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紧邻北二环的地坛公园,是古老北京的地标之一,承载着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承载着史铁生的故事,更承载着和平里人的欢笑。对于居住在和平里片区的居民来说,位于和平里西街十字路口的和平鸽雕塑则是专属和平里的醒目地标,这是曾经在和平里居住八年的作家肖复兴心心念念的地方。这个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城市雕塑,寓示着和平里地区命名的由来,也陪伴着这里的人们度过了太多太多美好的时光。
在北京,和平里是一个神奇的所在。它是北京人公认的老资格,多数老北京都在这里居住过、奋斗过。以至于说起和平里,很多人都能谈上一段。有人说,第五俱乐部有他们无数不眠的夜晚;也有人说,位于地坛公园边的金鼎轩总店才是中年男人最后的庇护所;有人说,当年这里的战犯楼,居住过杜聿明、王耀武、范汉杰等原国民党高官,就连末代皇帝溥仪都经常来这里探访友人;也有人在这里聆听过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演奏的《梁祝》的经典旋律。当然,这里的名人逸事多得说不清,《南泥湾》的作曲家马克在和平里完成了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殷承宗演奏着钢琴伴唱曲《红灯记》;李德伦指挥过交响乐《红色娘子军》。李谷一和胡松华两位歌唱家高亢嘹亮的嗓音,在和平里社区犹似天籁;相声大师丁广泉口吐莲花一般的贯口表演,逗笑了和平里乃至全北京、全国的人民。
和平里地区和新中国的发展近乎同步,上世纪50年代,亚太和平会议召开,正开始大规模建设的和平里地区得以命名。随之,国家机关部委开始在这里云集,中央乐团、煤矿文工团、东方歌舞团、民族出版社等文化单位也都入驻和平里。这些单位的职工和家属也就成了和平里第一批的住户。因为聚集了民族出版社、民族画报社、民族团结杂志社、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和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等重要民族单位,这里形成了以交通社区、东河沿社区、七区社区等社区为主的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居住着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哈萨克族等数十个少数民族。2021年11月东城区和平里街道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巴义尔是我亦师亦友的好兄长。他在和平里出生、成长,也在这里工作,是资深的画报专家、摄影家,著述颇丰。他1979年进入民族画报社,30年后,我来到了和民族画报社同在国家民委新闻出版大楼的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工作,至此,我们成了一个系统的半个同事,更近水楼台地责编了他的多部著作。2023年春节前夕,当他把《和平里纪事》书稿交给我,嘱我责编并写序时,我心里不免惴惴。说来汗颜,尽管我在和平里这一块前后工作了近16年,但对和平里,我印象深刻的也就是单位附近的几家餐厅和离单位不远的第五俱乐部而已。只知道“五俱”是和平里几代人的共同记忆。老一辈儿的和平里居民在这儿听过相声、看过演出;70后、80后们则都来这儿K过歌,声嘶力竭地吼过一宿又一宿。除此,对和平里,我了解的真是少之又少。毕竟对不习惯东奔西跑的我来说,和平里这一带太大了,从一区到十四区,和平里、和平街,我到现在也傻傻地分不清。所以,只能写下我编辑完书稿的感受,勉强作为对兄长厚意的感馈吧。
作为土生土长的和平里人,巴义尔对和平里可谓是如数家珍。无论是生活设施还是住行,以及这里的每一家单位、每一片楼宇的落成以及重建、改建,在《和平里纪事》里都有详尽的描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得益于他新闻人的敏锐视角和他摄影家的身份,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跨度40余年的和平里地区发展演变,在他的镜头下一一展现,仿佛纸上纪录片,伴着质朴的文字,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情扑面而来,颇有时光倒流之感,令人读来感慨不已,回味悠长。
由巴义尔对和平里最早的影像记录开始回溯,作者巧妙地通过姐姐、哥哥以及自己的回忆,以细腻、理性、客观的视角还原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平里人们的生活以及姐弟们的快乐时光,也还原了他的父辈一代知识分子生活清贫却精神富足的风貌。同时,他也借助史料和回忆,回顾了民族出版社初创年代的非凡之路,以及各民族精英在和平里大家庭中的生活场景,既情真意切又烟火气十足,也是一代人无不念念不忘的过往,更是国人对那样一个时代的集体共鸣。
巴义尔是蒙古族,是在和平里生活的多个少数民族同胞中的一员。他生在和平里,根在广袤的草原。作为长期致力少数民族文明视觉化传达并卓有建树的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和寻根天性使他的视野更为广阔。于是,在他的笔下,以和平里为基点,以天安门为中心,延伸出围绕民族出版社形成的国子监—雍和宫—和平里的“东北文化空间”;围绕西单石虎胡同中央民族学院附中形成的附中—民族文化宫—广电大楼的“西南文化空间”;围绕中央民族大学形成的白石桥—魏公村—倒座庙的“西北文化空间”。三个民族文化空间贯穿北京城核心区,也以其各自的浓郁民族风情让读者的视野随之跃动。
以三个民族文化空间为轴,《和平里纪事》一书把读者引入深远的历史时空。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北京以其独特的地理、历史位置,注定成为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成就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首善之区。于是,胡同、庙会,白塔寺、国子监、地坛,等等,开始次第进入读者视野,使本书更增添了厚度、深度和文化底蕴。
如今的和平里,已远离了大规模建设时的喧嚣,和北京的其他社区一样,这里平静得近乎普通。然而,当你有时间在当年的筒子楼居民区里走一走、转一转,或许也会激起你了解它、亲近它的愿望。当年命名时的美好祈盼,如今的民族团结示范地,和平里,这片充满浓厚人文风情的沃土,见证了无数人的征程,见证了无数家庭的奋斗,也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感谢巴义尔,这本书的文图让我们得以站在新的起点,回首往昔,踔厉奋发。
谨以为序,祝贺民族出版社成立70周年,祝福和平里的美好明天,致敬热爱这片土地的人们。
张宇
202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