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有声双语经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作品导读

《花木兰》是个古老的故事,并且流传至今。早些年它还被迪士尼改编成动画电影,风靡全球。这个故事过于家喻户晓,所以一定会有同学说:“我连《木兰诗》都会背了,电影也看过了,为什么还要读这个故事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因为确实还是有读的必要。

与北朝民歌《木兰诗》的粗犷豪放、迪士尼电影《花木兰》的奇幻浪漫不同,故事《花木兰》中传递的社会观念,有需要我们仔细品读的地方。

总的来说,花木兰的故事看似寻常,实则不寻常。

替父从军的念头就不寻常。

我们太熟悉这个故事,太“先入为主”,以至于忽略了女性“从军”这件事的艰难程度。不妨让我们自问:现代社会中,女士兵与男士兵相比,哪个群体的人数多?女军官呢?女将军呢?不谈军事,有些职业领域,女性也甚少涉足:无论是厨师、司机这种大众观念中重体力、重技能的工作,还是某些行业的顶尖领导者。再深入想一想,当一个女孩想要尝试进入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行业(比如野外勘探)时,她遇到的质疑与阻碍往往会很多。现代女性的困境尚且如此,古代女性呢?因此,自木兰 “替父从军”的念头产生的那一刻起,她就突破了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束缚。这是极不寻常的勇敢。

看到这里,一定会有男同学说:“好吧,这个故事对女孩很有用,但是和我没关系。”且慢,请你再往下看两段。

如果你仔细看这个故事,就会发现木兰有两个“不寻常”的伙伴。其中一个,在体格上比其他男性弱小一些,于是受到欺侮;另一个,身材比常人高大魁梧,于是总想用武力解决问题。一开始,高大魁梧的那个看不起木兰,后来却被她的英勇与智谋折服,在关键时刻,帮助了木兰。

这两个人的形象放在一起,很能说明问题。比如,在一些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领域中,并不是只有女性受歧视,男性一样会受到歧视。这种歧视,直观上会有体格歧视;潜在的,还会有金钱、权力等方面的歧视。又比如,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一个可以包容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发展机会的社会环境,恰恰需要所有人,尤其是强者的支持才能实现。

看到这儿,男同学也不能说这个故事和自己没关系了吧。

除了人物观念、形象的不寻常,“木兰从军”这个故事自身的隐喻也很不寻常。古来女扮男装的故事不少,求学有之、做官有之,甚至女驸马也是有的。为什么“从军”这个版本流传得更广呢?战争是惨烈的,总有人希望避开战争。假如木兰不替父从军,而是选择嫁人,她能避开战争吗?她确实可以不上战场,但她也许要承受老父战死沙场的命运;又或者战火烧到她的家园,她还是不得不拿起武器反抗。换言之,“战争”只是一个隐喻,我们完全可以将它理解成人生的种种困苦艰难。因为在现代社会,战争不常见,而困难却不少。一个人若总是想用省力的方式逃避困难(比如“嫁人”),只怕会陷入更大的人生苦痛。故事写木兰英勇从军,实际上是在歌颂人类直面生活苦痛的勇毅。而这种鼓励了所有人的勇毅,正是这个故事的极不寻常之处。

在故事结尾,木兰荣归故里,这是创作者的美好愿景。在现实世界里,希望看过这个故事的女孩、男孩,都要更加努力。

花木兰的故事,源于北朝民歌《木兰诗》。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为使故事更加生动,书中情节多有演绎,史书中并无确证。

(申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