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胜利。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开启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1.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有30万军民在天安门前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参加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首都各工厂职工、各大专院校师生、各机关人员、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等。
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首都北京召开。会议一致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宣布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会议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从速组成政府机构,执行各项政府工作。同时决议:向各国政府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下午3时,庆典活动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各委员在天安门主席台就座,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军乐队奏起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毛泽东主席亲自按动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顺着白色旗杆冉冉升起,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与此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它象征着组成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委员会的54个单位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28年。在这庄严的时刻,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集会群众顿时沸腾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接着,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乘车检阅陆海空三军,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德总司令驱车检阅各兵种部队后回到主席台上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及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宣读完命令后,举行分列式检阅,受检阅部队分列经主席台前由东向西行进,以海军两个排为前导,接着一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师、一个战车师、一个骑兵师相继跟进。年轻的空军也以(包括战斗机、蚊式机、教练机)17驾编队在会场上空自东向西飞行受检。阅兵式前后历时近3小时,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雄壮乐曲,伴随着部队的整齐步伐以强有力的节奏在广场上空激荡,显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雄姿。
阅兵式结束时,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变成了红灯的海洋。无数的彩色花炮从会场四周发射。群众游行开始。工人、农民、学生、市民的队伍高举红旗,纵情欢呼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的诞生, “人民共和国万岁! ” “毛主席万岁! ”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毛主席在扩音器前大声向群众回答:“同志们万岁! ”当游行的队伍有秩序地一一走出会场时,已是晚间21点25分。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队伍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沉浸在节日的狂欢里。与此同时,全国已经解放的各大城市也都举行了热烈的庆祝活动。
2.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政务院及其所属各委员会,各部、院、署、行的负责人,同时通过任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和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等机构的负责人。中央人民政府的各组织机构至此全部建立起来。
会议任命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为政务院副总理,李维汉为秘书长;任命董必武为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陈云为财经委员会主任,郭沫若为文教委员会主任,谭平山为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任命谢觉哉为内务部部长,罗瑞卿为公安部部长,薄一波为财政部部长,陈郁为燃料工业部部长,杨立三为食品工业部部长,黄炎培为轻工业部部长,滕代远为铁道部部长,朱学范为邮电部部长,章伯钧为交通部部长,李书城为农业部部长,梁希为林垦部部长,傅作义为水利部部长,李立三为劳动部部长,史良为司法部部长,陈绍禹为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维汉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何香凝为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郭沫若为科学院院长,邹大鹏为情报总署署长,孔原为海关总署署长,胡乔木为新闻总署署长,胡愈之为出版总署署长,南汉宸为人民银行行长;任命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徐向前为总参谋长。
中央人民政府机构的负责人选,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充分协商,集中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以及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的智慧和意见,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3.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基本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从根本上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历史,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成为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中国领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人民民主制度,并将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就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冷战格局中的力量对比,从而对世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这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史上一个新的重大事件。新中国实行和平外交政策,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基础上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促进各国的交往,增进人民的友谊和维护世界的和平。由此,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开始了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任务而奋斗的新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权,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它结束了几千年来少数剥削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开创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中国由人民无权的国家变为人民民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工农两大阶级的联盟成为整个国家政权的基础。人民享受着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人民依靠手中掌握的国家机器,保护人民的利益,对国内外敌人实行专政。全国人民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中国人民被奴役、被欺凌、当牛做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迅速实现和巩固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国家统一,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为建设一个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注入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近百年来,由于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入,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国内新旧军阀的割据,造成了严重的四分五裂的局面。新中国统一了全国大陆,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行使权力,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统一。国内各民族结束了过去那种互相歧视和互不信任甚至相互对立的状况,建立起新的民族平等关系,各民族不论大小都成为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加巩固和扩大,中国人民的革命大团结得以在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一个统一团结的新中国出现于世界东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开始转变为欣欣向荣的国家,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长期执政的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新中国成立后短短三年内,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随后开展了有计划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随着生产力前所未有的解放和发展,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民族独立,并逐步地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中国革命的胜利,证明了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地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和政策,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