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文化治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2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

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结构体系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逐渐由高度集中、高度同质化向资源、地位、机会和利益相对分散、相对独立的结构体系转变,即社会结构日益分化[2]。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更是提出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标。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将使社会治理从政府的一元主导向不同行动者共同参与的多元互动转变,并在自下的“自主”和自上的“调控”中实现多元协同。而自下的“自主”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基础,需要公民素质得到整体提升,个体的素养影响着整个治理结构的形成与功效。

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机构,面向公众推广各种具体的文化实践活动,为公众的终身学习提供支撑,是实现公民培育的重要空间,可以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基于一定的利益和需求,在特定的社会区域内,通过协商和合作方式组成的联合体[3],公共图书馆同时也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一种场域。公共图书馆在建设与运营管理中对社会力量的引入,使得其成为一种共建、共治、共享的空间,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营造了社会共治的氛围。

治理意味着协同与合作,国家治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扩大社会参与范围的过程,各种主体围绕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协商与互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促进全社会的参与、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以读者为中心”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理念,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也贯彻着对社会生活的治理化逻辑[4]。公共图书馆不仅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培育和优化机构,也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关于公共图书馆是如何实现这种逻辑的,仍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