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集》汉译七言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六 睿智诗篇国韵吟

李修平

比较闲暇的时候,我最大的享受是吟诵几句经典的诗歌名句,往往,泰戈尔就这样进入我的齿唇。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鸟已飞过。这样的时候,我的心是散乱的,情绪低沉。文学的力量很神奇,一句诗就能让你找到自信,重新振奋,坚定人生的信念。

是什么时候爱上泰戈尔的呢?似乎就是从这首诗开始的吧。那个时候我正在读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

1924年的春天,对于中国新诗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泰戈尔的访华促使了新月派的兴起。访华期间,林徽因和徐志摩是泰戈尔的翻译,两人都是当时新月派的重要代表。泰戈尔的作品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量进入中国读者的视线。泰戈尔的访华,中国掀起了空前的“泰戈尔热”,当时有影响的刊物都刊登了他的作品,而且,泰戈尔的重要著作几乎都有了中译本或节译本。陈独秀、刘半农、郑振铎等人以及《小说月报》和《少年中国》杂志翻译发表了大量泰戈尔的诗和介绍文章。

因为欢喜,也有崇敬,我对民国时期的文坛总是情有独钟,心存好奇。我收藏的泰戈尔的作品也多是那个时候的译本。

在林徽因的作品里收有一张特别清晰的老照片,是泰戈尔在访问北京时与林徽因、徐志摩的合影。泰戈尔站在两人的中间,头戴棉帽,脚穿布鞋,身穿长袍,那浓密略显灰白的长胡子与高大魁梧的身材给人一种特别慈祥睿智的感觉。

凝视尘封久远的历史照片,我曾陷入沉思,曾心潮澎湃,想象当时的情形,冥冥中感到林徽因与徐志摩是特别幸运的人。泰戈尔的形象也就因为这张照片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泰戈尔一生创作丰硕,他的诗集我基本上都读了。

泰戈尔的诗歌采用孟加拉文写成,原诗具有节奏、韵律和排列等形式要素,翻译成英文后原诗的艺术、形式应该有所异变,中国的翻译都是根据英译本,受翻译自身的局限也就会使泰诗原有的感情、韵味、形式再次发生变化。所以说我们读到的泰诗应该不是原创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这位伟大诗人精湛艺术和睿智思想光芒的闪耀,只要你接触,就必然能够得到哺育滋养,深受感染。

感谢一代代辛勤的翻译家,通过他们对原著的忠实与再创作,让广大中国读者的感情能够直逼这位印度文化巨人的心灵。还要感谢两位前辈郑振铎和冰心先生。是郑振铎的翻译让我走进了泰戈尔的艺术世界和精神领域,是冰心的创作实践让我非常崇尚清新短小隽永的散文诗。

阅读泰戈尔,我已习惯于那种毫无雕琢、灵动自如,每一段都充满诗情画意又闪耀思想光芒的风格。当我收到一部《〈飞鸟集〉汉译七言诗》译著的时候,首先是惊愕,继而是新奇,随着对这部译著的深入研读,即萌发理解和钦佩。其实翻译世界名著有多种方法,我们阅读世界名著也有许多的途径,译者和读者都需要尝试和创新,只是这种尝试是需要勇气和才华的。《〈飞鸟集〉汉译七言诗》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原来自由的泰诗还可以以格律的方式译读。

《〈飞鸟集〉汉译七言诗》一书的译者张湘平,美国纽约库克大学毕业,是一位90后的经济学和工程管理学的双学士。在科学技术研究上已有多项发明专利。他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著,从初中就开始学习创作新诗,在大学开始旧体诗词、散文诗、散文的写作,参加工作后还写小说,特别是对汉唐诗歌和泰戈尔自由诗有一种执着的偏爱和很深的研究,已有新诗集《意象世界》和旧体诗集《丝路雅韵》出版。他是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职业却是中铁十八局集团国际公司迪拜分公司卡塔尔项目部职员。他出生在一个文学氛围很浓的高知家庭,父亲张馨和母亲李贵耘都是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不仅合著有长篇小说,而且各自都有著作问世。

我这样不厌其烦地介绍译者并不是索隐猎奇,而是要给自己建立一种阅读自信。有自信才会有阅读的快感。这一点我达到了。译者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果断的探索精神和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的执着,激励他去做这么一件也许并不为人看好而对他却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美好的愿望像翅膀,在他的面前划出了一条宽阔的航道,而他要走的却是一条芳草萋萋烟雨空蒙的汉唐古道。

《飞鸟集》以其简练柔和的语言,轻轻道出一个个哲理,淡淡地表现出泰戈尔对人生不同时刻的深切感受,真切地记录了诗人的心路历程,仿佛一只旅途之鸟留下的一个个足印,虽然鸟的足迹是散乱的,但还是有迹可循。在一两行的诗句中,往往捕捉一个自然景物,叙说一个素理,犹如空中的闪电,海波的泛光,夕阳的余晖,黎明的暗影,给人一种鲜明的印象,蕴藏一种深奥的哲理。把英语文学,或者说孟加拉语文学,变成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汉唐诗歌文学,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既是在挑战前人,也是在挑战传统,更是在挑战自己。面对一颗博大的心,他必须精准进入,面对精深博大的人生哲理之光,他必须悉心捕捉、精细把握,他必须把诗人的所思所想,化为自己的血液,重新构架,像春蚕那样吐出古典中国化的译者个性化的新丝。

一切成功在尝试。在这部译著中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尝试。译著中汉译七言诗自然是主体,难能可贵的是还有译者母亲李贵耘女士的笺注,包括英译对照,而且每首七言诗都附有郑振铎先生的译诗,还有对译者在七言诗创作中用典的注解,个别诗还附有其他翻译家的经典译作。一书在手,我们就是在多级的文化层面上跳跃,同时在享受西餐与中餐的味道。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时常跳进我的脑海,就像我们念念不忘唐诗宋词中的名句一样。阅读泰戈尔的作品,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振奋人心和进取奋斗的精神鼓舞。张湘平把握了泰诗的格调,读他的译诗也让我感觉到这种精神的愉悦。

泰戈尔是印度最伟大的作家,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人。中印文化有很多相同的东西,许多文化已经相互渗透,比如佛教文化。泰戈尔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闪耀出更璀璨的光芒,也会被一代代中国读者所喜爱。

我想,张湘平的努力还有一种意义,就是让外国文化的翻译走向中国传统,复兴国学。自然这不是译者的终极目标,译者希望在泰诗的普及、推广做出自己的贡献,让具有不同阅读爱好和习惯的读者去接近、欣赏、热爱这位伟大的邻邦诗圣。同时中国文化的繁荣复兴,也需要学习和借鉴。

因而,他的这种尝试、创新是能够被接受的,也是应该得到鼓励和肯定的。自然,面对一座丰碑,又是中国最成熟的文学样式,张湘平的翻译创作还有一些值得商榷探讨的地方,这需要译者在今后的道路上去发现、吸收和改进了。阅读的过程,我始终沉浸在古典的韵律中,脑海里时时浮现出中国古代的哲人形象。温文尔雅,仙风道骨,是他——张湘平,让一位慈祥睿智的外国诗哲以中国唯美唯古的方式对我吟唱,我心里感到尤其的温暖。

泰戈尔说,你的世纪一个接一个,为的是完成一朵小小的野花。在第31首中他还说:“风扶柳树长窗前,绿意相陪爱意绵;挥笔诗行成绝句,枝吟叶语诵全篇。”还是去读这部别开生面的译著吧,相信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和享受。

2019年11月20日于湖北荆山


[1]序言原题为《他让一位慈祥睿智的外国智者以中国唯美唯古的方式对我吟唱》。

[2]李修平,20世纪50年代末出生于湖北保康县。先后担任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县委办常务副主任、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人大常委等职。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襄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保康县作家协会主席。先后在《长江文艺》《芳草》《花溪》《飞天》《家庭》《作家报》《湖北日报》《经济日报》等数十余家报刊发表大量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出版有散文集《雨夜梦想》《浮生独白》《牵手》《人生路上》,小说集《饮食男女》《猎人的后代》,长篇小说《卞和传奇》。主编有报告文学集《神农后代》,散文集《带您游保康》,画传《保康奇石与根艺》,荆山旅游文化丛书《影韵保康》《随笔保康》《民俗保康》《故事保康》《品味保康》等1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