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II节 先秦-秦汉国家形态的历史变迁
无独有偶,在东西方并未发生任何直接交往和联系的情况下,中国文明在大体相同的时间里,在国家形态方面也经历了从分散到统一、从分离主义到帝国形态的转变。从现今通行的中国编年史来看,中国的第一个王朝是夏朝,距今大约有4100年之久,在夏朝之后又经历了商朝和周朝。这三个王朝起源于西部仰韶文化和东部龙山文化,被统称为先秦文明,已经得到了考古学和古文献学的充分确定。
夏商周虽然都是古代的文明国家,但是它们却完全不同于秦汉以降的国家形态,它们所统治的地区和人口相当有限,在王权统辖的范围之外,还有着许多由王室分封而自成一统的诸侯领地,以及一些各自为政的部落集团,这些封建领地的诸侯虽然承认夏商周的宗主国地位,并向天子称臣纳贡,但是他们在政治上却保持着各自的独立地位。就此而言,夏商周的天子不过是一个松散的军事联盟的盟主,而不同于秦汉以后一统天下的专制君王。这种情况就如同荷马史诗中所表现的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一样,他虽然可以号令希腊各国国王在他的麾下参加特洛伊战争,却不能临制其人民,管辖其国土。希波战争以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的情况也是如此,雅典充其量只是同盟盟主,而不是各盟邦的实际统治者。
例如在商周更迭之际,商朝周边的一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纷纷在武王伐纣之后,改变了效忠的对象,开始向周朝称臣纳贡。周王室取代商王室之后,又重新分封了一些同姓或异姓的诸侯,但是这些诸侯国仍然保持着相当大的自治权利。因此,所谓商周之变不过是以有周为盟主的新政治-军事同盟取代了以殷商为盟主的旧政治-军事同盟而已。
到了春秋时期,这种政治-军事同盟关系逐渐松散,诸侯蜂起,问鼎中原,于是在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几十上百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其中具有影响力的有十多个,如齐国、晋国、鲁国、宋国、郑国、楚国、燕国、秦国、吴国、越国等。这些国家虽然在名义上承认周天子的盟主地位,但是在政治上却开始摆脱周王室的节制,夏商周三代传承的军事同盟制实际上已经瓦解了,所以孔子才会感叹“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经过几百年的诸侯争锋,最后秦王嬴政扫灭六国,统一天下,在华夏大地上建立了第一个封建专制国家,嬴政也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36个郡,郡下辖县,确立了中央政府垂直管理的郡县制;并通过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改革措施实现了华夏文化的统一。秦朝的郡县与夏商周的诸侯国不同,郡县是直接受朝廷节制的,郡县中的土地和人民都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郡守、县令等)进行管理,下级对上级负责,地方对中央负责。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政治体制,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从这种意义上说,秦朝不仅统一了天下,而且还用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取代了诸侯分治的天子制,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建立了第一个华夏大帝国。
秦始皇死后,二世胡亥继位。由于秦朝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天下群雄纷纷响应,推翻暴秦,最后经楚汉相争,刘邦完成了天下统一,建立了汉朝。汉朝在政治方面仍然继承了秦朝体制,实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当年的楚汉相争实际上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政治治理模式,西楚霸王项羽想要恢复春秋旧制,自己成为新的周天子,对麾下群臣进行分封;而刘邦则要继续推进秦朝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所以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随即就开始清剿各地分封的诸侯,并且与重臣盟誓约定了“非刘姓者不得封王”的新规;到了汉武帝时,又开始对同姓诸侯进行整肃,形成了“封土而不临民”的行政规范,从而最终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
由此可见,在亚欧大陆东部,从夏商周时期分封天下的天子制或封建制,经由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战、逐鹿中原,到秦汉实现一统天下、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古代中国文明也同样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到统一、从分离主义到帝国形态的转变过程。
罗马人是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完成意大利统一之后走向地中海(以公元前264年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为标志),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帝国扩张,罗马迅猛成长为地中海世界的超级帝国。而中国的秦始皇也是在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古老文明在大体相同的时间里都经历了从分离主义到帝国形态的历史变迁,建立了一统天下的大帝国。
秦虽二世而亡,但是继之而兴的汉朝却继承发扬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将国家版图进一步拓展。中国史学界素有所谓的“周秦之争”,意思是中国曾经实行过两种迥异的政治制度,一种是周朝确立的分封制,另一种则是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虽然这两种政治制度在中国后世历史中也曾有过互相渗透的情况,但是周制在秦汉以降基本上处于下风,而主流则是秦汉确立的中央集权制。两千多年来,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就是地方服从中央,所有的政府机构和行政官员都要听从上级的指令,一切权力最终都归于皇帝和朝廷。这种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就是在秦汉时期奠定的,并且一脉相承地发展下来。
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版图主要局限于中原地区,以黄河流域中下游为政治文化中心,诸侯领地则广泛地分布于巴蜀以下的长江流域和华东、江南等地。所谓“华夏”,即文明开化、地处中央之意,而四边蒙沌未开的族群则被称为“夷”“蛮”“戎”“狄”,在中文里面均为贬义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其统辖的疆域即为此前七国版图之和,再加上五岭以南的南越之地。到了汉代,中国的西部疆界迅猛拓展,汉武帝派出大将军卫青、霍去病深入漠北破击匈奴,开辟河西走廊,据两关(阳关、玉门关),列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设置西域都护府,极大地扩展了中国的疆域版图。
分封天下的春秋诸国
一统天下的西汉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