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康复是一次越走越轻松的散步
这本书的译稿完成的时候,北京的春天和沙尘暴如约来临,但这不影响被心理疾病困扰着的患者们冒着风沙将医院的楼道挤满。我的精神科医生朋友们面对饱和的工作量,对于怎么样才能让这些在生命边缘摇摇晃晃的群体重新回到“正轨”,每个人都在发愁。尤其是当越来越多的稚嫩的脸庞出现在这里,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却要开始接受生命沉重的拷问。
与此同时,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也在不断上涨,来访者在会谈中不断地发问“我该如何自处”。然而面对如此大的群体,社会能够提供的专业资源远远不够,加之昂贵的咨询费用,多少人止步于咨询室门口。
在这场与身心疾病的斗争中,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远远不是故事的全部,故事的主角从来都是这些疾病的亲历者。一直以来,他们的声音似乎都是沉默的、被回避着的,即使在亲近的人面前,也只是张张口,最后什么都没有说。
但本书的作者玛蒂尔达·海因多用她的画表达了出来,告诉每一个翻过这本小册子的人,一个从青春期就开始与躁郁(双相障碍)相伴的患者的故事。如同很多从年少时就开始和心理疾病作斗争的人一样,玛蒂尔达几乎尝试了所有能够触及的治疗方案,“久病成良医”。在这本书里,作者分享了那些从生命的挣扎中领悟的时刻,比如“我的长相不是我身上最重要的部分”,比如“重新把自己当作朋友”的那一刻。
玛蒂尔达用她目前人生中的大量时间去理解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以及如何应对出现的状况。在这本书里,除了那些值得为她欢呼雀跃的时刻,还有着大量玛蒂尔达亲身实践过的,也是我们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鼓励来访者去使用的策略和技巧,包括正念、自我怜悯和压力管理。然而,与疾病的相处从来不是只需要这些技巧,疾病带给我们的是对我们和社会、我们和他人、我们和自己之间关系更深刻的思索。玛蒂尔达在书里反思了重视生产力的社会中自我价值的建立,“当我们躺在床上时,也应该像在工作时一样被尊重”,去驳斥社会对我们“你做的够吗?你有别人做得好吗?”的不断发问,如此重新以不同的姿态进入这个社会。在这个过程中,玛蒂尔达学会了爱自己,爱伴侣,爱家人,这些爱的关系的建立,从来没有因为她的心理疾病而被阻碍。
这一切,当然不容易。
玛蒂尔达的康复之旅充满了起起伏伏,生活并不会因为疾病而停滞不前,玛蒂尔达在与双相障碍共处的若干年间,经历了亲人的离世、职业的变换,同样也收获了灵魂的伴侣。双相障碍已经融合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如同幼年磕碰留下的旧伤,在每个阴雨天会隐隐作痛,但玛蒂尔达已经熟知这样的规律,也慢慢学会温柔地让自己在疼痛的时刻得到最好的自我照料。正如她所说,“康复从来不是一场冲向终点线的赛跑,而是一次越走越轻松的散步”。我也想将这句话送给所有看到这本书的朋友,心理疾病的康复从来不是冲刺,而是需要给遭受困扰的人们足够的空间、时间和支持,让他们学会与疾病相处,从负重前行变成一场越来越自如的人生旅行。
感谢在翻译过程中为我提供建议和校对支持的邓钰滢和冯新照,那些字斟句酌的日夜,同样是我们一遍遍的自我疗愈。感谢编辑刘晟男,她的持续支持和付出使本书能够如此温暖地呈现。
希望这本小册子能够变成每个人的案头书,在那些午夜的至暗时刻,能散发出萤火虫的光,让内心不再恐慌。
符仲芳
北京大学临床与健康心理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导、参与了多个数字化心理干预随机对照研究,
包括针对抑郁症的行为激活网络干预等,
同时致力于临床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科普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