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里纪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6.地标的扩展

以民族出版社为原点,和平里的三大民族文化平台在1952—1957年间形成。民族出版社(1953)、民族画报社(1955)、民族团结杂志社(1957)。这是“老三家”,还要加一个:1988年由民族画报社牵头主办了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的国字头摄影专业出版社。该社2019年更名为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所以在这个大楼里有着四家独立的文化单位。还有个特殊情况是,民族出版社内设音像出版社,2001年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对外可以“民族音像出版社”名称开展业务,经批准可以单独安排音像制品版号。由此,这栋大楼内有文字期刊、图片期刊、文字出版、图片出版、音像出版等多项业务,是一个很具规模的民族文化中心。

当时的《民族画报》还隶属于民族出版社,是其一个编辑部,但是它的新闻属性与出版业务差异很大,为工作方便,对外称民族画报社,与《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并称为中国三大画报。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文化平台,也是独特而高级的媒体。虽然创刊是1955年,但是作为《人民画报》的民族副册,1950年随《人民画报》创刊就存在了。副册的意思是开本小于正刊,黑白印刷、装订在正刊里赠阅。由于正刊的正文也被翻译成民族文字,所以实际上民委参事室一直在做这项工作。民族出版社筹备、成立的1952—1953年,《民族画报》也在筹备中。所以《民族画报》的历史几乎与民族出版社同步。根据业务性质和发展需要,1985年两个刊物从民族出版社的两个编辑部独立出来升格为司局级社,与民族出版社平级。

1996年,在原址新盖的办公楼落成,绿瓦白墙,与民族文化宫的建筑风格相同。

1957年《民族团结》创刊号。

民族团结杂志社庆祝“七一”和香港回归。1997年

和平里地区除了国家民委的这四个文化单位之外,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工作重点之一也在这里。位于地坛公园南门、雍和宫桥北,临近北护城河的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1995年成立,现名是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由数家单位合并而成。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集多功能于一身,为来京的各民族群众服务正是北京市民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平里街道获得过北京市“首都文明社区”等多项荣誉。2021年被国家民委评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市少数民族户籍人口为104.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4.8%。排名前5位的是满族47万、回族27.4万、蒙古族12.3万、朝鲜族3.3万、土家族3万。北京市属123个民族村中有满族村74个、回族村45个、回满族村1个、苗回满族村1个、壮满瑶族村1个、回满朝鲜族村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