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入银行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致命的通缩

我们在前面做过一个示意性质的估算。如果唐代的经济活动需要使用1000亿文铜钱,那么就得保证有40万吨铜材用于铸币。但这还只是静态分析,假如唐代的人口进一步增长,商品种类更加丰富,长途、大额交易更加频繁,甚至出现了资本市场,需要进行金融交易,那么货币需求量就会远远超过1000亿文,40万吨铜材也就不够用了。钱荒终究还是会出现。

这样看来,经济活动不断增长,铸币量也必须不断增长。但是,这还不够。因为铸币量的增长若快于经济需求,就会产生通货膨胀(简称通胀);铸币量的增长若慢于经济需求,就会产生通货紧缩(简称通缩)。无论通胀还是通缩,幅度加大之后,市场主体都是很痛苦的,因此经济活动和铸币量这两者的增长速度最好还要保持协调。

立足于18世纪下半叶,亚当·斯密呼吁不再积累金银,这符合当时的实际。但是他没法预料到,随后爆发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活动规模的强劲增长,很快就与美洲金银流入的速度达到平衡,通货膨胀停止了。进入19世纪,美洲金银矿山的产量日益枯竭,另外每年还有大量金银被输送到中国去换取茶叶、瓷器和丝绸。这就相当于游泳池的进水阀在逐渐关闭,而出水阀仍然敞开,那么游泳池的水位当然只能不断下降了。于是欧洲也闹起了钱荒,市场交易面临铸币不足的问题,物价也转入漫长的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体现在消费市场上,就是购买力不足,而体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资本实际回报过高。这两者相结合,就会造成贫富差距。1848年,欧洲爆发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平民革命。同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预言了当时社会制度终将走向灭亡。

不过,上帝还是眷顾欧洲人的。就在这之后的数十年时间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非和澳大利亚相继发现大型金矿,为铸币短缺的欧洲解了一把燃眉之急。同时欧洲人利用自己的炮舰,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强行打开了鸦片贸易的大门,流向中国的金银逐渐停止甚至开始逆转了。

有了运气和炮舰的加持,欧洲人接下来的命运将会如何呢?这里请允许笔者卖个关子,按下不表,先转入本书的正题,讲讲银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