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初尝医学殿堂的书香墨味
跨进大学校门,终生的职业生涯基本上定了局。
我是跨进医科大学的新生,那么以后的路就是救死护伤的大道。
我在医学领域里是一个门外汉,一窍不通,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面临着一系列的新的挑战。
站在长长的新生报到队伍里,我注意着那些从四方八方来的新生,他们在兴奋地说说笑笑,听得岀来,他们当中有的是来自乡村赤脚医生,有的是来自基层医院,他们学医是有基础的,我羡慕他们,同时自己在心里产生具大的压力,我在问自己,以后学习能赶上他们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既来之则安之。是刀山也要上,是火海也要闯。我横下心来,开始了蚂蚁啃骨头的学生生活。
我捧着书本,咬文嚼字,一词一句,孜孜以求。
我读的教材,那时还没有铅字版,全是油印版。因为是人工用手在蜡板上刻成的,里面有漏字,错字,别字,还有些模糊不清晰的字,常常需要找老师和同学校对摘抄。啃下一本书,需要大量的时间。我读大一第一学期时,有十几门课程,几乎从清晨到深夜都全部淹没在课程里或课堂里。
课堂是阶梯教室,可同时坐两百多个学生听课,课桌课椅是连体而成,坐在中间的学生,出入不方便。学生上课,任意坐,没排座位,没有固定座位。每天上课占座位,是第一要务。我清早,在学生食堂吃完早餐,校广播站还在播放广播时,我就抱着油印教材,向着阶梯教室快步行走,登上阶梯教室的螺旋梯子,进入教室,抢先占位,占着前排座位,占着靠行廊边缘的位置,坐那等侯课堂开始。
教授讲课,口若悬河,医学基础知识娓娓道来,结合临床实际,生动活泼,容易明白,黑板板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学生听课鸦雀无声。我在课桌铺开笔记本,握住钢笔,时而听之点头领会,时而记录以备不时之需。不管是有医学基础的同学,还是没有医学基础的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汲取教授的播散的智慧的精华。
课后,学校图书馆里,座无虚席,挤满了老师和学生,我大多时侯去时,没占上位置,我借着书,找一个角落,坐在自己带去的自制的小板凳上,旁若无人地看着和领悟书里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字,那书是铅字的,比油印的课本清楚多了,看着不伤眼,我对那书爱不释手。一位讲师,我的老乡,看到我坐在图书馆的角落,走过来对我说,就是要这样刻苦,方可成就自我。他还说,勤能补拙,一分辛劳一分才,只要坚持就会成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的这位老乡,每次见到我在刻苦读书时,都会是这样鼓励我,鞭策我。我也始终把他的话铭记于心,负重前行。
中午时分,图书馆没开门,其他同学在午休,我会捧着书本去学校的围墙外的那座茶山上,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坐下来,默默地自我学习。那山不高,上面尽是茶叶树。山附近有一个小型茶叶加工厂,也是同学们经常散步的地方,晚歺后,经常有同学们在那约会,拍照,朗诵诗歌。一般,中午没人,我抓住这个清静的空档,我会在那为书香墨味加倍努力。有一天中午,我挟着一本书去山上,看到一男一女两个同班同学正坐在我经常坐的那个地方,嘻嘻哈哈,有说有笑,我知道他们是在谈恋爱,我怕别人笑我是电灯炮,我掉头就跑,没想到两位同学发现了我,他们同声大大方方地叫住了我,并叫我过去,他们知道我肯钻研一些疑难复杂的知识,便主动向我提出一些问题,我也没介意地回答了他们,那天中午,我们在一起探讨了很多书本上的难点疑点,似乎他们在学习中巩固了爱情,我则在他们的学习中点了灯炮。
晚饭后,图书馆是闭馆时间,去不了图书馆读书,若去学校旁茶山读书,那里游客太多,太吵,静不下心。我选择了去校门口那越过公路的一片菜地,那是读医书背方歌的静候之地。
菜地是郊农的主要经济来源地,那里栽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瓜果,傍晚还有许多菜农在那洒水施肥,流淌着汗水,菜地散发着浓郁的臭味。
在菜地的中央有一条水渠,里面有很多污水,专供浇菜用的。
我在水渠合适的光滑的石头上垫上一张废纸,坐下来,读着我那熟悉的油墨味的课本。坐累了,眼睛看花了,我会站起来,在水渠上由东向西,再又由西向东,来来回回,背诵着书本里面的经典医经名句。郊农见到我那读书的模样,特感兴趣,有时,还会凑个来,与我拉着家常话题,说非常羡慕我们,能读上大学。
闻着那书香墨味的医学书籍,感觉到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宝库,也是人类情感、道德和智慧的体现。医学书籍承载着医者仁心,展现着大爱和无疆的胸怀。它涵盖了从技术实践到人文思考的广泛领域,展现了医学的深度和广度。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生物学上的贡献,更在于它对人类健康观念的深远影响。医学书籍不仅仅是关于疾病和治疗的知识集合,它们还承载着对生命的尊重、对医学伦理的探讨,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深刻理解。每本医学书籍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贡献,无论是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启发思考,还是通过展现医学的人文面貌,它们都在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我好医学书籍,我喜欢那油香墨味。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初涉医学殿堂,属于初生毛犊,但我不惧猛虎。我对手刻油印的医学书籍爱不释手,潜心苦读,考试时,我没有输给那些有医学基础知识的同学,我始终保持着与他们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