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我的语文教学观
从某种角度上说,语文即汉语言文学。汉语是母语,语文老师是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引路人,是塑造民族精神的工程师。语文教学就要本照这一宗旨,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就会步入歧途。我时常想起鲁迅先生在《一点比喻》(《华盖集续编》)中的那句颇耐人寻味的话:“我看见(绵羊们)这种认真的忙迫的情形时,心里总想开口向它们发一句愚不可及的疑问——”
“往那里去!?”
继承和发展并举,才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健康之路。大唐文学家韩愈这样给老师下定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重提此语不是秋行夏令,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教师专业地位赋予他的一种职责。一般来讲,教师的生活阅历以及在师范院校数年的专业学习应使他具备了指导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必需的。目前,一种淡化甚至取消教师作用和责任的倾向,正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为某些人所推举乐道。其实,师生人格上的平等不等于专业水平上的对等。在教与学的方法上,祖师孔子总结出的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默而识之等方法是要继承的,讲授式、“坐”谈式、辩论式的师生互动也是要继续的。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教学中或教学评价指导上存在着误区:凡本土的、传统的经验和理论,便都是落后的、不科学的、可以废弃的。评价一课堂,学生占用的时间越多,老师占用的时间越少,越符合某种现代教学理念;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活动越多,老师指导活动越少,越是先进的、正确的教学做法。“刮风”“一刀切”的搞运动做法,还在流行。事实上,课堂气氛活跃的关键是学生思维的活跃。老师在一节课里可能很少提问,但学生能始终追随老师的思路去思索,去感受,有领悟,进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透理解和掌握,也是成功的启发式教学。说到底,启发重在本质内容,而非表象形式。在教学评价上,有一种标准值得警惕,那就是谁在课堂上教学设计新奇、教学工具先进、学生笑声掌声多,谁的教改、创新意识就强。细细想来,这只是在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非内容上的改革突破。教改的根本应该是由内容到形式,内容第一,形式第二,内容决定形式。打个比方,有一杯水,可以用玻璃杯子给学生,也可以用塑料杯子给学生,还可以用纸杯子给学生,抑或用其他器具。但所给的还是水。我想说的是:我们应当把教改的重点放在所传授的知识的含金量上。给学生的不是“水”而是“牛奶”,当是我们教师努力的主要方向,也是教改的深入所在。根据多年来的观察,我发现在这方面下功夫的老师不是很多。我在这里说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教育教学传统,并不排拒对西方教育教学经验的吸收,而是意在强调我们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传统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与原则,不能全盘否定;对于西方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也要坚持“扬弃”,不能全盘吸收。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外来的,不加选择地“吞”下去,肚子都是要痛的。
在语文教学上,我还主张熏陶和积累。这里引用钱梦龙老先生的一段话:“我国传统的民族语教育的经验,概括地说,主要凭借对范文(它们是运用民族语的典范)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民族语的感悟能力和热爱民族语的感情,并使学生在掌握民族语的过程中受到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熏染;同时又通过写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的能力。”(《为语文教学招“魂”》)因此,熏陶和积累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甚或是基点。在教学上,我是“兴趣主义”者。主张用学科本身的知识力量吸引学生,激发其求知的欲望,最终帮助学生树立学科信仰。这对其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大有禆益。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持久的兴趣,是学习不竭的动力。老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讲好课。我们知道,哪位老师课讲得好,学生就爱学这个老师教的学科。因此,讲好课就成了我的教学追求。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起承转合”教学程序和“四文一体”教学法。讲过几节让学生记忆深刻的语文课,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过秦论》《林黛玉进贾府》《祝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也曾参加过县、市、省、全国级的讲课比赛,均获第一名。“讲一节好课并不难,难的是每一节课都讲得精彩。”我一直用这句话勉励自己。我还是“积累主义”者,主张多做读书积累。此是老生常谈,而越是常谈的,越是我们容易轻视而难做好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魏志·董遇传》)又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是放之古今而皆准的真理。有些学生偷懒取巧,不注重读书积累,结果十多年下来,读写能力都不见长进。我反复强调的,是多读书,读好书。同时,要做读书笔记,摘抄优美的语句、段落和篇章。我要求弟子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若积累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知识性强、思想性强、文学性强——的文字,阅读写作能力能不提高吗?杨绛先生说:“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要做笔记。”
我始终觉得,语文教学要符合我国民族语的特质。我国语言、文学长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语文没有一定的功底是不行的。做老师要能结合自己的素质才能、知识功底、人生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文施教,因材施教;同时,注意接受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来丰富充实自己,遵照课改的精神而非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成为与时俱进的语文老师,才能成为少误人子弟的语文教师。
谨以一副自勉联作为结语:站稳脚跟立业,放开眼界教书。