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幼小衔接最应该做的事
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小学
肖威
当您的孩子要去一个崭新的环境开始真正的学习生活时,这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挑战,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可能大家会羡慕家长是当老师的,觉得老师懂得如何教自己的孩子,其实不然,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性格特点都不一样,每一个发展阶段也有着不同的变化,当老师和做家长一样,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总结经验,改善教育方法。所以我就想从在学校当老师和在家做家长的角度,和大家一起谈谈当孩子要上小学了,我们该做哪些准备。
在我做的几次面向幼儿家长的幼小衔接分享中,我被问到最多的几个问题就是:识字+阅读、写字、作息+时间管理,这类跟教学和孩子的生活实际相关的一些具体问题。其实真正难的是,要让孩子了解“上学”是怎么一回事,真正的任务是让孩子“爱上上学”。
对于孩子来说,小学一切的东西都是全新的,上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通过这样的形式,找到学习的方法、跟他人相处的方法、跟自己和世界沟通的方法。
幼小衔接≠提前学习
如果孩子提前学习,上学时已经完全掌握一年级知识,那么等真正到了课堂上,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有可能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甚至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等到了三年级,孩子在一年级入学之前积累的知识已经用完了,而又没养成跟着老师循序渐进地学习的习惯,就会出现基础薄弱、学习吃力的现象。
我想大家会深有体会,毕竟,谁会愿意重复学习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呢?
幼小衔接到底在衔接什么?
最近,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这份指导意见一共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教育建议,包括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知识、学习适应。我在这里给大家提炼了几个重点,可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准备。
1.培养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学会与人相处
孩子终究会长大,终究会融入集体和社会,遵守规则才会让社会生活井然有序地进行。好奇心和探索从来都不是规则的对立面,相反,所有的探索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之上,否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所以在幼小衔接的阶段,可以让孩子多参与集体性的活动,比如让孩子跟小区里的小朋友们一起玩,参加像足球、篮球这样合作型的运动等。
三思后行,体谅他人。比如放学的时候,在班级门口排队,有些同学会停下喝水,后面的人全部都要停下等他,这就是一个不好的习惯。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先排好队,等解散了再喝水。如果孩子不注意这一点,很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最后影响到自己的人际交往。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要告诉孩子,说话做事都要先换位思考,如果别人说话做事让自己不高兴了,也不要太介意,不要耿耿于怀。也许别人不是有意的,也许并不是针对你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乐于助人,学会分享。鼓励孩子当好老师的小助手,为同学服务。如果有条件,可以引导孩子走上社会参加公益活动。很多一年级假日小队活动,就有关爱老人的活动。我们要告诉孩子,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的人也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2.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让孩子爱上阅读
阅读这件事真的是太重要了,不仅仅是学校对孩子们的阅读有要求,大量的阅读也是孩子知识输入以及表达输入的基础。家长们常常会建议老师开书单,其实很多公众号上也有相关的推荐,我个人觉得只要孩子感兴趣并且适合这个年龄段阅读的就是最好的。
亲子阅读交流很重要,跟孩子亲子共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分享的过程,这种过程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既可以提高他的阅读兴趣,也可以让我们发现孩子的内心在想什么。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在教孩子,而是孩子教我们怎样做一个更好的家长,怎样去追寻更好的教育。
3.可以练习一些技能型的运动
健康的身体才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保障,要培养孩子坚持锻炼的习惯,拥有阳光的心态,在运动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以及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阶段,不同年级对体育达标项目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可以提前练习一下跳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项目。常常运动的孩子,协调性和运动性表现都会好很多,即使不会某项具体的运动,学习起来也很快。另外,运动对身高和视力都有帮助。
教育,不单是为了让孩子赢得一次考试或者考上好大学,更是为了培养他坚韧不拔、善于思考和勇于尝试的品质。哪怕他日后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不会是一个浅尝辄止、轻言放弃的人。
点评
鲍宇红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作为家长,如何消除焦虑、配合学校、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不论对幼儿、对家长,都是一次考验。文章中特别提到了幼小衔接绝不是学科知识上的储备,“到位”即可,不需要“越位”去做学校教育的事情。家长可以依照文章中的建议,培养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及生活规则意识,让孩子懂得集体生活及游戏的规则,学会关心他人和参加集体活动,养成阅读习惯和练习一些技能性运动,就能逐渐培养孩子的入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