不同,日美关系是同盟国之间的关系,但是中美关系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美国政府不断调整对中美关系的定位。就目前而言,美国政府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第一大竞争对手,这增加了通过谈判和协议方式解决中美贸易战的复杂性。
回顾日美贸易摩擦历史,对我国寻找中美贸易摩擦应对方案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