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宋元时代的话本小说管前面的引子或者序章叫作“入话”。入话的内容与主体故事(“正话”)可以相关联,也可以没有关系。通常认为,入话源自说书艺人正式表演前的暖场演出,叫作“得胜头回”,也称作“小书”或者“短书”(大鼓书称作“小段”)。这一部分内容,既可以是同一个人表演,也可以是另一个人表演。我们前面介绍的司马仲相判案故事,就相当于入话。《西游记》虽然不是话本小说,但在正式讲述唐僧师徒西行取经之前,就有孙悟空出身故事、唐太宗入冥故事(也许还可以包括清代版本补充的陈玄奘出身故事)等在内容上比较具有独立性的部分,相当于话本小说中的入话,只不过篇幅比较长而已(相比全书一百回的篇幅那还是很短的)。
《三国志平话》在司马仲相判案结束后,“话分两说”,讲了一个华山崩摧、泰山地陷的灾异故事,看上去与《三国演义》讲述温德殿出现青蛇等灾异相似,都是想要表明天下即将大乱(古人认为蛇有鳞片,就像穿了铠甲一样,皇宫出现蛇,象征天下交兵)。不过,与《三国演义》突兀地插入张角上山采药遇南华老仙授予天书不同,《三国志平话》中泰山地陷形成的那个车轮大小的地穴,与接下来要讲述的孙学究得天书故事密切相关。
话说离泰山地穴不远有一个村庄叫作孙太公庄,有位孙学究因感染癞疾,独自住在庄外茅草屋中。他感到自己被家人嫌弃,决定跳下地穴,了结残生。结果下面别有洞天。他一路前进,看到一条三尺巨蟒。大蟒蛇当然也看到了他。“哟!还真没见过人。”大蟒蛇立马吓跑了,留下了一个石匣子,里面是一卷天书(医书)。类似这样洞穴中得天书的故事,在元明之际的俗文学中形成一种模式。人们比较熟悉的还有《水浒传》中宋江在九天玄女庙进入仙境,得九天玄女授予天书(兵法)的故事。明代说唱词话《云门传》中李清用绳索把自己放入云窟,进入云门山洞府,在神仙书架上取得一册仙书(医书)的故事(冯梦龙将其改写为《李道人独步云门》,收入他主编的短篇小说集《醒世恒言》)。此外,冯梦龙在罗贯中原作基础上增补、改写而成的《北宋三遂平妖传》中,也有蛋子和尚在白云洞盗得天书(法术)的故事,只是稍有些改变。而《三国演义》显然有意避开这一洞中俗套,改为山中遇仙。在地穴得到天书后,孙学究不但治好了自己的病,还广收徒弟,其中之一就是张觉(与“角”读音相同)。张角黄巾之乱既是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也是小说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相遇的机缘。
与《水浒传》不同,刘备、关羽、张飞作为《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主角,明代版本中在第一则《祭天地桃园结义》即全部出场。毛宗岗评本因为把两则合为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导致第一回还出现了曹操、董卓,容易使读者忽略小说的主角设定。《三国志平话》除去上面说到的那些入话的部分,差不多也是从一开始就把刘备、关羽、张飞抛出来的,可知这很可能是“说三分”表演中就已经形成的固定框架。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金协中绘
在讲述黄巾乱起、朝廷慌乱之后,《三国志平话》没有作任何铺垫,突然就说有一个从解良亡命逃到涿郡的人,名叫关羽;又有一个当地的土豪,叫作张飞。一天,张飞闲来无事,站在家门口,看街上的行人。恰好关羽走过,张飞觉得此人长相不俗,很是顺眼,就把他叫住,上酒馆喝酒。这时候一个叫刘备的,刚卖了草鞋,进酒馆来买酒。张飞、关羽二人见他长相奇特,就邀来一起喝。喝完换地方,到张飞家后面桃园的小亭子接着喝,开心啊,立马决定杀黑牛白马,祭天地,拜把子,结为异姓兄弟。那之后,又过了几天,张飞才跟关羽、刘备提起招买义兵的事。《花关索传》更是跳过三人结识的场景,直接讲三人在青口桃源洞姜子牙庙(姜子牙是武神)中杀黑牛白马,祭天地,结拜为兄弟。结拜后,刘备说自己没有家小,没有留恋,可以一往无前,让关羽、张飞互杀家小,以绝后顾之忧,然后到兴刘山落草“替天行道作将军”。而关羽家小被杀十八口,妻子胡金定刀口余生,逃走后生下花关索。这看上去很残忍,但却是全世界各民族英雄史诗中都能够见到的出身情节。
关于三人相遇的故事,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采用的也是具有英雄史诗色彩的传说。蒲州府尹乘着天下大乱,打算起兵造反,礼请关羽担任他的领兵元帅。关羽不愿谋逆,借机杀了府尹,流落涿郡。当地屠户张飞开了个肉铺,把刀放在千斤石下,说谁能搬动石头取刀,谁就可以买肉不要钱。他走后,关羽来买肉,轻松搬起千斤石,并执意付钱,说不收钱不要肉。张飞一来欣赏他力能千斤,是个汉子(剧中夸赞他有项羽之能;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案》说他本来就是项羽的转世,改姓不改名而已),二来觉得他忠厚本分,是个好人,就找到关羽,结为兄弟。一天,二人上街闲逛,恰好遇到卖草鞋的刘备。关羽觉得刘备长相奇特,就鼓动张飞请他喝酒。几杯之后,刘备醉倒,有赤练蛇从嘴里出来,又钻进耳朵。关羽大惊,认为这是大富大贵之相,跟张飞商量,把刘备叫醒。得知他是汉宗室后人,二人便尊他为兄长。之后,择日在城外的桃园杀黑牛白马祭天地,三人正式结拜,并受诏起兵讨伐黄巾。
《三国演义》虽然采纳了桃园结义的故事,但既没有照搬《三国志平话》,也与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不同。尽管人们认为毛宗岗的评点纠缠于文章写法的讨论,有着太过浓厚的八股文习气,很不以为然,但《三国演义》在写作上确实是比较讲究的。小说第一回在介绍黄巾之乱后,就“花开两朵,另表一枝”,说有“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太守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这个人就是刘备。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描述刘备“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朱”,并介绍他的出身,算是主角出场设定。他上街卖草鞋,得以看见榜文。应当说,这是很巧妙的安排,因为这一看一叹,很自然地就引出身后的张飞。而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张飞的暴脾气跃然纸上。当然,通过看榜,进而与身后之人相遇,并不是什么别出心裁的创造。《水浒传》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后,逃到雁门县,在十字街头看榜,被金老儿认出,拦腰抱住,扯了去。单田芳播讲的《乱世枭雄》也安排了张作霖在逃看榜的情节,可见是很受到古今说书人欢迎的桥段。
毛宗岗《绣像第一才子书三国志演义》中的刘、关、张图像
毛评本每幅图像旁边的图赞,如果抛去其中的意识形态色彩,还是颇为准确地概括了每个人的性格和平生功业。如刘备:“承献皇之命,任廓清之权。倡义徐州,奸雄挫胆;敷仁西蜀,百姓归心。”关羽:“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张飞:“虎牢关上声光震,长板桥边水逆流。义释颜严安蜀境,智败张郃定中州。”
《三国演义》以刘备回身观看,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二人在酒馆,看到关羽进店买酒,又以刘备之眼的第一人称视角描述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三国志平话》《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或让他第一个出场(并在附刻的图像中称他为“关王”),或用四分之一的篇幅(头折)搬演他在蒲州杀府尹之事,虽然都很重视关羽,但基本上都是以关羽、张飞二人相识作为铺垫,隆重推出久后必然贵不可言的汉室苗裔、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到清代宫廷戏曲《鼎峙春秋》,虽然预先为刘备、关羽独自安排了出场戏,讲述刘备兴复汉室的抱负(第三出《中山帝胄图恢业》)和关羽除暴安良的事迹(第五出《韩秀才时行祭扫》、第六出《关夫子夜读春秋》),但在第七出《萍踪合酒肆订交》,仍然采用了张飞、关羽、刘备的出场顺序。而《三国演义》调整出场顺序,似乎是想站在“先主”刘备的立场,强调他识英雄、重英雄的王朝创业者能力,从而替代张飞(他既是酒局的东家、结义的发起者,又是招募义兵、打造兵器的金主),成为桃园三人组的真正核心。而清末民国时期刊刻的俗曲唱本《桃园结义》虽然也是从酒店相遇开始,但内容主要是关羽事迹,并且只唱到关羽死后显灵杀死吕蒙就结束了,显然是站在关羽立场来看“桃园结义”。清代善书《桃园明圣经》也以关羽之眼,看刘、张二人相貌不凡。
连环画对桃园三结义的表现
出自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三国演义》
桃园结义想要表现的是三人永结同心,共同进退。作为一个歃血为盟的仪式,其核心则是三人的誓词:“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结为兄弟。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以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同戮!”其中,“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是誓词的核心,同时也是理解小说故事结构的关键。实际上,《三国志平话》中的立誓就只有这一内容,《花关索传》《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虽然把乌牛、白马等都写进誓言或者祝文,但核心内容也是这一句,并且《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还添加了“一在三在,一亡三亡”的补充条款(杂剧《关云长单刀劈四寇》《张翼德大破杏林庄》《张翼德单战吕布》等都有这一内容,可见是元明之际的通识,后来《鼎峙春秋》也沿袭了这一内容),直截了当地点出了三人的结局。
尽管三人历经讨黄巾、讨董卓、徐州争战、荆州争战、赤壁之战、平西蜀等流徙千里、惊心动魄的“兴复汉室”之旅,中间还闹出过关羽降曹及古城会张飞欲杀不义的小插曲,算是对兄弟情的一次临场检验,但最终在关羽大意失荆州,身首异处之后,张飞、刘备不顾诸葛亮等人阻拦,起兵复仇,双双证义,三人共赴黄泉,信守了誓言。《三国志平话》中刘备听到关羽的死讯,即说“我思桃园结义,弟兄三人共死泉下,有何不可”。关汉卿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说刘备“但合眼早逢着翼德,才做梦可早见云长”,张飞的鬼魂唱“叙故旧,厮问候,想那说来的前咒,桃园中宰白马乌牛”。《三国演义》写刘备垂死,也是仿佛见到关羽、张飞,大惊,关羽说:“臣非阳人,乃阴鬼也。盖谓平生不失信义,上帝敕命为神。哥哥将与兄弟聚会矣。”
到此时,诸多英豪猛将或战死、病故,或垂垂老矣,三位主角也一同退场,全书最精彩的三国创业故事已经全部讲完。毛宗岗评论说:“自桃园至此,可谓一大结局矣。”读《三国演义》到此,可以掩卷了。这可并不只是他独自的感慨而已。按照这种阅读体会腰斩《三国演义》的本子,也是真实存在的。根据《三国演义》改编而成的弹词《三国志玉玺传》,一方面把刘备称帝移动到关羽兵败被杀之前,以消除人们对刘备没有立即起兵复仇的人品质疑(胡适、鲁迅等都觉得小说写刘备近于虚伪);另一方面将三人设定为天上星宿、天将下凡,反复说“二个天星归二位,刘王大限也来临。若不同生愿同死,桃园盟结重千金”,“刘王为怎(证)桃园义,愿死之时必要行。曾誓同生并同死,三人失二我何存”,“三星原会天宫去,不得凡间久住停”,强调三人同死是“天将临凡期刻满”,“三人依旧回天界”,用很长的篇幅渲染三人之死,去照应开头的桃园结义,然后以草草三百字让三国归一统,结束了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