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篆书的源流与演进
书法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精神符号,是汉字不同体式的书写所呈现出的一门古老又青春的艺术,是承载中华文明的最重要基因之一。它与汉字演进同步,绵延几千年,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
现代考古证明,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多年璀璨的文明历史。除各种艺术图画外,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在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金、石、简、帛、纸等材质都曾是重要的契刻或书写载体。书法以笔、墨为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与阅读,在完成信息交流等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汉字造型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生命的思索,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成为几千年来须臾不曾被丢弃的艺术实践。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与造型艺术。文字是书法艺术的母体。文字学家认为,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虽然还不能认为是文字,但可以确切地说,它们一定对原始文字的产生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故郭沫若先生说:“彩陶上的那些刻画符号,可以肯定地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从目前可考的材料来看,殷商两朝是我国所见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字是考古资料证实的,数量多且相当成熟的中国最早具有体系的文字。
书法艺术又有书体之别。所谓字体,是文字学的概念,即人们熟知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而书体是书法学的概念,指书法的风格分类。一般来说,有共同特点和风格并能自成系统的书法,则能称为一种“书体”。后来随着时代和字体的发展,“书体”的含义逐渐丰富起来,如飞白书、章草和今草等。唐代以后“书体”又多了另一种含义,指某一书家个人的风格,如楷书当中的欧体、颜体、柳体、赵体,行书当中的苏、黄、米、蔡等。以下将按照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的源流与发展,介绍与分析不同书体及书家的时代背景和风格流派。
“篆书”被列为篆、隶、楷、行、草五体书之首,是我国最早的一种书体,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算起,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篆书是个统称,狭义上篆书单指大篆和小篆。广义的篆书是指小篆及小篆以前的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以及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各国的文字、秦小篆,还有兵器、印符、秦诏版、权量、瓦当上的文字以及汉唐以来碑石上的篆额文字等流派篆书。本章将从篆书入手,谈论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秦篆以及唐代到清代篆书的流派,名家和名作的时代背景和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