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本书的创新之处
本书的创新之处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传统问题中构建新的计量经济方法;第二层次,在传统方法中研究新问题;第三层次,在传统问题与传统方法之外研究新领域。
第一层次中的方法创新。
首先,本书对脉冲响应函数加以扩展,构建了波动因素时点分解方法。在研究油价冲击对经济影响的传统问题中,以往的研究方法大多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进行观测。波动因素时点分解方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弥补了以往脉冲响应函数在整个样本区间只能得出一个概括性结论的欠缺,实现了所观察样本区间内每一样本点(时点)均可以测算、观察,较以往方法更为具体、细致。通过波动因素时点分解方法,可以观察和测度一个变量在某一具体时间点上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可以解释现实中的许多具体问题。例如,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以前,国际原油价格暴涨。2008年7月11日,持续紧张的中东局势使得国际市场担心全球原油供应不足,纽约商品交易市场盘中原油价格创出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但是很多海外学者却将油价暴涨归因于北京举办奥运会消耗掉很多原油。可见,如果没有波动因素时点分解方法针对每个月份的具体分析,很难说清楚2008年7月油价上涨的真正原因。
其次,本书采用新方法将脉冲响应函数所测算的总体影响剥离为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两部分。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中,脉冲响应函数可以测算第一个变量的变化对模型中其他变量的影响。但是,随着第二个变量、第三个变量对第一个变量变化的反应,这种反应会累加到对最后一个变量的影响之中,使得第一个变量对最后一个变量的影响实际上夹杂了中间各变量的间接影响。为了考察第一个变量对其余变量的直接影响,本书针对一种经济关系构建了两个计量模型,一个计量模型计算总影响,另一个计量模型单独计算直接影响,二者相减即间接影响,实现了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的分离。例如,在一个油价、M2(广义货币)与经济增长的三变量结构自回归模型中,此时计算油价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函数也包括了M2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为油价的升高可以引起M2的变化,继而通过M2的变化来影响经济增长。剔除M2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才是油价波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测算间接影响的主要目的在于考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变量对油价波动的反映,或者可以理解为货币政策的应对。
第二层次中的问题意识创新。
首先,在研究视角上,本书摒弃了以往直接考察油价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方式,而是向前深入至油价波动的不同起因,发现多样性的油价波动起因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同的经济影响。克服了以往不区分油价波动起因直接测算油价冲击大小的经济效应的简单分析,本书实现了对油价同样涨幅下不同经济效应的科学解释。如果油价上涨是由全球经济景气下的实际消费需求增加所导致,则此种情形下的油价上涨不会阻断中国经济增长进程,中国经济依然会呈现出较快的经济增长率。但是,如果油价下跌是由全球经济萎靡带来的需求减少所导致,那么此时的油价下跌也不会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油价的涨跌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经济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即油价本身不会改变一国经济周期进程,只会改变经济运行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在研究视角上,本书摒弃了以往直接考察油价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方式,而是向后深入至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即不同的经济增长结构应具有不同的抵御油价冲击的能力。本书以日本为例,虽然日本是一个高度依赖原油进口的国家,但是测算后发现在1985年后的国际油价上升中,日本的经济增长并未受到严重影响,其甚至可以从油价上升中获益,依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速。本书采用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的递进分析发现,油价的经济效应与一国的经济增长结构密切相关。油价上涨未给日本的消费部门带来显著效应,但给投资、出口部门带来了正效应。一直追溯到日本产品层面,发现日本产汽车具有质量轻、油耗低的特点,同样具有抵御油价上涨的特质。
第三层次中的研究领域创新。
本书跳出油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以油价波动为检验试纸,考察了一国在应对油价波动冲击时货币政策的倾向选择问题。由于经济学中存在保持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货膨胀两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的客观规律,货币政策要么倾向于宽松性以促进经济增长,要么倾向于紧缩性以抑制通货膨胀。本书在成功实现脉冲响应函数总体影响中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的分离之后,考察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倾向性问题。
[1]数据引自《2020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
[2]摘自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