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程制图开始手搓星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6章 操碎心的王教授

很多第一次申请项目的博士在拟题时很容易犯一个问题。

那就是为了能通过基金委审核,会尽可能的增加课题内容。

从而让自己的课题项目看起来更有性价比一点,就像某些手机厂家为了更好的卖货而刻意标榜水桶机一般。

只不过基金委请的那些专家都是久经沙场的老人精了,哪能不明白其中的道道。

申请书上写的那么多,那么好,结果就申请这点经费。

真能做?

真能做完?

每一笔经费最终验收的结果不仅会影响到申请人,对于基金委也同样至关重要。

要是这种开题牛皮吹破天,验收做出一坨屎的课题多了那个几个,拉低了整个项目群的资金利用率。

基金委挨了板子,被上级狠狠的拷打了一通,明年怎么可能会继续请当初允许这些题目通过的专家。

所以写项目申报书其实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既要保证有足够的新颖性,足够出彩,抓住审稿专家的眼球。

又不至于过于浮夸,露出一股单纯为了申报课题而申报课题的异味。

毕竟也就几百万的经费,专家也不指望申请人能做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东西。

题材足够新颖,技术路线具有创新性,申请人的能力看上去OK,这就行了,不用给自己多加戏。

对于申请课题要求的前面几点,王教授倒是一点也不担心。

毕竟在谈论读博之事的那天,他就已经知道吴梓的吹牛能力到底有多厉害。

不仅说的玄而又玄,跟科幻小说一样,而且听上去还真的有些实施的可能。

本身就是某个科学基金审稿人的王教授自然清楚,像他这种人写出来的东西,抓眼球能力那是没得多,肯定能过关。

那么需要格外注意的就是不要牛皮吹太大,把那些专家给吓到了。

王教授本来以为把页数限制到25页就能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毕竟这种量级的本子都至少写个40页以上,有些说话比较啰嗦的人甚至能写到七八十页。

如果再考虑到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包含立项依据的必要性以及紧迫性、现有技术情况、技术路线、实施方案等多部分内容,能写出来的创新点其实也就那么几个。

的确,吴梓也是按照这个逻辑去写的,每一部分的内容也都十分详实,并没有那种东一榔头,西一镐头的缝合感。

因而实际提炼出的创新点也就三个,倒是符合了王教授的预期,按照他的规划,接下来只要把这个报告扩充一下就好了。

只不过王教授通读了一遍之后,看的的时候的确很通畅,整篇申报书结构匀称,逻辑缜密,每一部分都写得非常扎实,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空话。

但当他一抬笔,却发现竟是找不到什么切入点来对这篇申报书进行扩充。

所提出的关键技术的确只有三个,分为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和能源系统三大部分,倒是没什么问题。

但仔细一读,却发现其中的每一句话都是那种一眼看过去我明白了,仔细一读却让人不禁感慨一句——

这特么是能随随便便搞出来的?

“你看看这里,为了应对太空高辐射环境,在结构上具备抗辐射功能的同时,太空车的电子元器件需具备错码自纠能力以及关键芯片多备份设计,具体指标要求如下:……”

“写的很不错,但你要去哪里买这种芯片呢,虽然我对于航天级的芯片不是很了解,但航空相关的东西还是接触过不少的。”

王教授随意百度了一下,搜了一个方方正正的铁盒子出来,接口很是奇怪,看上去像是一个非标串口外面套了圈螺纹一般。

“就这种飞控,性能一般,一个就至少要5万块钱。”

“你这上面这么多芯片,全都按照实际的规格去搞,500万都不够你搭出一套控制系统的。”

吴梓一直点头称是,他自然明白申请项目和实施项目完全是两码事,所以王教授既然已经讲明白了道理,吴梓也不会有病没病隔着犯倔。

只不过他心里却是一阵腹诽,吴梓在写那些项目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做好了规划,只有需要买的东西才会单独列出来作为关键技术,大部分东西还是靠手搓为主。

毕竟那些部件身上都有赛博科技的影子,即便找人定做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搞定的事情。

而且最关键的,吴梓原本想实验性的做个示范载荷挂上去,以此来展示月球车多功能的可行性。

不过从王教授目前的态度来看,这东西没写上去显然是对的。

不然场面不可能还如此的和谐,王教授不当场训斥他瞎搞都是好运了。

“我今天把你第一项技术改一下,让其变得更加可行一点,晚上稍晚点发给你。”

王教授说的口干舌燥,喝了一大口水,然后拍了拍吴梓的肩膀。

“有上进心是好事,但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太快,可是会扯着淡的。”

“等我改完以后,你要好好看一看,学学申请项目的套路,这跟做学问是两回事,虽然听上去很不耻,但必须要掌握。”

“绝对不能因为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耽误了自己,那才是最不应该的事情!”

从王教授办公室里走出来,即便刚刚自己写的心血被翻来覆去说了好几遍,吴梓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表情。

他不是那种不知好歹的人,自然明白王教授的一番苦心。

不过就像之前规划的那样,写在本子上的其实只是那些最显眼的内容,真正支撑起整个月球车框架功能的东西基本上都需要吴梓自己来搞定。

所以即便王教授把本子改的面目全非也没什么关系,只要标题不变,只要课题对象的名字还叫月球车,那就对吴梓的计划没有一点影响。

毕竟他一开始准备做的就是100,无论最开始规划的是20还是2都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深夜,吴梓收到了来自王教授修改后的版本,虽然他只改了一个关键技术点,但整体篇幅却多了有将近10页的样子。

要知道吴梓之前对于第一个关键技术只留了差不多6页左右的篇幅。

他仔细读了一遍,发现其中大部分内容都被精简掉,与之替换的是一堆又一堆看似相关度很高,但实际上都是成熟技术的内容。

老版本和新版本的区别就好像今麦郎和令表郎一般,看似只多了那么一点点,其实已经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不过即便如此,改肯定还是要改的,吴梓理解了王教授所想表达的套路以后便立刻动了笔。

不是什么难事,不过都是些车轱辘话罢了。

在他看来,用小脑,都能把这玩意给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