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溜冰到骑德莱斯车
早期的北欧人在制作溜冰鞋时,会将合适的动物骨头绑在鞋底,例如猪的尺骨——炖猪肘因此得了“Eisbein”(字面意思为“冰腿”)这么一个贴切的名称。近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段小冰河期,由此造成了漫长的冬季,并使溜冰成为一项全民运动,尤其是在荷兰——荷兰艺术家们氛围感十足的冬季绘画可以证明这一点。在荷兰,甚至连女性也被允许参加速滑运动,而在德国和法国,女性则因需要保持举止得体而被这项运动拒之门外。
荷兰人是如何进行这种高速状态下的娱乐活动的呢?遗憾的是,在18世纪的荷兰报纸上几乎找不到任何与此有关的报道。不过1788年的《哥达宫廷日历》(Gothaische Hofkalender)为我们提供了观察荷兰溜冰运动的独特视角:
“在本世纪中叶,即使是出身显贵的女士也拥有非常娴熟的溜冰技巧。冰面上的男女人等熙熙攘攘。人们经常能看到一等一的贵妇人在两个农民的护持下滑过覆盖着厚厚冰层的草地,或者颇有地位的年轻绅士伸手搀扶一位农妇。得到允许来为女士穿上步行鞋被视作一种特别的恩惠,女士会当场用一个吻回报这种殷勤。但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这么做了,荷兰的贵族们不再忠于这个古老的习俗。不过仍有许多女士享受这种乐趣;所有的农村妇女也都会溜冰。”
在那时,溜冰鞋(Schlittschuh)被称作“步行鞋”(Schrittschuh)。在冬季来临、水面结冰时,大自然创造出一个平坦光洁的表面,这是当时的道路修建技术所无法达到的。水的一个物理特性使溜冰成为可能:冰的密度比液态水小,因此总能漂浮在水面上。
假设在一个遥远的星球上有一个贮满液态萘的池塘,那么情景会大不相同。冻结为固体的萘会下沉,然后那个星球上的外星人将不得不在液体中滑行,额外承受没至胸部的液体带来的阻力。
与此同时,荷兰密集的灌溉沟渠和航运河道组成的水网,也为人们用冰鞋开展便利的商业运输提供了条件:
“在荷兰或其他气候寒冷的国家,人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女性送奶工,头顶盛满牛奶的容器,脚穿溜冰鞋,举重若轻,步履迅捷——她们甚至还能一边赶路一边做女红——前往邻近的城镇,将货物带到当地的市场。生意做完后,她们用同样的交通方式回到自己家中,其间往往要走上好几英里的路。”
女性同时进行多个任务的记载表明,在荷兰很早就形成了一个不依靠马匹的个人交通运输系统。
在18世纪末,这种新兴的冰雪娱乐传至德国。人们很快就在信件中讨论了这一闻所未闻的新事物——例如基尔的革命家卡尔·弗里德里希·克拉默(Carl Friedrich Cramer)写道:
“唉!路人们围看着前几天一个大意者不慎失足淹死的地方。他们一同溜冰、相互竞赛,谈论着关于冰的一切。克洛普施托克向我谈到了他旅行时的见闻,瑞士的情况如何?荷兰的情况如何?那里的女人跟男人一起溜冰!”
弗里德里希·戈特利布·克洛普施托克是德国有名的溜冰诗人。青年时期的歌德也推崇这项运动,他在回忆录中记述了自己与克洛普施托克之间咬文嚼字的争论:
“我们用地道的南德方言谈到了‘Schlittschuhen’(字面意思为‘雪橇鞋’),他拒绝接受这个提法,认为这个词和雪橇根本不搭界,因为溜冰的人并非踩着冰刀滑行,而是缓步(Schreiten)向前,即像《荷马史诗》中的诸神一样,踩着这些生出翅膀的鞋底在变成陆地的海面上行走。”
尽管溜冰存在危险,体操之父雅恩(Jahn)和体育锻炼的先驱古茨穆茨(GutsMuths)还是大力提倡这项运动。但德国和法国的年轻女性不敢滑冰——正如我所说,大概是出于礼俗风化方面的原因。尽管身着长裙,但在摔倒的情况下,女性仍可能不小心露出脚踝。工匠专门为她们制作了溜冰椅,女士可以坐在上面由她们心仪的男士推着在冰上行走。这里有一段当时巴黎人的记述:
“现在来了一个穿着大礼服的溜冰者,他带着一架桃花心木制成的优雅溜冰椅,局部采用镀金的青铜工艺,椅子上摆着一个带有金色流苏的枕头,别致动人。他邀请在场的女士们入座。其中一人欣然接受,随即像箭一般飞了出去,但还没行到百步,另一架冰橇就与我们优雅的溜冰椅发生了可怕的碰撞,两位女士都摔得鼻青脸肿,被掀翻在地的溜冰椅也摔坏了,还伤及了一些周围正在溜冰的人。不一会儿就有一群惊愕的人围拢过来,看客每时每刻都在增多,娇滴滴的巴黎女士们很腼腆地差人将自己勉力带出人群,并发誓说这是她们最后一次尝试这类活动。一刻钟后,她们又坐着椅子在冰面上滑行,因为男士承诺她们这次肯定不会再出事故。但在接下来的一刻钟里,她们再次人仰车翻——不过这并不重要,人们会习惯这一切的。”
平坦光滑的冰面还为另一种娱乐活动提供了条件,即一种冰橇旋转木马。一根柱子被垂直打入冰中,上面安装了一个转门,长长的绳索从其四端分别延伸到四个平底雪橇上。付一格罗申(欧洲旧时货币单位)的钱币,工人们便会转动转门,冰橇以及坐在上面的人绕着圈疾速滑行。上述活动在当时被称为“转圈”(Radfahren)。这个词由德意志语言保护者于1885年借用,用以取代英语词“cycling”(骑自行车),因此“Radfahren”这个词在近百年前就已经存在,尽管含义与现在完全不同。在追溯词源脉络的过程中,人们还发现了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自行车旋转木马(Veloziped-Karusselle)”一词,它可能潜移默化地促成了自行车新名称的诞生。
那个时候的剧院还发挥着今天电影院和电视中新闻报道的功能,于是观众们自然希望在戏剧舞台上看到演员模拟溜冰这一时尚的消遣方式。表演者将滚轮简单地固定在溜冰鞋上,这一刻即标志着轮滑鞋的诞生。这在舞台上光滑的木制地板上效果很好,但在户外可就不一样了——至少在那个时候户外表现欠佳。在整个18世纪中,只有四处已知的相关记载,这说明轮滑鞋当时还是很新鲜的事物:据说1743年,在伦敦的德鲁里巷剧院有一出模拟溜冰的剧目;相传是伦敦的机械师约翰·约瑟夫·梅林(John Joseph Merlin)制作了轮滑鞋,并在他的“奇珍异宝博物馆”里展出;而根据1790年的《哥达宫庭日历》的说法,雕塑家兼勋章匠人马克西米利安·洛德维克·范·莱德(Maximiliaan Lodewijk van Lede)在于伦敦进行的一次演示中,穿着轮滑鞋撞上了一面昂贵的壁镜;唯一一处图画记录保存在一名瑞士近卫队士兵的通知单上,1791年他想穿着轮滑鞋从海牙一路英勇地滑到斯海弗宁恩。画中鞋的构造恰似现代的直排轮滑鞋,不同之处在于只有两个轮子,且没有刹车,但无论如何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至于这名士兵的计划最终成功与否,人们一无所知,在当时的技术类文献中显然也无法找到关于他所采用的交通方式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