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初见学生
这两天不知道什么原因,晚上总是失眠,早上总是四点钟就醒了,中午也无法安心午睡。
或许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我需要慢慢适应,也或许不确定因素让我恐慌,因为我的屋里这两天总是有只肉色的壁虎趴在墙上,也或许这儿的蚊虫横飞,也或许我对自己能否胜任教学的不自信。
虽然我已代课多年,但是每个地方政策不一样,学生水平不一样。但我想孩子们通过改变学生方式,我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提升他们的素质。
说来也窘迫万分,我这两天来的时候忘记了买菜,索性用白米饭配黄豆酱,我也不好意思和其他同事说这个窘况。好在昨晚上我用某多多买菜已简单买了些,今天下午放学才送到学校附近的配送点。
我简单的洗漱完毕,便来到办公室,校长和一些熟悉的老师坐在办公室。好在我昨天简单的弄了些课件,熟悉了一下课文,今天就得临场上阵,于是我在我的座位上满怀信心地准备着。
我拿出从SC带来充好电的小蜜蜂,准备好课本、教案、课件,因为六年级即将要考试,我得带他们复习语文一二单元。
上课铃声一响,我便带好教学用品,走进了六年级教室。我戴好小蜜蜂,便静静地等待着,我响亮地喊着:“上课”,同学们温文尔雅地回应着。
我热情地说着:“同学们请坐!”我知道新老师必定要介绍,于是我义正言辞地说着:“同学们好,我是新来的仓老师,来自SC,本学期由我教你们六年级语文,欢迎大家到SC游玩!”
多年的代课经验,我沉稳如山,或许他们这儿很少有外省的教师,所以他们给我的首因印象是稚嫩、童真而又充满好奇心。
都说“乡村小学是流动的教师”,村小经常出现人员流动,因为条件艰苦,对比我以前在老家某村小,确实各有差异。比如这儿是教师自己做饭,老家是国家餐补,村小教师投钱由食堂工作人员做一日三餐,也比如学生午餐在校吃饭,每个老师轮流值守午自习,这儿是学生回家吃饭……
我翻着ppt,给他们复习着六年级上册的第一二单元,我不清楚他们的水平,或许只有等这次考试后,才知道他们的具体实力。
复习时间才两三天,短暂而又紧急,任务繁琐而又繁重,我担任六年级语文老师之外,还是学前班大班的班主任,因此除了六年级,我也得花费一部分经历在学前班。这也是老家村小和此处的不同,老家只有完小才有幼儿园,不教授任何知识,只是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有专门的幼儿老师负责,而这儿叫学前班,具体的教学任务我还没接触,因此也不知如何教学。
我只记得我的记忆里,五岁时我读学前班,学校分发了各种蛋糕面包,依稀记得那时候的快乐,我比这些孩子幸运也很幸福,打小在城区读书,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前,我接受了先进的教育资源,由优秀的教师们引导我们天天向上,在父母的关怀下成长。当然我也承认,我小时生活的条件并不好,也和这些孩子差不多。在我的处女作《拾忆梦想飞扬》中,我也曾提到过,我四岁从XJ回C,便一直生活在“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石头破屋里,晚上一家人便长年蜷缩在凉板上,天上下雨,偶尔还会因为空间狭窄而掉到冰冷的泥泞泥巴地上,若是雨天一晚过去,身上冰冰凉凉,毫无温度。因为被褥被房顶上的破洞漏下的雨打湿,我虽家庭贫穷,但是身边却又很多人送衣服……
思绪还是拉回正道,此处很多的留守儿童,但是我很羡慕他们的纯真质朴。相比我之前代课过的县城学校,他们更诚实,更淳朴,带着乡土人情。县城的孩子教育水平是很高,可能老师教学更轻松,学生反应很快,接受水平也高,但是个个都是“掌中宝”,并非是家长的溺爱,我感同身受,因为自己曾经受过的苦难,所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路坎坷,希望他们的未来能平步青云,一往无前。
我看着这群质朴的孩子,他们天真快乐,没有竞争的残酷,有的是互帮互助,没有角逐的现实,有的是团结一致。但是人总是个矛盾体,我为县城孩子感到幸福,他们接受最优势的教育,他们有些父母最亲切的关怀,受伤难过时,有至亲陪伴守护。而乡村的孩子大多数爷爷奶奶在家照看,因为生活所迫,父母得承担整个家庭的责任。此处的父母大都进城或进厂务工,所以这也是为何再苦再累,也不能苦了孩子的原因,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他们一样,奔波万里,只为微薄的工资。
生活水平是在提高,但是活生生的却拉开了孩子与父母的空间距离,甚至有的还拉开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
闲暇时间,我时不时的望向窗外,夕阳西下,晚霞浸染,这群孩子或许最希望回家见到的是自己的父母,毕竟血浓于水。好在教育资源已提升,只是稀稀拉拉的座位,让人倍感孤独。县城里有宽阔的操场,有绿树红花,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各式各样的课外书,有多姿多彩的活动……
没有对比,没有伤害。我因为这群孩子感到难受,心重重地耷拉了下来。我多么迫切希望他们未来能考入环境更好的学校,我多么迫切希望他们能去到更宽广的世界,我多么迫切希望他们能去全中国去看一看,我一直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尤其是乡村里的孩子,大山里的孩子,想要走出去看一看,就必须付出万分努力。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在老家代课六年级语数科及班主任时,其中的某一些女生,他们刻苦学习,奋发图强,考到了县城,我仍然记得他们那时候稚嫩的脸庞,我仍然记得我上课时他们的专注,我仍然记得我每次自掏腰包给他们买棒棒糖的情形……
我不知道这儿的孩子未来会怎么样,我只是希望我能带他们走出大山,哪怕是一两个,总得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